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从古至今,县域是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系统中最基础的层次和最基本的单元。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县域更成为城乡联动的关节点。“县域强则财政强、农民富”,只有县域经济得以充分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根据平安县情。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建》2009,(6):F0003-F0003
石门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边陲,古称“湘西北门户”,今为湘西北铁路交通枢纽、电力能源中心、水泥建材基地,是驰名中外的柑橘、茶叶之乡。全县总面积3973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区,人口70万,其中土家族人口40多万,是多民族聚集之地。“十五”以来,石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同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先后成为湖南省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10个县(市)之一、湖南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提升速度最快的10个县(市)之一,2006年进入湖南省经济十强县行列。  相似文献   

3.
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县域综合竞争力研究概述 1.研究的意义。古人云:“郡县治,天下安。”中国的县制历史久远,经历数千年的演变,目前,县域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基层经济、基本支柱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子系统,是城市和农村的结合点,是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支撑点,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载体。只有县域经济的充分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和加快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时期是曾都跨越发展、重返县域经济“十强”的关键时期。但同时.全省县域经济立足“十二五”跨越发展,围绕资源、技术、市场、人才展开的新一轮竞争必将更加激烈.曾都确保县域经济发展保先进位目标面临的形势也更加严峻。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工业兴市”大旗,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打造曾都县域经济抢先进位新优势.实现曾都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相似文献   

5.
县域经济是湖北加快构建“重要战略支点”的有力支撑.是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如何抢抓经济转型、内需拉动和产业转移等重大历史机遇,破解要素环境、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综合性、深层次难题.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我带领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老河口市县域经济发展一线开展调查研究.试图发现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些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6.
湘潭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工业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基于这样的县情,我们确立了“主攻工业、提升农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省内经济强县为奋斗目标,突出抓好园区经济、农民增收、项目建设三个重点,注重统筹协调.全力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7.
徐学阳 《奋斗》2008,(3):22-23
肇源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省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契机,以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项目、核心抓园区为总方略,以“转一、进二、上三”为方向,着力实施“六大战略”,推进“四化进程”,全县经济和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势头。全县生产总值连年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全口径财政收入和本级财政收入突破9亿元和3亿元大关.综合实力预计进入全省前15位.被省委授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晋位奖”,先后荣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中国特色魅力百强县和全国民营经济首选投资县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8.
陈标 《学习月刊》2012,(4):54-55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重要的战略之一是走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县域新型工业化正是“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和“基本实现工业化”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县域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9.
2004年以来,单县抢抓省委、省政府实施“突破菏泽”战略和启动鲁南经济带建设的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地方财政收入在全省140个县市区中,四年上升了29个位次,其中2007年上升了11个位次。2007年12月.单县被评为“山东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和“山东省县域经济最具发展潜力十佳县”。  相似文献   

10.
柳德新 《学习导报》2013,(11):14-15
县域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湖南将如何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呢?仔细研读省政府今年1号文件,发展特色县域经济的措施似可概括为“三个作为”:  相似文献   

11.
一、县域经济的主要特征 1.发展要素的完整性。就经济要素而言,从产业结构上看,县域经济已经突破单一农业生产的格局。尽管因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三次产业的比重有所差异,但已具备了完整的三次产业结构体系。从部门分类看,既有传统的农业,又有现代的工业部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县域内同样存在。从所有制形式看,国有、集体和个体以及私营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因此,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一个“微缩体”,是我国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整的基本单元,具有相对独立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2.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加强,县域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实现县域经济的突破,使县域经济保持健康、持续发展,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创新思维。一、县域经济的定位分析自两千多年前秦始皇设立郡县制起,“县”构成了我国最基本的行政单元,并有“郡县治,天下兴”的说法。建国后,我国继续实行县的行政建制,并把县作为一级经济区域,使县域经济承担起了无可替代的经济角色。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史表明,县域经济很好地担负起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县域作为城乡结合部,处于落实中央政策…  相似文献   

13.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l6年位居四川省“十强县”榜苜;基本竞争力伞同“百强县”排名由2002年的第53位跃升至2011年的第20位:名列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第6位……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使双流成为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三大成功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工商局作为服务长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窗口”重要职能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战略决策.以扎实开展“四个领先”和“双提双抓”为契机.以“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工商助力主动作为”为主题.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挖掘内生潜力.优化发展环境.突破性发展市场主体.倾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肖作文 《学习月刊》2010,(2):150-150
来凤县位于湖北省西南边缘.地处武陵山腹地,是湖北的“西大门”。2005年,因国家进行卷烟工业结构调整.占全县经济总量1/4和县财政收入3/4的卷烟工业退出县域经济运行序列.经济实力在全省急遽后退。“西大门”黯然失色。面对如此重大变局.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奋力踏上“二次创业”的征程.科学谋划发展道路,开拓创新,埋头苦干,不仅平稳渡过了烟厂关停这一艰难的历史转折.而且重构县域经济体系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任务,进一步凸显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在新形势下壮大循化县域经济,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以创新为突破口.通过发展思路的创新,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7.
王悦华 《奋斗》2006,(9):3-5
近日。我就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对肇东、安达、嫩江、讷河、克山等县(市)进行了调研。深刻感到,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应努力做到“六个必须”。  相似文献   

18.
王乃巨 《奋斗》2005,(7):34-34,36
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份。工业规模不大,创税能力弱,全口径工业税收不足千万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66个县(市)排名居第64位,被列为全省十弱县。市委提出“四个换位”后,我们针对县情实际,以产业换位为核心,以推进弱县升位为目标,重点实施了“全党抓企业、重点抓投入、全民搞招商、核心上项目”的工业带动战略,全力推进“四个换位”,促进了县域经济快发展。2004.年我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0.9%:三次产业比重由2001年的52:18:30调整到2004.年的44.29:27;  相似文献   

19.
周圣余 《新湘评论》2004,(12):25-25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从一定程度上讲.县级领导执政能力的强弱,最终体现在推动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上。  相似文献   

20.
颜晓媚 《学习导报》2012,(10):25-25
跨越赶超,是湘潭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调。2012年,湘潭县将以推进“四化两型”为主线,以建设“两个强县”(经济强县、文化强县)为目标,以推动“三个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省文明县城、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县)为抓手,深入开展“产业升级年”、“项目攻坚年”、“作风建设年”三大活动,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奋力跨越赶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