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炉前守护神     
40多岁的秦志成是本钢集团公司第二炼铁厂的炉前管工。出彩的事他没少干,可要说最有传奇色彩的, 真非下面这几件莫属。2004年2月,第二炼铁厂为扩大生产规模,准备建6号高炉。到山东省烟台鲁宝厂监造高炉用铜冷却壁的重任别无二选地落到了秦志成的头上。若冷却壁质量不过关,造价上亿元的6号高炉终会形同虚设。图工作方便,秦志成把人家厂里的一间  相似文献   

2.
赵五是石景山区环卫中心管工班的班长。1999年,他从农村来到北京,在石景山环卫中心当了一名管工。十多年过去了,他依然坚守在这个岗位上,2010年还被评为北京市劳模。谈及他的成长进步,赵五说:"是北京接纳了我,让我成为新市民;是党组织培养了我,让我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3.
一个把自己的一切无怨无悔地献给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甘心情愿地做一个“老黄牛”的人,其精神品质是多么的可贵!高奇励,一个工人、党员,在二十多年的矿山选矿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带出了一个敢打“硬仗”的班组。他多年被金川公司和选矿厂评为优秀党员和先进生产者。金川选矿厂磨浮车间管工班,承担着全厂80%的管道维护任务。作为管工班的班长,高奇励肩上的担子很重,能否圆满完成每年的生产任务及各项综合性的检修,都直接影响全厂的生产经营任务和职工的切身利益。作为一班之长…  相似文献   

4.
人生,有的平淡,有的充实,有的像一首无字的歌,有的像一曲美妙的乐章……攀枝花市新钢钒公司炼铁厂2号高炉炉前高级技师陆尚辉,用他的热血和汗水谱写了一首激越高昂的青春之歌。他先后被(集团)公司授予了标兵、先进生产者和能工巧将等多项荣誉。1985年7月,年仅19岁、怀揣着梦想的陆尚辉来到炼铁厂,当上了一名炉前工。对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陆尚辉十分珍惜。首先,他从加强学习、努力钻研业务入手。在陆尚辉的书房里,《高炉炉前工》、《高炉炉前工问答》和《高炉事故一百例》等书籍不知道被他翻阅了多少次。从参加工作至今,陆尚辉先后担任过铁…  相似文献   

5.
1975年3月,21岁的马景强招工来到攀钢炼铁厂当上一名炉前工。他立誓:要干就要干好。24年来,他扎根高炉,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着自己的诺言。 70年代的高炉冶炼技术还处于摸索阶段。炉前工的责任感使马景强痛下决心要摸透高炉、征服高炉,当一名合格的炉前工。 只有小学文化的马景强开始坚持不懈地学文化、学技术。为了补上文化,他借来教科书,买来字典,开始自学。后来厂里办起文化补习班和技术培训班,他主动报名参加,不管工作有多累、多忙,他都坚持学习,有时下夜班后又参加学习,既困又乏,眼睛睁不开,总想睡觉,他就用笔尖扎大腿,强迫自己坚持下去。他按照书本上的知识和师傅们的经验诀窍,  相似文献   

6.
<正>赵五是石景山区环卫中心垃圾清运队管工班长,队友们都叫他地下管道"活雷达"。他用竹篾子一探,就能测出污水管道堵塞物的位置,甚至能分辨出地下5米处管线是堵塞还是坍塌。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平煤集团”)田庄选煤厂维修车间管工班班长、共产党员张玮,以自己的不懈奋斗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当工人30年,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每当夕阳西下,在攀钢枣子坪的宿舍区总能看见一个身挎工具包的熟悉的身影挨个地敲开住户的门,“您家需要帮忙吗?”脸上荡着憨厚、真诚的微笑。他就是攀钢房产公司枣子坪房管所一名普通的维修配管工人——程茂迁。 八年来他坚持不懈地利用业余时间走楼串户为住户排忧解难——换水管、捅下水道、修便池……被住户亲切地称为攀钢“徐虎”。 枣子坪职工住宅区共77栋楼3300多户人家。程茂迁不管白天工作如何繁忙,不论刮风下雨,每晚6至9  相似文献   

9.
李志江 《先锋队》2012,(14):22-23
5月3日,记者走进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铁4#高炉作业区,一股热浪夹杂着呛人的气味扑面而来,立刻让人汗流浃背。此时,作业区正中央几十米的高炉正在向外喷涌着火红的铁水,不时有火花从铁水中迸溅出来,向四周散落。几名头戴安全帽、身穿天蓝色工作服的工人不畏高温,在火红的铁水前忙碌着,其中一名粗壮结实的中年人不时地与同事们商量着什么。这位43岁的中年人,就是2012年"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铁厂四高炉作业区主管阮根基。  相似文献   

10.
今年3月15日,将是“高炉铁人”、攀钢英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马景强在新钢钒公司炼铁厂工作31年的日子。在3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炉前高级技师,马景强深知肩上担子的份量。在日常工作中,无论出铁放渣、烧渣口,还是捅铁口、抢事故,他都走在前头。2003年6月,三高炉中修时,他积极配合施工,严把质量关。停炉时,他不顾自己年龄偏大、体力减弱,身先士卒钻进温度高达60~70℃炉缸里,指挥烧残铁。由于温度高,20~30分钟就得换人一次,他跟其他年轻人一样,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直到中修结束,他都没有休息过一…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新世纪的曙光呈现,鞍钢集团炼铁总厂传出喜讯:2000年该厂7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高炉利用系数超越1966年创造的历史制高点。 炼铁总厂是孟泰精神的发祥地。他们坚持以孟泰精神激励每名党员,做孟泰传人。他们坚持多层次、多角度用孟泰精神凝聚全体党员创造一流业绩。他们在高炉下修建了孟泰塑像,建  相似文献   

12.
张凤云是农七师奎管处古尔图水管所一名普通的水管工,头一次见到她的人,绝不会相信,身材瘦小、单薄的她,干起活来会使许多五大三粗的大老爷们甘拜下风。有一年寒冬,斗大的冰块壅塞河道,愤怒  相似文献   

13.
王奎达     
封面上的这位剑眉大眼、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是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钢四化尖兵、共产党员王奎达。王奎达今年39岁,原是首钢二高炉炉前工。前些年,由于在“文革”中受到不公正待遇,他曾一度情绪消沉。在党组织的帮助下,几年来他进步很快。1982年,领导词他到当时有名的后进班组——丙班当班长。  相似文献   

14.
朝阳跃上山顶,阳光铺天而来,叮铛……叮铛……一阵牛铃声,悠然地穿越高原微凉的清新空气,安详地传来。8月3日清晨,在六盘水市水城县纸厂乡高炉村出村的路口,牧民响亮的吆喝声,引领着跟随的羊群、马群和骡子一起去到水草丰美的牧场。高炉村,地贫瘠,无矿产资源,6平方公里村域几乎都是荒山荒坡,多年  相似文献   

15.
2003年4月9日,鞍钢发展史上记下了这个日子:鞍钢“十五”技改重点大项目,新一号高炉点火开炉。巍巍高炉直插云霄,一座现代化高科技含量的3200立方米高炉,欢快地吐出流光溢彩的第一炉铁水。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员朱森林,酒钢河西堡铁厂高炉车间的一名铸铁工人,去年在搬进新楼后,主动将自己花了760元钱买下的原平房拆除,将小房上的23根钢管无偿地送到了高炉车间.这被许多人称之为"干傻事"的行为在职工中却引起较大反响.事后,他在向车间党支部上交的思想汇报中写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企业的主人,应该时刻为企业着想,现在企业面临困难,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应在各自的岗位上挖潜增效,尽量为企业减少困难.平时就要注意从一点一滴做起."  相似文献   

17.
<正>在本溪市,提起辽宁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本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钢")北营炼铁厂1号高炉作业长张军,不少人都说:"当下不是大力提倡大国工匠精神吗?依我看,这张军就是炼铁界的好工匠。"前去采访的路上,我们想象着张军的样子:"名气这么大,怕是岁数不小了。"所以一见面,看到那张年轻阳光的面孔时,我们吃了一惊。而在采访过程中,当张军一摘下安全帽,我们又吃了一惊:年纪轻轻的他,  相似文献   

18.
2003年4月9日,鞍钢发展史上记下了这个日子:鞍钢“十五”技改重点大项目,新一号高炉点火开炉.巍巍高炉直插云霄,一座现代化高科技含量的3200立方米高炉,欢快地吐出流光溢彩的第一炉铁水。  相似文献   

19.
风马牛小集     
伞 下雨了,他撑起一把伞,破的。 雨水淋湿了他的全身。 淋湿了全身他还在举着:一把破伞——命运的赐予。 淋湿了全身他还在举着,只剩下断了的伞骨他还在举着。 只要还在举着,心里便踏实多了。  相似文献   

20.
张洲陵 《世纪桥》2009,(5):106-107
尽管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理念、手段和方法因人而异,但“人文关怀”在高校学管工作中却不容忽视。学管工作者可以把人文关怀融化到创建优秀校园文化、心理健康教育、艺术性和灵活性的激励管理、艺术性的善意批评、与家长和任课老师的良性互动沟通等日常生活、学习和教学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