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10月21日,雨天,65岁的老检察官孟宪君起得很早。他要去合肥,旁听原计划第二天在安徽省高级法院开庭再审的一起刑事案件。
  临退休时,他“被迫”将这起“明显无罪”的案子办成有罪,成了他从事检察工作28年中最大的污点。  相似文献   

2.
致富乡里献余热邓仲祥和政县城关镇洒拉崖村潘家山社是个“山高地凉,庄稼不黄”的地方:全社八户四十一口人的日子过得很是穷苦,自从共产党员马;一个退休回到社里后,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已成了全县的首富社。马占杰1985年退休后回到家乡,看到乡亲们仍...  相似文献   

3.
正前段时间和一位80多岁的老党员聊天,他讲起一件事。刚退休时因组织关系变动,未能及时交纳党费,在关系转到社区的第一时间,他将前几个月没有交纳的党费悉数补齐。他说:"没交党费的那几个月,我过得很心慌,党员交党费,是对党应尽的义务。"朴实的话语,平凡的举动,深深地触动了我。我知道,在他心里,党费很重,那是深沉的党性的力量。我们常常说生活要有仪式感,其实,交纳党费对每一位党员来说才是最标准的仪式,时刻提醒着自己  相似文献   

4.
谢绝立碑     
王继云 《学习导报》2014,(24):11-11
7月上旬,刚刚被评为“感动溆浦人物”的向光明老人,又爆出新鲜事:为了感激他捐资10万元钱修建“便民桥”,当地人准备给他立“功德碑”,被他拒绝了。可是,淳朴的乡亲们为了感激他,自发地称这座桥为“光明桥”。80岁的向光明,是溆浦县粮食局退休干部。20年前,退休后回到“老家”——统溪河乡沙洲村。他日子过得并不宽裕,每月仅有1000多元退休金。回到村里后,他不仅自己租地种玉米和水稻,还发动老伴养鸡、喂猪赚点钱。  相似文献   

5.
一位即将退休的朋友对我说,有个曾叫他叔叔、继而叫他老师的年轻人,因为有了点权力,现在却轻慢地对他直呼其名,他颇感老小错位,心中不悦。我宽慰他说:姓名乃是代表一个人的符号,本来就是供人叫唤的,就让他叫去好了,不值得自寻烦恼,做人应该豁达大度一些。于是他默默然,接受了我的劝慰。 其实,我也有过类似的感受。年轻时有些长者叫我“小陈”,感到很亲切。一般人都直称姓名,也觉得很自然。随着年龄增长,于是有人改唤我“老陈”,有的则以职务  相似文献   

6.
李佳 《湘潮》2024,(1):16-17
<正>作为党员干部楷模,杨善洲退休后去植树造林,再造绿水青山回报家乡父老的故事,展现了忘我利他的大爱,这是信仰的力量,更是精神的闪光。“我要回大亮山种树去!”1988年4月,已过60岁的杨善洲光荣退休。组织上安排他去昆明养老,杨善洲婉言谢绝了。他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说过的话就要兑现,我要回大亮山种树去!”  相似文献   

7.
年近60岁的祖罗夫很想像常人一样,在退休之后颐养天年,但身为“纳粹捕手”的他.在退休前还有一个夙愿未了——抓捕隐藏在南美的纳粹“死亡医生”。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原靖宇县县委书记李铁成在临近退休前,过不了权力关、金钱关,错将“公仆”变成“主人”,以权谋私。然而,无止的贪婪使他永久地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如今只能在铁窗下作锥心刺骨的反思。李铁成的悔悟对于其本人来说未免太迟了,但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却足以发人深省,为后人所戒。  相似文献   

9.
“李茂春家装电话了”,平常普通的一件事,却在一三一团十三连人的话题中多了几句好奇的议论:“一个孤老汉装电话干什么?” 70岁的李茂春在退休之初,仅靠一份退休工资维持家庭生活,是家属的老伴常年患病就医,儿子在外读书,日子过得就  相似文献   

10.
曹林 《企业党建》2012,(6):14-15
一位退休老人,生活并不宽裕,但是他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给贫困山区的好几个孩子寄钱,资助他们上学。没跟别人说过,甚至家人都不知道。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媒体知道了,他因此成为各路媒体争相报道的道德典范。老人说.其实他并不认同一些报道把他写得很沉重、很悲情:生活困难、穿着简朴却资助他人。自己身体不好却总想着别人。仿佛做好事是~件虽然崇高,却背负着沉重负担的事。  相似文献   

11.
他原本是城里人.父亲是教师.日子过得很舒服.他的理想是长大后做军人或教师。当他正迈着轻快的步子.向理想靠拢的时候.由于亲人的告密.父亲被划为“历史反革命分子”.他在一夜之间变成了“黑五类”.受尽侮辱.最后他随父亲一起下放到农村.等待着他的是噩梦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1月24日,对农二师三十六团退休职工马大娘来说,这是她这大半辈子最刻骨铭心、最该诅咒的日子,从此使她由幸福的晚年生活转向无底的深渊,整日以泪洗面,无法面对老伴和子女。 她和老伴都已退休,两人退休金加起来有八九百元,晚年生活倒也过得有滋有味。这一天是老伴的生日,老太太一大早就来到市场采购。刚走到市场门口,迎面走来一个20多岁的外乡人。小伙子面容诚实,衣着得体,他走近大娘说:“阿姨你好!我打听个人,他叫张浩才,今年63岁,兰州人。”大娘想了想,觉得没这个人。小伙子又启发说:“他有个女儿叫张丽,28岁。”大娘印象里还是没有这个人。她看小伙子着急的样子,有些不忍,说:“不要急,再问问其他人吧。”这时从远处又急匆匆走来一个30多岁的男子,梳分头带眼镜穿西装,俨然一副知识分子模样。小伙子叫住这位青年男子,问他是不是本地人。青年男子说他是米兰中学的语文老师。可青年男子也不知道张浩才。小伙子很失望地说:“我是从兰州来这里找我叔叔张浩才的,兰州最  相似文献   

13.
任和成,东直门街道香河园社区退休党员,原是一个门市部的经理,40多岁,突发脑中风,办了病退。经过三年积极治疗和练太极拳,居然看不出曾经得过病。小区的人很惊讶:“你也教我们练练太极拳吧!”他找到居委会:“我给大家办班吧。”从开班到现在已教了300多人了,14个社区都派教员跟他学。他每天早6点出家门,一直忙到上午9点才能坐下来喝口水。他们社区的太极拳队,在全区迎奥运大赛中,拿了冠军。他特自豪:我不是没用呀,比上班还忙呢,我干的事跟奥运还连上了!  相似文献   

14.
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他的雇主承包商,他不想再盖房子了,想去与老伴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他虽然很留恋那份报酬,但他该退休了。承包商看到他的好工人要走,感到非常惋惜,便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党小组内,有一名已退休8年的老共产党员。他就是铁岭军分区原政委范勉同志。今年4月,他因病住进沈阳军区总医院。军分区首长带我去看他,他躺在病床上,显得很兴奋,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党小组长也来看我了,谢谢!谢谢(组织)!”过一会,又说,“近来病魔缠身,一直没有回铁岭参加组织生活,请多多批评。”我是一名任党小组长不足一年的年轻干部,听着病榻上老首长的话,心情十分激动。 前不久,他又托人给我捎来了一封思想汇报:  相似文献   

16.
人,尤其是要入,活到五十九岁,想法很多——回首往事,他觉得自己辛苦一生,“什么也没得到——划不来”;左右比比,水平不如自己的“得”到的很多,自己呢?“划不来”;看看年轻人呢,岁数虽小,“得”到的却不少,“划不来”……。往前看呢,自己站在退休、离休的边上,试想,六十一岁时,“谁理我”;六十五岁时,“怎么得了”;七十岁时,“完了”。前前后后这么一想,他觉得剩下的这一年,真是一寸光阴一寸金,非得“干点什么不可”。这“什么”是什么,大家明白,不用我说明。大概而言、笼统而言,他因存此想法,便想大干一番——…  相似文献   

17.
他很忠诚,忠诚得像一头老黄牛,默默地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公安事业;他很平凡,平凡得像一丝春雨,用自己艰辛的汗水滋润着素不相识者的心田;他很普通,普通得像一滴水珠,但却能映出太阳的七色光环─—他就是扎赉特旗公安局副局长兼刑警大队长的蒙古族青年韩金贵。 爱因斯坦说过,“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韩金贵就是这样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他穿上警服的第一天,就在自己的日记上写下了“金色盾牌,热血铸就;身先士卒,除暴安民”16个大字。经过几年实际工作的…  相似文献   

18.
臧志峰家住房山区西潞街道苏庄二里社区,是一家物业公司的员工。他的日子虽然过得很平凡,但生活中也不乏普通人的壮举。从2002年到现在,他共经历7次火灾。每次闻讯后,他总是义无反顾地前去灭火救人,被邻里誉为“火场英雄”。  相似文献   

19.
1959年4月5日,中共八届七中全会的最后一天。毛泽东以“工作方法”为题发表讲话,共谈了十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讲“多谋善断”。他举陈云为例,称赞陈云“多谋善断”,提出过很多好的建议。还说:不要看他平和得很,但他看问题尖锐,能抓住要点。  相似文献   

20.
<正>"自从退休后,党员身份有些淡忘了。如今社区找到我,鼓励我参加组织生活,并服务社区,日子过得非常充实。"69岁的李龙志是川西化工的退休职工,自从退休后就再也没有参加过党组织的活动。他感慨去年社区党小组长通过多方联系找到了他后,让自己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同时重新发挥了党员的作用。去年开始,什邡市方亭街道利民社区党总支按街道党工委的要求,狠抓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