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玮 《协商论坛》2014,(9):44-45
7月12日,上海市公布最新一轮司法改革的简要方案。此前的7月9日,最高法院发布《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直指司法改革中的“硬骨头”,提出建立法官员额制,取消裁判文书院长庭长审批制度,废除不符合司法规律的考核指标等举措。按照上述纲要思路,《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司改方案”)明确了5项改革内容: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检察官及司法辅助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完善司法责任制;探索建立省以下法院、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省级统一管理的体制,以及探索建立省以下法院、检察院经费省级统一管理的机制。与上海自贸区一样,中央对上海的司法改革试点也提出了“可复制、可推广”要求。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二分院以及徐汇区、闵行区、宝山区的法院、检察院8家司法机关已被确认为先行试点单位,期限半年。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目前,试点机关尚未将司改的最终具体方案上报上海市委,上海司改暂未实质性运转。  相似文献   

2.
图片新闻     
去年12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召开“全国模范法院和模范法官”表彰大会,隆重表彰40个全国模范法院和64名全同模范法官。本市长宁区法院和浦东新区法院民四庭副庭长葛建萍分别被授予“全国模范法院”和“全国模范法官”称号。市高级法院党组认为,长宁区法院和浦东新区法院葛建萍获得的荣誉,也是全市法院和全体法官  相似文献   

3.
张毓富 《人民论坛》2014,(3):122-124
司法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审判公正.文章认为保障审判公正必须实现审判现代化.审判现代化包括:法院去地方化、法院去行政化、法院去利益部门化、法官去裁量“自由化”、法官考核规范化、审判流程公开化和三审终审制度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曹伟 《小康》2012,(9):90-92
正从2010年10月1日起,历时多年,一场被法学界称为"法官的自我革命"的量刑规范化改革在全国3000多个法院全面展开试行"规范裁量权,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是中央政法委确定的重要司法改革项目,也是全国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曾道漫 《时代主人》2006,(10):32-33
吉安市青原区法院自2001年1月16日挂牌成立以来,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扎实推行司法为民措施,实现公平与正义,获得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谱写了一曲曲司法文明的赞歌,成立短短5年时间就被评为江西省第十届“省级文明单位”,当地干部群众纷纷称赞说“法院绽开文明花”。  相似文献   

6.
《人民政坛》2009,(5):36-36
张千帆在《南风窗》2009年第7期载文《回到司法改革的真问题》,司法改革10年不能说没有成就,但是改革过程中确实出现了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的归责方式决定了不同的改革方向。一种归责方式,是将司法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腐败现象简单归咎于司法改革本身,主张法官“放下法槌、脱下法袍”,回到“田间地头”、深入群众办案。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落实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改革和完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人民法院逐步设立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件的机构”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于2006年决定在全国确定17家试点中级法院。2月28日至29日,全国部分法院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民事案件审判工作座谈会在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会议认为全国少年审判法官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积累了一定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民事案件审判工作经验。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应着力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8.
现代司法理念被人们赋予了时代的新意,使其更贴近现实的生活,成为活的司法理念。本文结合中国的司法制度和实际国情,就“法官独立”这一现代司法理念中最基本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从上下级法院关系、合议庭及审判委员会三个方面出发,指出中国“司法内部独立”——“法官独立”的现状及存在的障碍,试图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找出通过法院自身努力就可实现的改良措施。笔者深知,如果司法机关尚意识不到自身独立的重要性,不能尊重法官的独立,又何谈要求来自外部的尊重。法院内部改革的过程同样也是法院自身增强独立意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热词     
《今日海南》2015,(3):6-7
<正>司法改革海南率先在全国完成法官选任作为中央确定的全国第一批司法体制改革七个试点省份之一,海南率先在全国完成过渡期法官选任。海南原有法官1540人,改革后,法官人数减至1133人。考核+考试,决定了谁能在海南当法官。海南法院司改试点主要涉及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法官及司法辅助人员职业保障,司法责任制和省以下法院机构、人财物省级统一管理等四个方面。其中,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是司  相似文献   

10.
《民主与法制》2013,(15):32-33
1.强化司法权威,为公正司法增强社会效应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司法公信建设”,实观“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对于提高司法公信力,我的建议是:1.推进法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法官是法院运行体制的最核心部分,是公正司法的最关键因素,法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司法公正。国家应严把法官的准入关,加大法官的培训力度,健全法官的考核机制,完善法官的职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法官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张毓富 《人民论坛》2014,(8):122-124
司法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审判公正。文章认为保障审判公正必须实现审判现代化。审判现代化包括:法院去地方化、法院去行政化、法院去利益部门化、法官去裁量"自由化"、法官考核规范化、审判流程公开化和三审终审制度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上海机关动态》2007,(3):24-25
袁月全同志现任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审判员、第三合议庭审判长。她1987年到法院工作,长期奋战在审判第一线,恪尽职守秉公执法.心怀大局化解矛盾.探索钻研开拓创新,一身正气满腔热情,以智慧、心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忠实地履行着一个人民法官的神圣职责。袁月全始终坚持:司法为民,重点在“司法”,核心在“为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人民法官,要时刻牢记审判权是人民给予的,在审判工作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掌好审判权,  相似文献   

13.
吴书光  杨文 《半月谈》2022,(2):69-70
平均办案周期相较往年减少数十天,法官告别“5+2”“白+黑”工作状态……2018年以来,山东省不断推进智慧法院与司法丁作深度融合,在全国率先实现三级法院同步网上立案,多年网上立案超百万甚至达200万件,他们以全时空在线诉讼服务为突破,打造全流程网上办案新模式,让司法更有公信力、法官更有成就感、群众更有获得感。  相似文献   

14.
法官员额制是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施行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基于经验研究与逻辑思辨之方法,透析改革暴露出来的问题,如"法官离职现象""案多人少状况""司法效率低下""法院行政化""模糊职责定位"等,挖掘改革本身不完善之处,如"传统行政化体制""资源配置不协调""选任标准固化"等,剖析制度异化的根本问题,如"改革限制与逻辑悖论""重构秩序的杂乱困境""改革过程障碍""改革程序非实质性""改革制度滞后性与不确定性"等,最终确定适合我国法官员额制改革的基本向度,包括加强审判独立理念、优化法院资源配置、迈向精英司法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3月,吉林省被列入全国第一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省份。同年11月,中央政法委批复吉林司改试点方案。2015年4月,吉林省委批准法院系统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吉林法院司法改革正式起步。第一阶段,去年5月,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率先改革;第二阶段,去年6月,16家中级、基层试点法院跟进改革;第三阶段,下半年,全省其他76家试点法院整体推进改革。去年10月底,全省完成法官选任改革工作。11月底前,组建完成新的审判运行组织。今年1月1日起,全省法院将全部按照新的审判组织模式运  相似文献   

16.
在经历长达五年的停滞乃至逆转之后,中国司法改革的步伐近日骤然加速。7月9日,最高法院发布了《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针对八个重点领域,提出了45项改革举措,其核心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建立司法责任制、落实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实现省以下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的统一管理。12日,上海市正式启动了司法改革试点方案。“上海方案”旨在明确法官、检察官的人员构成,削减院长和庭长的行政性权力,调整审判委员会的地位与功能,加大司法专业活动的权重。这些改革切中长期困扰中国司法的顽症,为其成为真正意义的司法初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司法审判工作关乎民生、关乎稳定、关乎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因此.如何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公正廉洁的优秀法官队伍,是当前法院建设的重点之一。但是。纵观全国法院系统的法官培育现状,其重心多集中于“组织上”应当如何对法官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18.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法官,是人民法院严肃执法,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司法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全面加强法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适应审判工作特点的队伍建设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法院干部队伍,不仅是当前司法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同时也是历史与现实赋予各级法院的一种责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上海法院在践行群众路线的同时,不断突出司法为民的创新举措。这里采撷的,有上海普陀区人民法院的“社区法官工作室”、长宁区人民法院的“电话总机便民服务”和虹口区人民法院的“‘向日葵’涉民生绿色执行工程”等举措。这些民生措施,看似小事,着实解决了百姓生活的大问题,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效果”。普陀法院:法官多动腿,群众少跑路2013年5月,普陀法院以曹杨新村街道、长风新村街道、桃浦镇为试点,成立“社区法官工作室”;7月,在全区9个街镇全面铺开,每个街镇都配备一名社区法官、一名书记员,并配备了专门硬件设施。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法官的职能与各类司法辅助人员的职能交错杂糅,不能根据法院审判活动的特点和性质确立法官在法院的核心地位,影响了我国司法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随着我国司法改革向纵深发展,法院人员序列化管理必将成为发展的趋势。目前,虽有部分法院在实践中探索了法官职业化改革之路,但收效甚微。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我国法院人员的职能和职责,以便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人事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