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朝经济关系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对外开展经贸合作的方针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政策。应当积极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与朝鲜企业开展互利共赢合作,在世界金融危机到来期间,中国国内民营经济也受到一定冲击,中国一些以出口加工为主业的民营企业纷纷歇业、转产,民间出现大量游资.很多民营企业家将目光瞄向了朝鲜——这块未开发的处女地。利用2009年"中朝友好年"的良机,促进两国经济关系的合作,既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东北亚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于阳 《亚非纵横》2004,(1):9-12
回望冷战后十几年的历史,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那就是东盟一体化进程的深化、中国的崛起,以及中国与东盟关系的递进,这三者是同步展开的。也就是说,邻里双方缔造了一个长期的共赢局面。导致这种良性局面产生的原因之一是中国睦邻外交的发展。从温家宝总理2003年10月出席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时发表的演讲可以看出,中国的睦邻外交政策在"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即"睦邻"、"富邻"和"安邻"。睦邻政策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良好政治关系的催化剂,富邻政策是指中国愿意作为地区经济的发动机带动周边国家经济的发展,而安邻政策是指中国通过实施新安全观以起到地区安全稳定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睦邻外交思想指导我国的对外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同周边各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同周边各国的友好往来进一步加强,我国在亚太地区和全世界的国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1997年12月16日江泽民在吉隆坡与东盟9国领导人和代表举行非正式会晤,并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首脑会晤联合声明》,共同承诺“将发展彼此之间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作为中国与东盟在21世纪关系的重要政策目标”.中国—缅甸睦邻友好合作关系1997年12月15日江泽民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出席中国—东盟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期间,会见了缅甸总理丹瑞.双方对中缅关系的发展表示满意,江泽民表示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发展面向21世纪的中缅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中国—越南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1997年7月14日江泽民与来访的越南共产党中央总书记杜梅举行会谈,并就双边关系达成共识.江泽民指出,在21世纪来临的时候,愿意把中越两党两国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继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的边界政策是在解决与缅甸等周边邻国边界争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现了和平协商、互谅互让与相互调整以及睦邻、安邻等特点.由于一些海上邻国对中国海洋领土主权的不时挑衅和侵犯,中国维护海洋领土主权及权益面临着巨大挑战,也使"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受到了质疑.不过,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中国政府要做的不是放弃这一政策,而是应采取积极有力措施强化其实施效力.  相似文献   

6.
“三邻政策”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三邻政策”的提出与实施2 0 0 3年10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印尼巴厘岛出席首次东盟商业与投资峰会时,发表了题为《中国的发展和亚洲的振兴》的演讲,全面阐述了中国睦邻、安邻和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其中,“睦邻”即继承和发挥中华民族亲仁善邻、以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在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的原则下,共筑本地区稳定、和谐的国家关系结构;“安邻”即积极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合作增进互信,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为亚洲的发展营造和平安定的地区环境;“富邻”即加强与邻国的互利合作,深化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积极推进地区经济一…  相似文献   

7.
独立前缅甸民族主义精英对国家发展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立前缅甸民族主义精英对缅甸独立后的总体发展道路以及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战略和具体政策、宗教与政治关系、民族问题与国家结构、对外政策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索,在此过程中形成的观点和暴露出的特点对缅甸独立后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美国对缅甸政策的调整经过了全面制裁、逐步取消制裁、与缅甸多方位接触这样三个阶段。美国对缅甸实施制裁的时期,也是中缅关系全面攀升,成为缅甸对外关系中最主要的双边关系的时期。在美缅关系中,中国因素始终是美国调整对缅甸政策的深层次动力,美国在对缅甸政策调整中充斥着对中国因素的关注、评估、疑虑、平衡和遏制等因子。因此,探析美国对缅甸政策调整中的中国因素,对于研究中美缅三边关系,是一个回避不了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李兴 《国际观察》2024,(1):48-66
本文从“睦邻”概念出发,分析了中国睦邻外交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创新。睦邻外交是中国周边外交的特色和亮点。与倡导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相比,睦邻外交加重了“以邻为亲”的分量,新增了“与邻为友”“心心相印”等情感和内涵,感情上更互信,地位上更平等,态度上更亲和,关系上更紧密,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从“周边”向“睦邻”的转型和深化。睦邻外交秉持周边共同体和“大家庭”精神,是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中国周边区域合乎逻辑的自然体现。中国式现代化为睦邻外交的提出与践行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特色的睦邻外交急需理论建构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0.
1988年以来缅甸的对外经济关系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对缅甸经济以及内政外交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政治-经济及其互动的角度分析缅甸对外经济关系发展的成效和特点以及对缅甸所具有的意义。文章认为,缅甸的对外经济关系对缅甸军政府的维系至关重要,但由于受到西方国家制裁的严重制约,对缅甸国内经济的支持有限。  相似文献   

11.
自2011年3月吴登盛领导的新政府执政以来,着力调整内外政策,迅速开启了“变革”之门。对内,统治缅甸40多年的军政府逐步向文官政府交权,工作重心开始转向经济改革。对外,积极融入东盟,同西方国家关系出现重大“突破”。对华,坚持睦邻友好,两国关系稳定发展。但缅甸的民主改革不会一蹴而就,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任何操之过急的期待或行为,恐将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2.
面向东盟的云南人才培养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同四川省相连,西北隅紧倚西藏自治区,西部同缅甸接壤,南部同老挝、越南毗连。从大的地理位置来看,它北依广袤的亚洲大陆,南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1992,(2)
1991年以来,缅甸为稳定政局、巩固统治,继续推行军政府上台后制定的内外政策。对内,坚持“先制宪后交权”的立场,进一步打击反对派势力;经济上继续进行改革,逐步建立市场经济;对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注重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其一年来的主要情况是:  相似文献   

14.
周素勤 《东南亚》2003,(4):17-20
2003年10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印尼巴厘岛出席首次东盟商业与投资峰会时,发表了题为《中国的发展和亚洲的振兴》的演讲,全面阐述了中国睦邻、安邻和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其中,“睦邻”即继承和发挥中华民族亲仁善邻、以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在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的原则下,共筑本地区稳定、和谐的国家关系结构;“安邻’’即积极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合作增进互信,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为亚洲的发展营造和平安定的地区环境;“富邻”即加强与邻国的互利合作,深化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积极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与亚洲各国共同实现繁荣讲步。  相似文献   

15.
继1954年中缅政治关系出现突破性发展之后,1955—1966年中缅邦交发展迅速。这一阶段成为冷战期间中缅关系史上最为密切和友好的时期。但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左转和缅甸实行封闭的排外的“缅甸式社会主义”政策,中缅关系开始出现裂痕,最终在1967年演变为中缅关系的破裂。  相似文献   

16.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不仅符合中国对外战略的需要,也符合印度对外开放及其实施东向政策的需要,同时还符合孟加拉国及缅甸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但囿于孟中印缅次区域情势较为复杂,尤其是一些国家的政治局势、社会安全等发展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能会制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独立后的缅甸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中立外交政策,在与中美苏三大国的关系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冷战期间,缅甸与三大国的外交关系有以下特点:其一,缅甸与三大国都基本上保持着正常的关系,没有产生大的矛盾和冲突;其二,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从不倒向任何一方。其三,在与三大国的关系中,缅中关系显得更为密切,但两国仍属于正常的国家关系,并没有结成同盟。总的来说,缅甸的对外政策确实是中立和不结盟的。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1991,(3)
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是我国对外工作的重要方面。最近几年,云南省委、省政府根据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和我省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实际情况,决定在继续巩固扩大同美、日、澳等国家和地区贸易往来的同时,加快同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经济贸易、技术合作,力争把云南建成我国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加快云南的经济建设步伐。在这一方针指引下,我省对东南亚和南亚的开放已取得初步成效。其主要标志是,作为我省对外开放重要组成部分的边境贸易获得了较大发展,它已经并正在发挥着“利国、富民、睦邻、安邦”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古巴是个小岛国,自然资源有限,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依靠蔗糖生产和出口,从国外换取燃料、机械设备、原材料和各种消费品。因此,如何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制定什么样的对外经济政策,直接关系到古巴国计民生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古巴执行的基本上是以发展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关系为主、同西方国家的经济关系为辅的对外经济政策。七十年代以来,古巴同苏联和经互会其他成员国实行经济一体化,把加强同这些国家的经济关系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柱,把同西方国家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作者以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关系发展为例,谈了对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部分的理解,指出中国对待周边国家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政策,收到良好的效果.以江泽民为首的党中央忠实贯彻邓小平的外交思想,真诚地、友善地对待邻国,并运用卓越的外交智慧,是中国顺利发展与中亚国家关系的原因.作者概括了中国"与邻为善"政策对待中亚国家的五个表现,认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是党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结晶和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