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一五”期间.湖北坚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揽“三农”工作全局.把加快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战略和“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科学规划,试点先行;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加强指导.循序渐进:扎实推进,全面发展,初步形成了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鄂州城乡一体化试点、脱贫奔小康试点、全省新农村建设乡镇试点、  相似文献   

2.
宁河县委立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以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为核心.以创建文明生态村为重点突破口.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战斗力工程”、“素质工程”、“富民工程”,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目前,全县已初步建成4个示范型和26个标准型文明生态村,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打开了一个良好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当代党员》2006,(7):F0003-F000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2005年召开的市委二届八次全会、全市经济工作会上,市委.市政府结合我市实际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明确了围绕“三建、四改、五提高”建设内容实施“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工程。全市农业部门将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全局,认真落实城乡统筹发展方略.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加快发展农村生产力: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优先解决“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实际问题,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坚持科学规划,积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确保新农村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在于“新”,为此,共和县在“增强新活力、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庄、营造新环境、培育新农(牧)民、完善新保障、塑造新风尚、建立新班子”八个“新”字上狠下功夫.加大力度为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起好头.开好局。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把建设新农村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并在规划建议中放在“十一五”期间主要任务的第一位,具有标志性、转折性的意义。《建议》为我们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意义深远的作用。对于中国的农民、农业和农村来说.则孕育着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农民。近年来,互助县通过“阳光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等各类培训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懂经营和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他们在市场经济的洗礼中迅速成长。成为互助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和“领头雁”.引领着土乡新农村建设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我省“新农村书屋”工程正式启动5月25日消息,首批价值35万元的2.88万册免费图书“进驻”武陟县的20个“新农村书屋”,供当地村民免费阅读。此举标志着我省“新农村书屋”工程正式启动。据悉,该工程将在3至5年时间内遍布全省4万多个行政村。  相似文献   

8.
陈勇 《求贤》2006,(11):15-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大力加强“三农”建设,而“三农”建设的基础则是农民素质建设。在经济建设中,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经济建设才能走向正轨。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应从提高农民素质入手,全力塑造素质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9.
王庆  邓建华 《当代贵州》2007,(10):41-42
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提法进入我们的视听,我们有一种亲切感。作为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省份,贵州的“三农”问题尤其突出,经济结构单一,发展相对滞后。基于这样的背景,自2006年2月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之后.全省上下通力协作,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按照省委的要求进行大胆的探索、实践,推出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发展范式。  相似文献   

10.
黄楚平 《学习月刊》2009,(16):68-6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深刻分析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现实需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举措。近年来.咸宁市以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建设鄂南经济强市为目标.抢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和“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机遇.科学构建新农村,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海西州德令哈市在解决“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使新农村建设步入了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科学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是省委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建设新农村新牧区要突出抓好“五新”.即制定新规划、培植新产业、培育新组织、建立新机制、塑造新农(牧)民。  相似文献   

13.
王振刚 《奋斗》2007,(10):41-4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昭示我国农村正在发生一场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去年以来,我们立足区情实际,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走出了一条以科学谋划、理清思路为基础,以点面结合、整体推进为目标.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为保障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可喜变化。  相似文献   

14.
江滨 《学习月刊》2012,(24):86-87
省纪委监察厅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在委厅和通山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向履行工作队“驻村带镇联县”职责.以努力把石垅村建设成“全省脱贫奔小康、新农村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为目标.以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公共服务建设、基层党的建没”五大工程为抓手.扎文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各项任务顺利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5.
美丽的祁连素有“天境祁连”、“牧区江南”之美称。近年来,祁连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多措并举,狠抓落实,不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十五”末,全县完成农牧业生产总值15494万元,年均增长9.4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339.2元,年均增长8.55%。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7447万元,年均增长17.44%。农牧区道路交通、人畜饮水、草原围栏、养羊暖棚、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显著,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祁连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初露曙光.但还需从根本上破解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发展的问题.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6.
王迪 《当代贵州》2007,(16):42-42
为进一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由省委讲师团、省经济学会、安顺市委政研室、平坝县委及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研讨会”,7月27日在平坝县召开。  相似文献   

17.
自中央确立新农村建设战略以来,西宁市委、市政府通过全面调研,科学地制定了西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全面启动了13个村1个镇的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明确提出了建设“家富、村美、民乐、人和”新农村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8.
如何找准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路径.关键是要结合本地实际。今年湘阴县将以星级文明创建作为切入点,按照“六个一”的要求.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目前。资本形成不足是造成“三农”问题的根源.只有加速农业资本的形成.“三农”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但农村贷款异常艰难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信贷支农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既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是在新形势下为加强“三农”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又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思想。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重视“三农”问题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和理论贡献。对于我们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我国农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