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化是民族国家走向世界必然的和客观的现象,是人类生存和生活实践的一次伟大变革。改革开放加快了中国融入世界全球化和多极化的进程,加强主导性政治文化建设是中国以及每一个民族国家在这一进程中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设面临很大机遇,同时挑战也一并存在,探索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治文化的建构与路径选择就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论文化全球化与文化认同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对世界各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构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文化全球化的实质是文化的同质化,表现形式是文化的高度相关化,意味着文化的殖民化。文化认同其核心就是价值观的认同,文化认同的选择性特征在文化全球化和多元化背景下得到彰显。要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必须对传统文化认同进行重构和再造,以期达成新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凝聚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不同文化间的碰撞日益加剧,从物质文化层面延伸到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层面。作为文化核心的民族精神,正经受越来越多的挑战。伴随着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扩大,建构既能顺应全球化发展潮流又能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主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全球化不是文化“一体化”,而是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民族性与世界性、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文化全球化具有必然性 ,这是由经济全球化的必然性和文化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文化全球化带来了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在文化冲突中最尖锐的就是文化主权与文化霸权的斗争。中华文化要以开放、自信的态度走向世界 ,同时要以清醒的头脑、有效的措施捍卫文化主权 ,反对文化霸权。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文化发展早已置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文化全球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文化的全球化必定是一个矛盾和开放的过程,在传统与现代的博弈中,在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比较量中,在各种文明相互冲突、激荡的过程中,怎样审视中国文化,怎样恰当地利用全球化的机遇,选择与重建新的文化模式与生存方式,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个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婷 《理论前沿》2004,(21):34-35
西方强势文化的形成,是由历史发展的内因外因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文化的强势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同时也导致了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文化的全球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民族文化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抵制文化霸权主义,我们应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坚持开放,求同存异,促进世界多种文化的共荣互补,推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创新发展我国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碰撞与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当代人类社会生活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全方位的沟通、联系、相互影响的客观历史进程与趋势。随着知识信息自由流动,中西文化的碰撞表现在语言上、价值观念及哲学思想上。同时,由于任何民族是人类大家庭的一员,共同生活在同一地球上,加之文化的交流,文化必然有共同性、趋同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文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在文化领域的反映,而这一反映往往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两大趋势,文化绝对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通俗地讲,就是促进了文化的趋同和文化的多样化两大截然相反却共时共存的现象。尤其是后者,文化相对主义,往往是文化全球化所形成最有内涵和深度的文化效应,即是文化的趋同效应对各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自觉觉醒的促动和激发,使得各个民族文化不断地被挖掘、培养和复兴。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和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化过程可区分为以市场经济为驱动核心的全球化阶段和以信息为驱动核心的全球化阶段。不论从狭义或广义的文化概念考察,还是从经济和政治全球化的文化内蕴考察,全球化都意味着文化的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是文化的冲突、对立、多元与文化的融合、趋同、统一的互动。其最终结果,将是一种作为文化合力结果的、丰富的文化共同体。而中国文化将在全球化的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文化的全球化同时内含作为文化内核和魂灵的哲学的全球化。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传播和发展,就是哲学全球化的一个例证。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文化全球化和哲学全球化的产物,同时,其发展又以这一全球化为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面对青年文化的迅猛发展,共青团文化建设也应该随之发生相应的调整并逐步完善,才能适应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新形势下,提出建设共青团文化建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同时这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求,是满足青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而指导我国青年文化事业的和谐发展与引导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1)指导思想,(2)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3)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团组织,使共青团文化工作制度化、规范化,(4)建立共青团文化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无高低优劣之分,否认多元文化中的共性特征和文化的进步与发展,与全球化浪潮下文化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经济的全球化加强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成了文化全球化的形成与发展.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并行不悖。面对文化全球化的压力,以高度的文化使命感推动民族的文化自觉,以博大的文化胸怀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和以高度的文化责任感维护民族文化安全成为中国文化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3.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提供和激发创新的文化环境。本文主要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创新文化建设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往下要扎根在更深厚的民族文化创新土壤中,往高要有更超前的眼光,往远要有更广阔的世界视野。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先进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各民族文化相互交织,相互融合,呈现出文化的多元化格局。然而,从文化全球化的现状和趋势看,西方文化将会在较长时间内居于强势,并将继续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的渗透。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国对内形成凝聚力、对外具有影响力的无形力量。因此,新形势下,如何在全球化进程中建构中国先进文化。无疑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时代,伊斯兰世界由于在文化、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等诸多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明显分歧,因此伊斯兰文化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应对挑战成为伊斯兰世界的当务之急。伊斯兰世界对此作出一系列回应,认为文化安全就是文化特质的保持和延续,而民族文化安全就是一个民族现存文化特质的保持和延续。为了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挑战,伊斯兰文化正按照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逐渐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6.
崔磊 《工会论坛》2008,14(4):150-151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中国始终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文化扩张和文化渗透的压力,始终面临着维护自身文化安全的艰巨任务。应对挑战,我们应该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树立多元化的发展观,坚持文化发展的自觉性和独立性,增强文化安全意识,维护文化主权,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进一步规范、完善中外文化产业交流机制,从而确保我国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管理创新的文化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是一个文化传统深厚的国家 ,管理活动离不开特定的文化背景 ,管理是技术 -制度 -文化三要素的整合 ,文化像着色剂一样使技术和制度具有不同文化特色 ,教育与文化的密切关联使教育管理的创新与文化因素密不可分。只有当人们从文化视角对教育管理的创新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才有可能充分利用文化性来进行教育管理的创新。一个地区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会影响到该地区制度的形成和运行 ,中国的教育管理创新应当充分考虑本土文化的适应性。教育管理创新的中心目标是能够增强教育组织的创新能力、优秀人才对教育的归属感 ,并不断创新教育文化。  相似文献   

18.
文化全球化给中国文化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中国的文化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深入理解文化安全的内涵和实质,科学认识全球化给中国文化安全带来的利与弊,是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探索和维护中国文化安全的科学路径、推动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文化转型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文化领域,西方文化产品、文化资本的输入,严重冲击着传统的民族国家社会价值观。西方主流文化的入侵,加剧了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我国的文化转型应顺应时代需求,积极加强与西方主流文化的对话,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20.
由于全球化变革使区域安全综合化趋势日益突出,区域安全共同体作为安全区域主义的最佳选择,其基本架构势必是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维度,物质、制度、观念等多因素,国家、区域政府组织、区域公民社会组织等多元行为主体的"综合安全共同体".建构中的"东盟安全共同体"已彰显了这一架构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