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海事法律关系跨国性、流动性的特点,海事诉讼中极易出现国际平行诉讼的情形。对此,学界有观点提出应当引入源于英美法系的禁诉令制度,以解决我国海事诉讼中的国际平行诉讼冲突问题。但实践中禁诉令的使用却可能面临可操作性和实际效果受限严重的问题。因此,可考虑先以《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中的海事强制令制度暂行禁诉令的功能,从而循序渐进地开展在我国海事诉讼中引入禁诉令制度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英美法对物诉讼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物诉讼是英美法系特有的制度 ,大陆法系各国不承认物的当事人资格而另设财产保全制度 ,二种制度虽有很大差异 ,但都具有合理性。本文在比较对物诉讼与诉讼保全的基础上 ,分析对物诉讼的必然合理性 ,试图说明在中国借鉴对物诉讼制度 ,实现二者融合的意义 ,并对《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进行例证分析。  相似文献   

3.
"海娜号"游轮在韩国被扣事件背后涉及诸多法律问题。从韩方扣船行为的法理分析,韩国济州法院的扣船行为具有合法性,但因其执法方式欠佳、扣船时间选择不当及扣船行为违背了国际海事法院中不抢夺管辖权的司法礼让理念,使其扣船行为不具有合理性。"海娜号"被扣事件中,沙钢船务有权向韩申请扣船,但无权因维权而侵害第三方的合法权益;而海航旅业侵害了游客的知情权、变相胁迫游客签订赔偿协议,故海航集团应向游客承担违约责任并对游客进行精神赔偿。从"海娜号"游轮被扣事件来看,只顾法律效果难以化解矛盾,只顾社会效果会纵容权力滥用,依法维权必须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的海事、海商纠纷案件是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来审理的.海事、海商案件的专业特性要求其审理程序能与之适应.海事诉讼程序具有许多不同于民事诉讼程序的原则和制度.海事诉讼法作为一个独立的程序法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公益诉讼:行政诉讼的新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行立法中 ,对行政机关行政行为侵犯公共利益的情形缺乏有效救济途径 ,如何设计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是行政法治化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纵观世界各国 ,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 ,大都在行政诉讼制度体系建立了专门的公益诉讼制度。此外 ,行政诉权理论在我国的新发展也为公益诉讼作为行政诉讼的一个新类型的确立排除了障碍。  相似文献   

6.
警察出庭作证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美法系的警察出庭作证制度,因其对诉讼公正和被告人诉讼权力的有效保障,而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与采纳。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许多有违司法公正的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借鉴这一制度。当然,由于我国的现实状况,借鉴确立这一制度有诸多困难,这要求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体制与文化的改革以及相关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证据开示制度来源于英美法系,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证据开示制度在对抗式诉讼中是确保对抗式诉讼程序公正进行的有效手段之一。证据开示制度在我国还有待逐渐完善,以实现我国立法所追求的诉讼公正和诉讼效率。  相似文献   

8.
诉讼模式视角下的证明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明责任作为证据制度的核心内容,在两大法系国家均得到高度关注。不同诉讼模式之下的证明责任,在概念、内涵、性质、功能等方面固然有其共通之处,但是由于其所依托的司法制度、审判组织、诉讼模式、诉讼价值追求不同,两大法系的证明责任制度亦存在较大差异。重视和研究这些相异之处,从而揭示诉讼模式与证明责任制度之间的相互关联及重要影响,对于深化我国对证明责任的研究,丰富证据法学理论,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具有其特殊性。海事确认程序包括审查范围、形式及内容、管辖等内容。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有必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是行政法治的必然要求,而我国的行政公益诉讼在理论与实践上均有欠缺。因此,应借鉴西方国家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结合我国的现状,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重点应解决原告资格、受案范围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了生态补偿制度,标志着我国生态补偿制度步入法制化进程。我国生态补偿制度法制化方面存在不足,如生态补偿的专门立法缺乏以及现有的生态补偿的立法规定缺乏系可操作性,探讨新《环境保护法》中有关生态补偿制度规定的立法,进而提出推进生态补偿制度法制化进程的建议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胁迫在香港刑法中既是某些罪的犯罪手段 ,更是刑事被告人的一种合法的辨护理由。在大陆刑法中 ,胁迫主要是作为某些罪的犯罪手段而加以规定 ,但参加犯罪若被胁迫也可导致刑事责任的减轻。比较香港大陆两地刑法中的胁迫 ,可见二者在胁迫的方式、对象、程度、紧迫性及法律后果等方面均存异同之处 ;且香港刑法中有关胁迫影响刑事责任的规范比大陆刑法中胁从犯的规定更显合理 ,可为大陆刑法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论民法法典化的基础--从罗马法到现代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民法法典化已经是大势所趋.然而民法的法典化从来都不是偶然的,它是特定历史基础的必然产物.探寻民法法典化的基础,应以罗马法的历史为出发点,从社会形态、经济体制、政治模式、法哲学、法理论研究及法文化等几个主要方面展开论证.  相似文献   

14.
It is difficult for judicial practitioners to determine the liability of tort of negligence due to the fact that it has not been specially stipulated in the provisions of the Tort Liability Law or other civil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China. On the contrary, the principles of tort of negligence in common law legal system have been refined in judicial practice and provide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for determining the liability of tort of negligence.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tort of negligence in common law legal system will help us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ort Liability Law in China. This article thus comprehensively surveys and researches the tort of neglig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on law legal system.  相似文献   

15.
修改后的婚姻法中首次规定了无效婚姻制度,并通过其后的两次司法解释加以补充完善,这无疑是我国在婚姻立法方面的一大进步。但我国的无效婚姻制度的规定,仍然存在着许多的缺陷与不足。加强对婚姻家庭法制的研究,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完善婚姻法:对现有无效婚姻的范围作出进一步的的界定;适当扩大可撤销婚姻的范围;建立健全无效婚姻的法律救济制度;完善确认无效婚姻效力的程序。  相似文献   

16.
汉英语言中名词化的使用存在许多的差异,名词化现象成为译者汉译英时所面临的一大困难。文章从名词化的概念,进而借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汉英对照文本,通过实例分析了法律汉译英中名词化结构的五种模式,以期对法律文本的汉英翻译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婚姻法》首次明确规定了婚姻无效制度 ,这是婚姻立法上的一大进步 ,但其规定还不是很全面 ,也有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试就婚姻无效制度的法律意义、婚姻无效的构成、宣告婚姻无效的程序以及婚姻无效的法律后果等方面对我国的婚姻无效制度作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研究 ,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8.
约定夫妻财产制是现代婚姻家庭法中一项重要的财产制度。我国现行《婚姻法》在该制度的建构上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对中、法两国夫妻财产约定的形式、法律效力等方面进行比较,建议我国立法机关应在改进现行立法结构、设立夫妻财产契约登记公示制度、补充夫妻财产契约变更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非典“与法制——关于制定紧急状态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个社会对危机的处理是其法治程度的试金石.在危机时期公共权力急剧膨胀,人民权利受到各种各样限制甚至剥夺,权力与权利的冲突扩大.如何保证政府有充足权力处置危机,保证政府法治本质不因危机而变色,正是本文之初衷.本文在借鉴国外处置危机成熟法制经验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制定紧急状态法的必要性,并对我国紧急状态法的法律体系、内容进行了初步构思.  相似文献   

20.
民法是私法的核心。民事立法承载着构建私法基本制度和张扬私法理念的使命。改革开放之后,从《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到《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基本实现了民事领域“有法可依”的法制目标,张扬了私法自治、私权保障等私法理念,标志着中国私法的进步。然而,历经60余年、四次民法起草,民法典“渐行渐远”,亦表明当代中国私法进程之艰难,中国私法仍在途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