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年金秋,缪敏回到江西,故地重游,见枫叶依旧殷红如血.不禁百感交集,热泪盈眶,当年与方志敏一起战斗、生活的情景,一齐涌上了心头.(一)1927年初夏的一天,晚饭后,方志敏和缪敏并肩从江西省农协大门出来时,遇见丘倜.方志敏热情地邀请道:“丘倜,跟我和缨敏一齐去东湖划船吧!”丘倜是江西省农协党团书记,以前与方志敏同在南昌甲种工业学校读过书.丘倜打趣地说;“我去了,不是妨碍了你俩的谈话吗?”缪敏低下头,脸羞得通红.“男女之恋,乃人之常情”方志敏大方地说:“你以为我俩去幽会谈情说爱么?我是要你跟我一道去同缨敏谈谈革命道理,启发她的觉悟,使她进步更快一些,没有革命的志同道合,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这样的爱情也不可能牢固.”方志敏边说边拉丘倜同行.缪敏是江西省十阳县葛溪缪家村人,与方志敏同乡.方志敏在南昌广信旅省同乡会进行革命宣传时,结识了正在南昌女子职业学校读书的缪敏.缪敏来自农村,虽进城多年,仍旧保持农村姑娘的本色,衣着朴素,身上穿的还是入学时从家里做好带来的  相似文献   

2.
正何宝珍,又名保贞、葆珍,乳名林英,1902年4月出生于湖南省道县城内(今濂溪街道寇公街)沈公祠旁一个贫民家庭。父亲何瑞蓉,母亲丁贞娥。父母靠卖些水果、油盐、米酒等,勉强维持一家生活。在求学中积极追求进步童年的何宝珍开朗活泼,父母对她疼爱有加。1914年,道县创办女子小学。创办之初,女子入学免收书籍课本费。学校距何宝珍家近,父母便送她上学读书。学校开  相似文献   

3.
王淼 《世纪风采》2014,(1):32-37
邵式平,江西弋阳县邵家畈人,1900年1月生于农民家庭。他幼时在乡村读私塾,由于家境贫困,常常辍学,直至1916年虚龄18岁才考入弋阳县高等小学。在这里,他与来自漆工镇的少年方志敏“同窗三年,结为至友”(方志敏语)。  相似文献   

4.
伍若兰,1906年出生于湖南耒阳县城南金兰村的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 12岁时,伍若兰在湖南耒阳县女子职业学校读书。1924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在学校中接触了一些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并阅读了《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她的思想觉悟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5.
(六) 方志敏在派黄镇中去波阳打探情况后,又写信通知缪敏的父母,安慰他们。 缪敏一家接信后.都为她被捕入狱忧虑不安,老母日夜啼哭,老父急忙托人变卖了几担谷子,凑了一些盘缠,打发缪敏的哥哥缪镇东去波阳探监。 缪镇东通过熟人找到在波阳县府任职的余科长,请他代为疏通。余科长开价400大洋,同意保释缪敏。缪镇东赶紧返回戈阳,将交涉的情况告知父母。到哪去弄这么多大洋呢?无奈,缪镇东只好找到方志敏,将波阳的前因后果叙述了一遍,要求他设法筹集400大洋作为保释金。  相似文献   

6.
《党建》2020,(8)
正1939年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毛泽东在延安发出号召:"要学习大革命时代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女共产党员向警予,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出生在湘西溆水河畔一个商人家庭。8岁时,她进入由大哥与他人合办的新式小学读书,在当地开了女子入校读书之先声。1912年,她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后转入周南女校。在此期间,她  相似文献   

7.
<正>陈芳和刘文的家庭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家庭,丈夫刘文在十三师红星二场六连经营着自己的养猪场,妻子陈芳是红星二场学校的老师,儿子已经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但在这个平凡的家庭里,有着他们的故事。陈芳和刘文1997年从塔里木大学本科畜牧专业毕业,由于工作分配的要求,两人没有分到同一个地方,陈芳回红星二场改行当了老师,教学生涯就是16年,她兢兢业业,受到了学生的尊重和家长的信任。刘文被分配到昌吉家禽育种总  相似文献   

8.
2002年,侯丽娜作为体育特长生入学沈阳市回民中学,然而升入重点高中的喜悦很快就被现实打消了。由于她入学时的成绩仅位于学年组的第300多名,便被一些同学看作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一时间,快乐又好强的侯丽娜陷入孤独和忧郁之中。很快,老师们发现了她的苦恼,便介绍她参加学校的学生业余党校学习。在学生业余党校党员教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她思想进步显著,深刻认识到作为体育特长生不仅要自强,更要自立的道理。几年来,侯丽娜学习刻苦,活动积极。她不仅担任校女子篮球队队长,带领球队取得了全省中学女子篮球赛的亚军,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个人…  相似文献   

9.
赵清阁1914年出生于河南信阳一个封建家庭。受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初中毕业后,她毅然背叛封建家庭到开封市艺术高中学习国画,并兼攻文学。此后,她又到河南大学中文系半工半读。毕业后,她在河南救济院贫民小学任教,自此开始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散文和杂文。1933年,她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西洋画,同时担任上海一电影制片厂编辑。1936年,她任上海女子书店总编辑,主编《妇女月刊》,并出版了短篇小说《旱》和《华北的秋》。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在武汉参加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救亡协会,积极宣传抗日。在主编《弹花》和《弹  相似文献   

10.
宗道一 《湘潮》2006,(3):20-23
走上革命道路,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11年1月,胡济邦生于浙江永康县古山镇一个世代务农的贫苦家庭。在家人的支持下,胡济邦得以进入崇正小学(即古山小学)学习。1923年秋,12岁的胡济邦考入永康县的初级女子师范学校就读。3年后,在次兄胡济川的帮助下,入山东济南东城根中学读书,一年  相似文献   

11.
正陈明生是农五师八十九团中学的一名英语老师,他和妻子王俊玲都经历了一次家庭的变故,共同的经历,使他们走到了一起,也使他们倍加珍惜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陈明生的爱人王俊玲是一位小学音乐老师、音美教研组长,她经常为学校编排舞蹈、为学生练鼓练号,工作很辛苦。陈明生每天早上八点起床,给妻子做好营养可口的早餐,每天下了班,他匆匆地往家赶,给妻子和孩子端  相似文献   

12.
覃冬清是溆浦县中都乡学区印坪小学校长。覃冬清老师扎根山区学校26年,呕心沥血,默默奉献,多次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她精湛的治学方法和爱生如子的感人事迹,在贫困山区传为佳话。印坪小学地处溆浦、隆回、新化三县交界之地,海拔1000余米,属边远贫困高寒山区。交通不便,环境恶劣,每年只能种一季水稻,村民生活艰难,因学校条件艰苦,任课的老师像换刀把一样,换了一个又一个,而覃老师自到该校任教以来,一干就是26年,她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辍学的山区孩子:村民贺艳芳家住在离学校十几公里的山旮旯,仅靠种植玉米维持生计。因其丈夫英年早逝,生活…  相似文献   

13.
2006年6月,一名中年女子风风火火地走进了广西自治区钦州市钦北区委副书记黄正荣的办公室。她是钦州市第三小学校长粱艳红,是为三小所办的双语学校何去何从而来,因为黄正荣分管教育。钦州市第三小学是钦州市一所名校,学校规模大,教学质量在全市也颇有口碑。当时,许多地方刮起一股名校办民营,  相似文献   

14.
有个在小学当老师的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们学校有个女英语老师身高不足1.4米,但口语教得非常好,在省市县各类比赛中多次获过大奖,多次被上级评为“教学能手”。有一年,她作  相似文献   

15.
我的自传     
我于1973年8月出生于运城市盐湖区一个农民家庭。从上小学开始,渐渐懂事。在老师的培养教育下,我渐渐懂得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尽人  相似文献   

16.
巍巍井冈,兰花繁茂。而在人们的心中,这里还盛开着一株馨香隽永的井冈兰——红军女英烈伍若兰。走上革命道路1903年8月,伍若兰出生在湖南省耒阳县城南金兰村的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她天资聪颖,琴棋女红样样都行,还常常洗衣做饭、挑水打柴,为负担较重的家里分忧解难。12岁时,若兰进入耒阳县女子职业学校读书,她勤奋刻苦,成绩名列前茅,并练就了一手毛笔  相似文献   

17.
(一)黄泰楠先生,福建省惠安县人,一九○一年十月六日(农历八月二十四日)出生在惠安县东园乡一个塾师的家庭。父黄达德,在家乡教私塾,一九一六年十月病逝,母陈静,理家兼务农,一九四五年辞世.黄泰楠在父亲的熏陶下,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泉州开元小学毕业后,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泉州师范学校,这初次显露的才华.引起学校领导、老师和亲友的注目。但这时他父亲已经病逝,家庭经济也因此日益贫困,要在泉州师范继续学习到毕业,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恰好在这以前,集美校主陈嘉庚先生鉴于当时整个闽南地区师资奇缺,决心继续捐资,  相似文献   

18.
义无反顾归国抗战 我的母亲钟时祖藉广东普宁,1919年1月4日出生在泰国佛统府一户商贾之家. 母亲小学毕业后被华侨学校特聘为泰文教员,因此结识了几位思想进步的同事,开始阅读进步刊物;祖国危亡的现实使她忧心如焚,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也认识得更加清楚.此后母亲转入曼谷中华中学继续读书.不久认识邱及老师(后来才知他是侨党领导人之一),母亲追随他投入紧张的抗日救亡活动,还参加推行世界语的工作.有一次她和同学进行救国募捐时,被泰国政府以"妨碍日暹邦交"罪拘捕,在邱老师帮助下并经侨领伍左锋交涉和家里担保才被释放.  相似文献   

19.
"红军真是了不起,有个女将叫缪敏,专为穷人杀妖匪,挥舞双枪打头阵,白兵土匪喊饶命……"在闽北顺昌县郭岩山一带,至今流传着这首<颂缪敏>的歌谣,每当老百姓唱起这首歌时,总会眉飞色舞地说起红军女将缪敏(方志敏夫人)当年在郭岩山留下的一幕幕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20.
为了少先队事业.为了塑造孩子们美好的心灵.她奉献了自己美好的青春.把最炽热的爱献给了孩子们。她就是甲秀小学大队辅导员胡莉莉。胡莉莉1988年分配到甲秀小学.1990年因工作需要担任了该校大队辅导员。甲秀小学是一所有少先队光荣历史的学校.1980年以来多次获得“全国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少先队红旗大队”等光荣称号。担任这样一所学校的辅导员.小明既感到光荣一又感到责任重大。为此,小胡虚心地向有经验的中队辅导员老师们学习.边学边干,凭着一颗强烈的事业心.工作很快进入了角色。担任大队辅导员工作7年来,小胡按照上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