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010年,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的各项活动中,展示了许多改革发展成就,"深圳十大观念"最为瞩目。"深圳十大观念"的产生经过了几百万人参与投票和数十位专家学者反复辩论。"深圳十大观念"就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为天下先"、"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实现市民文化权利"、"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来了,就是深圳人"。"深圳十大观念"一经推出就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深圳十大观念》一书也得到读者的认可和追捧,自付印以来已加印5次,发行遍及25个省区市和港澳地区。本刊发表此文,以纪念小平同志南方谈话20周年。"十大观念不仅是深圳30年奉献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而且是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心路历程、历史纪录和经典表达。""深圳十大观念"之所以会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它与"南方谈话"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回顾深圳从"南方谈话"到"深圳十大观念"的思想历程,对于我们把南方谈话彰显的改革开放和敢闯敢试精神传承下去,推进深圳乃至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深圳人自己投票选出深圳“十大观念”。“十大观念”为深圳30年改革开放发挥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丰富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在我国改革步入“深水区”的今天,分析研究“十大观念”的产生和内涵,有助于研究如何在多元文化条件下引导社会价值观念,服务改革开放,有助于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中汲取突破改革难关的智慧。  相似文献   

3.
2010年8月,一位深圳市民自发地在网上发贴,写下《来深十八年,再回忆那些曾令我热血沸腾的口号》,这段文字迅速地唤起了全体深圳人的集体回忆,引发了后来轰轰烈烈的“深圳十大观念”评选活动,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这十大观念包括:“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相似文献   

4.
3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从深圳这个边陲小镇开启。30年来,深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今天的深圳已经成为举世瞩目、领跑中国的现代化城市。30年的奋立斗,深圳人改变了自己的家乡,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更重要的是改变了自己。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深圳人收获了自己最大的精神硕果:创新传统。  相似文献   

5.
深圳作为古老中国迈向现代化的“排头兵”,在其率先进行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萌生着一种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新质文化,这种新质文化的表现之一,即深圳人的种种现代意识。时下深圳提出“现代文化名城”的建设目标,相对于“历史文化名城”而言,意在使深圳成为一个以非历史文化,或日非传统文化,也就是现代文化闻名于世的城市。这一目标的现实可能性正在于特区文化中已然萌生的现代意识。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商品经济的大市场。发达的市场经济造就了平等自由的社会观念,新型的契约关系逐步打破了社会流动上的等级障碍…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眨眼间,深圳走过了十五个年头。现在,每当漫步于林立的高楼大厦之侧,或者行驶于宽畅平坦的高速公路之上,深圳人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没有辜负邓小平同志和全国人民寄予的厚望。深圳以雄劲的姿态、迅猛的速度、博大的气势,完成了从一穷二白到富裕繁荣、从落后的农村到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历程。人们说,深圳创造了奇迹!深圳特区的现实和历史意义,绝不止于在南海之滨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它的意义和影响远远超出了它的实际地域,波及全国甚至全世界:深圳人敢闯敢试敢实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闯出了一条新路子,为全国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深圳是中国的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在创业的十五年里,深圳以伟大的开拓精神和实干精神,以中国史无前例、举世罕见的速度,把一个小小的渔村建设成了一个拥有三百多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但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深圳不应该只是经济的,而应该有自己的独特风貌、精神内核,有自己的文化特征;不应让人们认为深圳不过是个可赚钱的地方,而应该有自己的凝聚力,她应该把自己建设成一个文化都市,一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高度发展的城市。深圳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在为自己的城市文化建设定位。一、思考的前提──定位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前正在开展的“深圳精神如何与时俱进”大讨论,不仅是新的历史时期深圳人面对挑战的积极思考,也是深圳在迈向国际化、现代化进程中,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前瞻性举措,是从积极的方面进行思想与观念的整合。重铸深圳精神,首先是重铸领导干部的精神,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深圳精神很大程度上是领导干部道德修养、道德实践的最直接、最具体、最集中的体现。加强领导干部道德修养,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加强领导干部道德修养,不仅是公民道德建设,也是重铸深圳精神的关键江总书记指出: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9.
深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 ,不断推进改革和发展 ,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中国一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 ,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回首 2 0年 ,深圳推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实践可以概括为“六个坚持”。1 坚持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大胆创新。2 0年来 ,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 ,深圳人坚持解放思想 ,“敢为天下先” ,不断向旧的习俗和观念挑战 ,向旧体制和旧思想挑战 ,肩负起对外开放“窗口”作用和改革“试验场”的重任 ,确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在对外开放实践…  相似文献   

10.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共召开了五次党代会,毫无例外,都把建设国际化城市作为奋斗目标。纵观深圳的发展历程,提出过许多战略性和策略性口号,却没有一个战略口号像“国际化城市”,持续至今、反复提及、深入人心。“国际化城市”理念已深入深圳的各个方面,成为深圳人生活中使用最多的词汇之一。  相似文献   

11.
深圳作为全国文明城市,也是全国首次系统性提出建设"志愿者之城"的城市,在社会建设中也一直倡导共建共享共治的理念,通过学习借鉴美国在社会建设特别是社会动员、全面参与和社会志愿服务事业的经验与做法,为深圳建设"志愿者之城"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参考,激励和动员更多的市民群众共同参与和谐社会建设,营造"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氛围。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深圳灵魂,创新是深圳发展的根本动力。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历史已充分证明这一点。当年中央给了经济特区特殊的政策,也是给了经济特区“试验”的权力、“闯”的权力、“杀出一条血路”的权力,归结起来就是创新的权力。实践证明,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的结果。两年前,中央将深圳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唯一试点城市,给了深圳进一步体制创新的机会,中央希望深圳在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方面有所作为,希望深圳的改革能给国家改革带来新的经验,这是历史再一次厚爱深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是深圳进一步发展的一次绝好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3.
一、艰苦奋斗是深圳创业者的一大优势,凭着这一优势,深圳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靠这一优势,深圳人将继续奋进和拚搏,以争取二次创业的辉煌成就。艰苦奋斗是深圳的一大政治优势,也是深圳创业者最为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C依靠这笔精神财富,深圳人创造了和正在创造着巨大  相似文献   

14.
一、争创一流大学是深圳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从深圳第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看,深圳人无疑立下了要把深圳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城市的宏伟夙愿。那么,从世界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新概念看,大学在其所在城市发展框架中占居着从未有过的举足轻重的位置。因为城市要抢占时代发展的制高点,就必须使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拥有信息经济时代、文化时代、高科技时代的所有根本属性,就必须充分体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时代特征。而在这个时代,大学则以“不可替代”的身份,扮演着“轴心机构”的角色,起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作用,成为城市…  相似文献   

15.
文章围绕文化创造活力,结合作者在美国的学习考察,从理念认识上对文化的转型、开放流动和多元发展进行了探讨,对照深圳在观念创新、品牌创新、文艺创新、体制创新、服务创新、业态创新等方面的实践和经验,对进一步增强文化创造活力的路径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形成增强文化创造活力的主旋律、培育增强文化创造活力的广泛社会基础、营造增强文化创造活力的良好生态环境、开发增强文化创造活力的国际资源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深圳也在致力于推动文化的迅速崛起,尤其是要打造创新型、智慧型、力量型城市主流文化,而学术文化正是这种城市主流文化的核心要素。2009年12月深圳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深圳报业集团联合主办了首届深圳学术年会。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深圳是第一家举办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的城市。学术年会的举办将为深圳本地学术界创造一个进行高端学术交流、展示学术成果的机会,成为繁荣深圳学术文化、培育"深圳学派"的重要平台。为此,本刊特设"首届深圳学术年会"专栏,围绕"学术文化与城市软实力"的主题刊出本刊记者对深圳市社科联主席乐正教授的专访,以及在研讨会上做了主题发言的北京、广州、深圳等学者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 2 0年 ,从一个南海之滨的渔村 ,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新兴城市 ,赢得了海内外舆论的交口称赞。与深圳各项建设事业交相辉映的是 ,深圳的新闻事业也得到了高速成长 ,令国人广为瞩目和深圳人颇为自豪的“深圳速度” ,同样体现在这个年轻城市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和特殊的地理位置 ,得益于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和深圳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新闻传播事业的决心和意志 ,深圳人用近 2 0年的努力 ,赢来了新闻事业的辉煌。到 1999年 ,深圳新闻事业已从原来以有线广播为主要传播媒介的单一结构 ,发展到广播、…  相似文献   

18.
深圳的城市化速度可谓亘古罕见,在短短的20多年里走过了别的城市需要数十年乃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路程。究其根源是改革开放后大批移民的涌入,使深圳一跃成为数百万人口的城市。这些闯荡深圳的移民,除少数来自内地城市的干部和工人外,绝大多数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即进城民工。随着城市化过程中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移民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必然发生嬗变,加上移民流动性大的特点,对传统的“上传下达”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研究深圳移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就必须深入研究深圳城市化的特点,全面把握移民思想道德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去年,广东省委第八次党代会和深圳市委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分别提出要加快深圳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建设,为处在进行二次创业和迈向21世纪关键时期的深圳明确了进一步发展的新目标。这一新目标的定位,对于深圳增创新优势,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改革的试验场、对外开放的窗口、对内地的带动以及对香港繁荣稳定的促进等四个作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然,深圳到底能不能建成经济中心城市,建成怎样的经济中心城市,以及深圳如何建设经济中心城市等,这些便是需要进一步认真研究的问题。从作为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仍然是规划和发展深圳…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在视察深圳时指出,创新是深圳的灵魂,是领先的法宝,是经济特区永恒的主题。要旗帜鲜明地把创新作为深圳的标志,作为深圳人的核心价值观,作为深圳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段话讲得非常好,是对深圳22年改革开放和发展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深刻总结,也是深圳继续向前迈进的方向。回顾深圳经济特区22年的发展历程,深圳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固然有各种因素在起作用,但最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