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石油集团目前在海外基本建成了中亚、中东、非洲、美洲和亚太五大油气合作区.在全球权利格局加快调整,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动荡进一步加剧的大背景下,海外五大油气合作区投资环境面临着新特点新挑战:中东油气合作区挑战与机遇并存;中亚—俄罗斯区开放力度加大;非洲大陆油气合作区经营环境恶化;美洲油气合作呈多元化发展局面;亚太油气合作区经营运作环境日趋复杂.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维护油气安全特别是油气进口安全已成为中国国家安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受对外依存度过高、供给来源单一、运输通道脆弱、周边局势复杂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油气安全形势一直不容乐观。"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为中国的油气安全建设带来了新机遇,有利于保障油气供给稳定、油气运输畅通和形成油气合作共同体。中国应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充分考量"一带一路"沿线的西亚和北非、南亚和东南亚、俄罗斯和中亚三大区域的特点以及其他域外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战略筹划。  相似文献   

3.
制约俄罗斯能源战略与外交实施的因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超级大国”俄罗斯于2003年5月出台了《俄罗斯2020年前能源战略》,使油气能源成为实现国家外交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俄罗斯政府在推行能源外交过程中,受到以下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第一,油气工业本身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第二,在管理体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第三,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变动对能源出口战略造成直接影响;第四,地缘政治也是掣肘能源外交的重要因素。因此,如果俄罗斯政府在能源战略上出现重大判断和运作失误,也可能给外交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能源安全是一国能源战略的重要方面。中国是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大国,对油气有着巨大的需求,而俄罗斯是世界油气生产和出口大国。中俄互为邻国,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巩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意义。虽然存在制约合作的种种因素,但合作前景极为广阔。  相似文献   

5.
普京执政后,从俄罗斯地缘政策和国家利益出发,大力调整对独联体国家的外交政 策,将独联体确定为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优先方面。一年多来,俄罗斯的独联体新政策取得很 大成效,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大为改观,并进一步加强了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抓住国家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机遇,将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纳入国家"一带一路"的总体发展战略,积极实施常规与非常规、陆上与海上、中浅层与深层三个并重战略,在现有全球三大运营中心的基础上增加俄罗斯或中亚油气运营中心,积极推动由国家层面牵头构建双边和多边综合协调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外高加索地区不仅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而且蕴藏有丰富的油气和矿产资源。"9.11"事件后,美国携北约进入该区域,俄美两国在该地区的地缘政治争夺加剧,其背后不乏出于控制里海能源和管道走向的战略考量。俄罗斯力求维持传统优势,力图获得对关键能源设施的控制权;美国则竭力重塑地区能源格局,将能源问题与国家安全、对外战略和地缘政治问题紧密地联系起来,试图打破俄罗斯对中亚能源的垄断。俄美两国针对外高加索地区的能源政策,以及两国间围绕油气运输路线所展开的外交博弈,表明俄美"管道外交"受更深层次的政治、经济与战略利益的驱使,必将对该地区形势、俄与美欧关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理论从无政府结构分析入手,确立了社会实践在建构国际体系进程中的地位,实现了文化、认同和规范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回归,创立了以观念和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国际体系社会结构理论。这种理论为研究俄罗斯所处的国际体系特征以及俄罗斯的对外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分析视角,对于研究俄罗斯外交转型具有较强的解释功能。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对外政策受其战略文化的指引,它同中国的安全关系受其民族文化和外交哲学的影响。俄罗斯在其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的选择上,常常受到大西洋主义、欧亚主义和斯拉夫主义等思潮的影响,这些思潮成为指导俄罗斯对外战略选择的重要哲学理念。冷战结束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摇摆和波动之后,相对折中的欧亚主义在俄罗斯政府的对外战略指导思想中占据优势地位,俄政府开始把中国作为一个对俄罗斯安全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对待,强调同中国的安全合作,这对俄中双方带来了共同的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10.
中美贸易摩擦直接影响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波及双方石油市场、LNG市场、能源投资项目等,影响中美两国能源领域深度合作的推进。在外部,国内油气企业应积极走出去,一方面,加强与欧盟、俄罗斯、东盟、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互利合作,提升境外油气供应安全水平,保障我国油气供应安全;另一方面,也要与美国相关企业加强对话和合作。在内部,要加强公司市场风险管控,抵御经贸摩擦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要实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新突破,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