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反恐怖犯罪与我国刑事立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面对恐怖犯罪的威胁 ,国际社会十分重视对恐怖犯罪的惩治。本文在界定恐怖活动概念的基础上 ,介绍了反恐怖犯罪的国际合作和各国关于惩治恐怖犯罪的刑事立法 ,同时对我国关于恐怖犯罪的刑事立法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恐怖犯罪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恐怖活动组织”界定问题初探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恐怖活动即对公民的人身或重大公私财产非法暴力或暴力威胁,用以威胁、恐吓政府、公众或上述两者的某一部分以达到政治或社会目的之行为。恐怖活动组织即3人以上,出于政治或恐吓、要挟社会的目的,为实施恐怖活动而结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犯罪组织。文章阐述了恐怖活动及恐怖活动组织的特征,并认为不能简单地将恐怖活动犯罪界定为国际犯罪  相似文献   

3.
恐怖活动犯罪有别于普通刑事犯罪,国内国际立法针对恐怖活动犯罪做了特别规定,但是目前我国反恐立法关于恐怖活动的界定不足以区别确定恐怖活动犯罪,影响了反恐法律规范的正确适用。我国的恐怖活动犯罪与普通刑事犯罪的差别只存在于犯罪的主观要件上,恐怖活动人员意图以非法暴力手段实现分裂国家、宗教极端思想等目标是恐怖活动的关键特征,应在立法上得到确认。我国在《反恐怖法》上定义恐怖活动和恐怖活动犯罪时,应明确规定"意图以非法暴力手段实现分裂国家、宗教极端思想等的目标"这一特别主观要件要素。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犯罪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设立专门组织,应对恐怖犯罪恐怖犯罪对社会的危害十分严重,因此,各国政府都对之高度重视。为了更有效地应对恐怖犯罪,开展反恐怖犯罪的斗争,很多国家都设立了专门的反恐怖犯罪组织。如美国设有反恐怖犯罪联邦委员会,负责制定美国的反恐怖犯罪政策, 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反恐怖犯罪工作,发生恐怖犯罪时在总统的直接指挥下,处理恐怖犯罪事件。此外,美国联邦调查局设有国内反恐怖犯罪联合行动中心和反恐怖犯罪处,主要负责国内恐怖犯罪的侦查、处置工作。  相似文献   

5.
吴波 《犯罪研究》2010,(1):91-95
随着跨国有组织犯罪和恐怖活动等犯罪的日益猖獗、犯罪的国际分工化以及身份文件的数字化,国际社会对身份信息犯罪越来越关注。从2004年开始,国际社会就号召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身份信息犯罪。到2008年国际社会对身份信息犯罪的关注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8年6月联合国毒品和犯罪办公室在奥地利的维也纳举行了身份信息犯罪专家核心小组第二次会议,  相似文献   

6.
翟金鹏 《政法学刊》2004,21(2):89-91
收集反恐怖情报是反恐怖斗争取胜的关键,在反恐怖情报的收集阶段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反恐怖情报的概念、反恐怖情 报收集的意义、原则、反恐怖情报的不同分类以及反恐怖情报收集等方面,有效的收集反恐怖情报,可以挫败恐怖主义分子进行恐怖 活动的阴谋,把恐怖主义活动的阴谋扼杀于恐怖活动的预谋阶段。  相似文献   

7.
徐力 《法制与社会》2016,(6):259-260
近年来,恐怖活动日渐猖獗,打击恐怖活动犯罪成为世界各国共识,全球各国也将联合打击恐怖活动纳入合作范围内。在我国,恐怖活动犯罪也呈高发性趋势,除新疆等易被恐怖活动组织袭击的地区之外,内地恐怖活动犯罪行为也屡屡发生,不但给人民群众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给我国安定的社会秩序带来极大挑战。然而我国刑法在应对恐怖活动犯罪还略有不足。有鉴于此,我国应当采取如下的刑事对策:制定反恐怖活动犯罪的单行刑法、将刑法典中关于恐怖活动犯罪的内容单独列出、将恐怖主义思潮列入法律调控范围内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关于有组织犯罪的立法与司法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组织犯罪是当今国际社会公认的一种最高形态的犯罪,不仅直接威胁到世界各国的政治稳定和人民安全,也严重威胁到社会组织的存续以及政治发展和经济民主化的进程,是为世界各国所普遍关注的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由于有组织犯罪近几年发展迅猛,犯罪组织频繁制造震惊世界的系列灾难,因而为各国所重视和警惕,被联合国大会称为"世界三大犯罪灾难"之一.  相似文献   

9.
反恐怖活动的刑法立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恐怖活动将是 2 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重大威胁。国际刑法以及许多国家的国内刑法均规定了旨在惩治恐怖活动的犯罪 ,包括 :组织、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的犯罪 ,实施恐怖活动的犯罪。恐怖活动有其基本特征 :目的通常具有一定的政治、经济性 ;侵害的对象是特定的重要人士或者不特定的社会公众 ;行为内容具有强烈的暴力性 ;主体具有严密的组织性。尽管我国刑法规定了组织、领导恐怖活动组织罪、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等 ,不过鉴于恐怖活动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犯罪的新型犯罪 ,因此还需要在法律上对恐怖活动组织予以明确化 ,同时可以考虑设置独立的恐怖活动罪 ,将恐怖活动的罪与刑特定化。恐怖活动不是“孤立的个人”的行为 ,但是这并不排除恐怖活动分子以个人犯罪的身份受刑罚处罚。  相似文献   

10.
恐怖活动组织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比较 ,有助于对“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及“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准确界定。在对两类组织分歧点讨论的基础上 ,分别提出两类组织的内涵作为二者比较的基础。辨析主要从两类组织的目的特征、行为内容及侵害客体三个层面进行 ,分别指出差异的关键在于“利他”性与“利己”性 ,“犯罪”与“违法犯罪”以及“公共安全与社会管理秩序”与“社会公共秩序”。  相似文献   

11.
伴随恐怖活动犯罪的全球化,对恐怖活动犯罪的惩治和预防必须树立一种全球战略,这也客观上促成了刑法应对的全球化。我国在惩治和预防恐怖活动犯罪的刑事立法中,应积极与国际社会相接轨,在恐怖活动犯罪以及恐怖组织的界定上寻求最大限度的共识,在预防恐怖犯罪的立法上努力完善。  相似文献   

12.
关于跨国有组织犯罪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跨国有组织犯罪是有组织犯罪的一种特殊形态 ,也是跨国犯罪的一种主要形式 ,具有结构更加严密、能在国际范围内更加迅速调集资金等特点。不同的历史时期 ,跨国有组织犯罪因经济、社会、文化变迁有不同的特点。近几年来 ,国际恐怖主义及国内分裂势力与跨国有组织犯罪的联系日趋紧密成为新的动态。基于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复杂性及危害性 ,从国内方面来讲 ,需从政治、经济、法律各方面入手加以控制 ,就国际社会来讲 ,各相关国际组织及各个国家集团或地区性组织均应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3.
王新 《政治与法律》2012,(7):101-107
针对我国严峻的反恐形势,我国已在刑事立法上做出快速反应,增设了资助恐怖活动罪。然而,从司法实践考察,资助恐怖活动罪在我国呈现出零适用的审判现状,这与我国严重的恐怖融资态势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因此,需要在国际反恐怖融资的背景下,审视资助恐怖活动罪的性质,正确认识资助恐怖活动罪的规范构造,从而有效地实现打击恐怖融资犯罪的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14.
犯罪组织化和有组织犯罪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受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特 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我国有组织犯罪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 有组织犯罪的特点,从刑事、社会综合治理和国际合作的角度提出了控制有组织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学敏 《行政与法》2014,(7):126-128
面对日趋严峻的恐怖活动威胁,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不断地探索通过立法的方式预防和打击恐怖活动.目前,由于我国的反恐立法存在立法格局不科学、缺乏系统性等问题,难以满足预防和打击恐怖活动的需要.为适应我国反恐形势的新变化、推进反恐工作依法开展以及履行我国应尽的反恐国际义务,应当尽快制定一部系统、全面的《反恐怖法》,同时,注重运用政治、经济、外交、法律等手段对社会进行综合治理,以期从根本上消除滋生恐怖活动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香港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变迁,香港有组织犯罪的犯罪状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构成状况、犯罪类型和犯罪目的、活动地域、组织状况、成员状况、侵害状况等六个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香港有组织犯罪的现实和发展趋势表明,防治香港有组织犯罪必须紧跟香港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从加强社会的控制机制入手,采取社会的、立法的、司法的以及国际合作的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3月1日,全国两会开幕前两天,云南省昆明市火车站发生严重暴力恐怖事件,恐怖分子持刀疯狂砍杀无辜群众,造成大量人员伤亡。"3·01"严重暴力恐怖事件激起公众的强烈义愤,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全国人大代表、公安部边防管理局局长武冬立,全国政协委员、军事专家尹卓等人建议,尽快推动反恐怖立法进程,进一步提高国家反恐能力。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起草《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法〉的议案》,建议制定专门法律法规,有力打击暴力恐怖行为。  相似文献   

18.
张磊  孔凡学 《法学杂志》2012,33(3):25-29
《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界定了恐怖活动等相关概念的内涵,明确了反恐工作领导机构和组织力量,建立了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名单的认定和公布制度,完善了涉恐资产的冻结机制。但是《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还只是一个框架性的产物,需要进一步出台实施细则以弥补其不足,同时在适当时机出台专门的《反恐法》,开创反恐立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1.2011年10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2.2011年10月29日公布3.自2011年10月29日起施行为了加强反恐怖工作,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特就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作如下决定:一、国家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坚决依法取缔恐怖活动组织,严密防范、严厉惩治恐怖活动。  相似文献   

20.
恐怖主义犯罪论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恐怖主义犯罪原本属于国际刑法范畴上的内容,被称为国际恐怖主义。自1997年新刑法规定了“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之后,恐怖主义犯罪才在我国具有了国内法上的意义。正由于恐怖主义犯罪被纳入国内刑法调整范围的时日颇短,所以刑法理论界研究恐怖主义犯罪的著作相对较少且争议较大。对此,本文对恐怖行为进行了辨正性的论述;对恐怖主义犯罪的主客观层面进行了分析以及结合目前恐怖主义犯罪的状况对我国的恐怖主义犯罪进行了理论意义上的立法完善,在批判的同时,着重创新,以尝试性地对恐怖主义犯罪的论述进行补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