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苏东坡第二次任职杭州时,适逢大旱,葑田已占湖面的一半,令他十分痛心,疾呼:“若再不整治,更二十年无西湖矣!”决心疏浚西湖,保住这一人间瑰宝。但整治西湖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当时还有人出于私利强烈地反对。出于拯救西湖的一腔热情,苏东坡亲手撰写了《乞开杭州西湖状》,上书朝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杭州期间,兴致勃勃地爬了玉皇山、北高峰、莫干山、城隍山、北山、钱江果园、五云山、狮子峰、天竺山等,几乎把杭州市周围所有的山都爬遍了,有的地方还去过多次,差不多每个星期出去一次。他对杭州秀美壮丽的自然风光赞叹不已,还写了一首《七绝·五云山》:  相似文献   

3.
陈鲁民 《前线》2011,(1):55-55
夜读《萍州可谈》,见记:苏东坡曾任杭州通判,相当于“公务接待”办公室主任的职务,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接待、陪同上级和各地来的官员及眷属吃喝游玩,最多时曾一个月游了二十多次西湖。而且他还不胜酒力,每天疲于应付,痛苦不堪,发牢骚说杭州通判这个差事简直就是“酒食地狱”。  相似文献   

4.
正江西,是一片红色热土。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江西这块红土地都留下了毛泽东艰难探索的奋斗足迹,见证了他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可谓是"踏遍青山人未老""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在江西一共创作了13首诗词作品:《西江月·秋收起义》《西江月·井冈山》《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菩萨蛮·大柏地》《清平乐·会昌》《七律·登庐山》《七绝·为李进同志题  相似文献   

5.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在中共第一代领导核心中,钟爱杭州、眷恋西湖的除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外,就数陈云了。从上世纪5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的40年间,陈云来杭州不下数十次。尤其是从1977年起。他每年春季都要来西湖小住,长时数月,短时数十天。  相似文献   

6.
《党史纵览》2008,(4):F0003-F0003
颖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徽省阜阳市西郊,规划面积24.32平方公里。古颍州西湖,春秋战国时始建女郎台、梳妆台等建筑,唐武宗李炎在做颍王时建有兰园,欧阳修在他的一生中八次来到颍州,并终老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他对颍州西湖的美丽风光情有独钟,早在做颍州知府时,就深情地咏出“西湖烟水如我家”的佳句。他写《采桑子》十三首,连用10个“好”字赞美颍州西湖。  相似文献   

7.
一杭州西湖“鲍庄”,是一院旧宅,别号“一庐”,是西湖的名胜之地。旧宅的正堂雅名“君子堂”,君子堂里有一副对联,为明代大剧作家《牡丹亭》作者汤显祖当年在浙江任遂昌知县时所撰: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相似文献   

8.
张兴德 《党史博采》2023,(12):25-28
<正>(一)在毛泽东的诸多诗词中,有两首是看了照片,乘兴而写的“题照诗”,一首是1961年2月的《七绝·为女民兵题照》:另一首是1961年9月9日的《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在照片上题诗或为照片题诗,俗称题照诗,源于中国古代传统的“题画诗”。这是一种诗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画的空白处,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咏叹画面的意境或借机抒发作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西湖觅秀     
王文山 《奋斗》2001,(12):54-54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北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一首《饮湖上初晴雨后》别出心裁地把西湖比作我国古代美女西施,将西湖永远定格在美仑美奂的境界中。我是被大师的诗句从松花江边牵引,特来到西子湖畔觅秀的。西子湖位于杭州城西,“三面云山一面城”。以西湖为中心,东面是靠近市区的湖滨公园,环湖远望,西南依次有南高峰、龙井山、大慈山、南屏山、凤凰山等。  相似文献   

10.
营造城市环境与提高生活品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杭州市不仅在城市发展战略决策上提出了几个叫得响的“关键词”,而且在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战略决策上策划了几个大的手笔,在全国产生了影响。如“钱塘江时代”提出,令杭州实现了“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使杭州的城市建设从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时代  相似文献   

11.
江海 《广东党史》2008,(5):58-58
惠州西湖 位于惠州市市中心区域,是一个以山水资源为主体,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城市型湖泊类风景名胜区,形成发展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曾与杭州西湖、颖州西湖齐名,有“海内奇观,称西湖者三,惠州其也”和“大中国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并杭州”的史载。  相似文献   

12.
1998年3月,吉林省的同志为辑《长白山诗词选》,向江泽民主席索要诗句。江泽民主席在“两会” 的百忙期间,“忆及旧景,思于今事”,欣然命笔。写下了两首七绝,并刊登于1998年10月2日的《吉林日报》。诗文如下: 一九九一年一月,第三次到吉林,旧地 重游,倍感亲切。恰逢雾淞奇景,满城冰 挂,欣然秉笔,写下“寒江雪柳,玉树琼 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一九九八年三 月,“两会” 期间,吉林同志索句京华,忆 及旧景,思于今事,吟成七绝二首。  相似文献   

13.
吴钩 《廉政瞭望》2014,(10):47-47
今天的人们如果想表达意见,可以上网发帖。古人呢?可以写写“题壁诗”。宋朝的题壁诗繁荣昌盛,我们耳熟能洋的一首《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相似文献   

14.
生活家     
《理论与当代》2012,(2):54-54
李银河在第24期的《视野》上撰文指出:很喜欢“生活家”这个词。第一次在西湖湖畔看到这三个大字赫然镌刻在一块西湖石上,心弦被轻轻拨动。“生活家”这个词,第一眼看去,会令人产生罪恶感。因为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织金井泉     
说织金是泉城一点儿也不夸张。美丽的织金,奇山秀水,一水贯城。潭、河、泉、堰、井把她装点得像春风满面的少女。织金东有七十二眼泉,西有九十九口井。杭州西湖有“三潭映月”,织金东门有“三潭滚月”,一“映”一“滚”同上《中国名胜大词典》。如果说织金县城  相似文献   

16.
孟红 《党史纵览》2009,(8):25-27
著名诗人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8年就读于杭州西湖艺术学院,次年留学法国。1932年,他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被捕,在狱中开始写诗,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1937年后他辗转于武汉、山西、桂林、重庆等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1年到  相似文献   

17.
《新长征》2007,(10)
我国的四大名湖本别为杭州的西湖、嘉兴的南湖、武汉的东湖、济宁的北湖。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南,它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是我国30多处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中最引人入胜之处。也被誉为人间天堂。北宋时期,诗人苏东坡任杭州太守,他  相似文献   

18.
正刘开渠(1904-1993),原名刘大田,安徽萧县人,20世纪中国现代雕塑的宗师。早年毕业于北平美术学校,后任杭州国立艺术院图书馆馆长。1928年赴法国,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雕塑系学习。归国后,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他创作的《一·二八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等一批反映抗战题材的艺术作品,确立了他在中国雕塑界的地位。1949年之后,负责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创作工作,并创作其中的《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支援前线》《欢  相似文献   

19.
《宋诗纪事》引段诗话:宋人林洪,号可山,南宋理宗时上书言事,自称是“和靖七世孙”,曾编选刊刻一部名家诗集,题为《大雅复古集》,并将自己的诗作也附于集后。众所周知,北宋初年诗人林逋(967—1028),字君复,后人称和靖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性情恬淡,不趋名利,终生不仕,也未婚娶,隐居杭州西湖孤山,植梅养鹤,故有“梅妻鹤子”之谑。林可山自称“和靖七世孙”,闹出了笑话,时人作打油诗讽之:“和靖当年不娶妻,只留一鹤一童儿。可山认作孤山种,正是瓜皮搭李皮。”讥笑他死皮赖脸附骥尾,强认名人为亲属。《宋稗类钞》也有相似的记载:“林可山称和靖七世孙,不知和靖不妻,已见梅圣俞(尧臣)序中。姜石常嘲之曰:‘和靖当年不娶妻,因何七世有孙儿?若非鹤种并龙种,定是瓜皮搭李皮。’”  相似文献   

20.
误区 遗憾     
去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江泽民同志的两首七绝诗。诗虽作于1998年3月19日,但内容的跨度,却包括了我国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整整8年的伟大实践,显示着一个团结奋斗、务实兴邦的重大主题。作者在诗前小序云:二首七绝系“忆旧”、“思今”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