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忠公为国,直言进谏逾二百;身居陋室,廉洁清风度一生。这是后人为赞扬唐代廉洁敢谏的名臣魏征而写的一副对联。魏征以“居安思危,节奢以俭”,直言进谏名垂青史。他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殚精竭虑,协助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他一生留下了许多治国安邦的名言。贞观中后期,唐太宗见国家的形势越来越好,对初期的困境日渐淡忘,励精图治的锐气也渐渐消减,奢侈之心却不断滋长,耗资巨大大建飞山宫。魏征上奏说:“隋炀帝恃其富强,穷奢极欲,使百姓穷困,以至身死人手,社稷为虚。天下难得而易失,若奢靡铺张,殃咎必至。”使唐太宗猛然醒悟。…  相似文献   

2.
贞观六年,唐太宗想要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唯独宰相魏征一人反对。唐太宗感觉失了面子,质问魏征:“为何众人皆支持朕举行封禅大典,独你魏征一人反对?”魏征则道:“陛下功业虽高,但恩泽尚未及全国;国家已太平,但物资还不丰富;外邦虽已臣服,但还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祥瑞虽多次出现,但法网还不够紧密;年成虽说不错,但仓库还是空乏。所以,我认为不可举行封禅。”唐太宗沉默不语。  相似文献   

3.
贞观君臣在隋末大乱造成的废墟上,拨乱反正,终使国富民安,天下归心,史称“贞观之治”。贞观君臣为政重视正上梁,作表率,以便天下行效。唐太宗登基不久,就指出:“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也。”太宗在长期的政治生涯中发现,权位一高,就会有各种势力以各种形式腐蚀攻击,“或以勇力,或以辨口,或以谄谀,或以奸诈,辐凑攻之,各求以售”,因此,君主、大臣在拒抗腐蚀方面的表率作用十分重要。贞观六年,魏征告诉太宗选官用人的重要:“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太宗表示要选用“才德…  相似文献   

4.
贞观二卿者指唐太宗贞观元年大理寺(注一) 少卿戴胄和贞观十一年大理寺正卿刘德威。唐太宗李世民是开创唐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最大的独裁者。尽管历史上还称赞唐太宗是英明圣睿的一代明君,但他也是一个经常以言代法,屡次有法不依的皇帝。有一次魏征请他修定一下武德律,  相似文献   

5.
镜照其人     
《西京杂记》卷三中记载:传记秦始皇有面镜子,能照见人心的善恶。故有"明镜高悬"之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其间,有魏征的辅佐,能容"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之论,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说,纳"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之谏,才有"贞观之治"之果。所以,在魏征病逝时,唐太宗放声大哭道:"魏征就是我的镜子啊!"日前,特意去看望一位受党纪政纪处分的朋友。久病需良医,人难想亲朋。一为安慰他,二为担心他事后的心境。他见我后,格外兴奋,滔滔不绝的谈吐,值得一记:"一场官司,把我变成了另一个人。平日里不敢出门,怕见到同志们问长问短;…  相似文献   

6.
法与言     
近读史书,古人在法制问题上,也曾有依法不依言的记载,个人服从法律的作法是我们足资借鉴的.唐贞观元年,太宗李世民认为绞刑、断趾等刑太惨,便令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与一些学士、法官更改律令.法官们遵命把绞刑、断趾改订为“役流”.太宗下诏颁行.当时,唐朝盛行选才,有不少人假造资历,诈骗舞弊.唐太宗又“敕令自首,不首者死.”不久,发现了选才舞弊的人,唐太宗让杀掉,但是,忠清公直的大  相似文献   

7.
贞观六年,唐太宗想要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唯独宰相魏征一人反对.唐太宗感觉失了面子,质问魏征:"为何众人皆支持朕举行封禅大典,独你魏征一人反对?" 魏征则道:"陛下功业虽高,但恩泽尚未及全国;国家已太平,但物资还不丰富;外邦虽已臣服,但还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祥瑞虽多次出现,但法网还不够紧密;年成虽说不错,但仓库还是空乏.所以,我认为不可举行封禅."唐太宗沉默不语.  相似文献   

8.
楚言 《政府法制》2013,(33):40-40
魏征是唐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史学家,辅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  相似文献   

9.
小玉 《政府法制》2013,(20):36-37
李建成的一班文臣当中,只有魏征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李世民就喜欢听魏征讲实话,常常“引徵入卧内,访以得失”。魏征私下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个好君主,便“思竭其用,知无不言”。李世民曾经感喟万分:“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一次,有人状告魏征结党营私。李世民就让御史大夫温彦博核查。温彦博经调查,证明此事查无证据,纯属诬告。他回奏李世民说:“魏征身为大臣,行为举止理应回避嫌疑,但他没有注意到这些,因此才有了这样的诽谤。虽然他并未犯罪,但是也要承担部分责任。”  相似文献   

10.
唐朝贞观年间,朝廷取士盛行乡举里选制度,唐太宗李世民发现有人伪造出身、资历,很生气,便下旨说: “允许他们自首,否则一经查出处死不怠。”不久,有人弄虚作假,被查了出来,大理寺少卿戴胄依法判他充了军、太宗知道后很不满意,责问戴胄: “我已下过敕令,不自首的应处以死刑,你却只判流刑,显得我说话不算数。你是否受人贿赂,得到什么好处了?”戴胄辩道: “陛下执意要杀他,这就不是我职守中的事了。臣下是执法的,只能依法办  相似文献   

11.
戴胄何许人?是唐太宗手下的大理少卿(司法官)。《旧唐书》上记载了他敢于犯颜执法的一件事:唐太宗李世民为巩固政权,发展经济和文化,“朝廷盛开选举”,资历是应选的必要条件。个别应选士人为金榜题名,营私舞弊,“诈伪资荫”。唐太宗  相似文献   

12.
何兵 《政府法制》2010,(13):36-36
贞观元年,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官员贵精不贵多。滥竽充数的官员,如同画地作饼,徒劳无益。请你们认真想想这个道理,编定官员的职数,裁汰官员。房玄龄立即行动起来,将文武官员的编制定为640人(按此前为2000多人,裁掉了三分之二)。《新唐书·百官志》上说:“太宗省内、外官定制为730员。”“省内”是指中央部委,“外官”是指地方要员。  相似文献   

13.
房玄龄、高士廉在路上遇见了少府 少监窦德素,问他:"宫中最近有什么修 建工程?"窦德素回宫后把这事报告了唐 太宗,唐太宗很生气,责备房玄龄等人 说:"你们只管政府里的事务,宫里小小 的修建跟你们的职务无关。"房玄龄等叩 头认错。魏征走上前来说:"小臣我不明 白陛下您为什么责备房玄龄等人,而房 玄龄等人又认的是什么错!房玄龄等人 总理国政,是陛下您的臂膀耳目,对于内 外的事情怎么能有不该了解的呢?如果 您所营建的工程是对的,他们应该协助 陛下您来完成,要是不对,他们应该请求 陛下停止进行。他们向主管人员询问,是 理应如此的。所以我不明白您为什么责 备他们,他们又因为什么而认错!"唐太 宗听后十分惭愧。 贞观八年,有个叫郑仁基的人,他的  相似文献   

14.
时下,后门难堵,歪风难刹,关系网难破,据说其原因大多为“人情难却”。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上司的条子,亲友的面子,礼物的单子,其情也真够难却的。然而,并不是说人情决非不可却,关键在于一要坚持原则敢于“却”,二要讲究方法善于“却”。这里,不妨列举几种善于却情方面的古例。 其一为以理却情。据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初践帝位,在定勋臣爵邑时,一些老部属埋怨之词颇多,意思是没有给他们加官晋爵,其中就包括他的叔父李神通。要说“难却”,这人情也真够这位登基不久的太宗对付的。但李世民毕竟不失为“英明之主”,他对群臣说:“王者至公无私,故能服天下之心。”“故设官分  相似文献   

15.
唐太宗李世民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杰出政治家。他目睹了隋朝统治者的残暴腐败和由此激起来的农民起义,也目睹了乱世经济的凋敝衰败和黎民百姓的苦难,因此当他爬上皇帝的宝座以后,对农民起义的巨大力量还“心有余悸”,不得不“惕焉震惧”,要想尽办法把自己的统治地位保牢,变乱世为治世。在“致治”的诸多办法之中,以法治世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条。从贞观元年开始,唐太宗就着力于立法,命令身边的大臣会同“学士法官”们,几经修纂汇编,在《武德律》的基础上制定了《贞观律》。这是封建社会里一部较为完备的法典。  相似文献   

16.
武则天受骗     
古代帝王好祥瑞,不是麒麟出于南山,就是苍龙现于北海,再不然有五彩祥云漫于天际,官员们忙上贺表,帝王们坐享荣光。女皇武则天也不例外。在她还是唐太宗的宫女时,李淳风就算出当有武姓女主登基,并以天意不可违阻止太宗屠杀宫女。当然,后世认为这很可能是武则天当上皇帝后自己编纂散布的,以示君权天授。越是通过不合法手段夺取帝位的,越是喜欢祥瑞,  相似文献   

17.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君主。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轻徭薄赋,吏治比较清明,开创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唐太宗从隋朝奢侈腐化而亡国的事实中吸取教训,在治贪理政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颇为后人赞誉。禁奢重俭历代帝王由于所处的特殊地位,多有追求华美衣食,到处巡幸游猎,以显荣耀的通病。唐太宗在前半身则注意预防这种“病”。他把“禁奢重俭”作为安邦定国的重要措施。贞观7年2月,唐太宗外出巡视到达蒲州,刺史赵元楷为了取媚皇帝,驱使城中百姓穿着单衣,冒着春寒夹道欢迎唐太宗的车驾,还预先把州府和城…  相似文献   

18.
正毛主席一向喜欢自己动手起草报告、文件,甚至还亲自为新华社撰写新闻稿。1958年,他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明确提出:"不可以一切依赖秘书。"这句话折射出当时在某些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一切由秘书代劳的情况,至今仍有教育意义。改作风,先要改文风,不能总让别人当"枪手",更要自己多动手。古今中外,凡是有作为的领导者,大多善思能文,无不重视笔杆子的作用。曹操曾写下《让县自明本志令》,诸葛亮也有《出师表》存世,魏征写有《谏太宗十思疏》,之后,  相似文献   

19.
周林 《政府法制》2014,(2):18-18
提起唐太宗,很多人会将他与“明君”画等号。的确,唐太宗28岁登基,他吸取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与民休养生息,使社会逐渐安定下来,国势空前强盛,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20.
亚瑟 《政府法制》2011,(21):24-24
唐人吴兢编撰的《贞观政要》一书中,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的三次桃花运:第一次桃花运,发生在贞观元年(六二七)。幽州都督右领军、庐江王瑗因为谋反被诛杀后,其宠姬入宫,成为唐太宗的美人(嫔妃的一个级别)。大概是因为人长得漂亮,得以在太宗身边服侍。 第二次桃花运,发生在贞观二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