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圳市龙岗区"文明美德信用云"系统以"存储信用,支取服务"为理念,建立了美德超市,让"文明美德信用云"系统扎实落地、有效推进,引导辖区市民养成遵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良好行为规范。"文明美德信用云"系统作为龙岗区大力开展文明美德传播工程的探索成果,在全国率先打造出集宣教、传播、评价、实践于一体的文明美德"云平台",探索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斯蒂芬·马塞多对社群主义者、传统主义者的批评和自由主义者的中立性观点予以反驳,并结合自由主义宪政实践,通过论证"美德"与"自由"基于"公众证明"的兼容性,构建一种"自由主义美德"。他的这一美德观既阐明了自由主义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又论证了自由主义与美德、公民身份、社群的兼容性,且注重理论研究同社会现实生活相连结。但同时,他的理论也蕴涵着一些难解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善下",是一种美德,杰出的、卓越的、被百姓拥戴的领导者,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具有这样的美德,不管是外国的,还是我国的.  相似文献   

4.
公共行政美德伦理与治理有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美德伦理以公共行政人员的性格特质为讨论和论证焦点,透过理论研讨、案例分析、历史回顾、框架搭建等多种路径,论证美德之于公共行政的特殊重要性,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得到了令人瞩目的发展。结合我国悠久而深厚的德性伦理传统,实现儒家美德伦理与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美德伦理具体内涵的对接,尤其是强调"正义"之德作为公共治理有效性的根基,并重申结合美德促使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有效行使,将为治理的有效性提供丰厚的美德和人格支撑,并对我国治理理念和实践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美德缘何不能法律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美德不能法律化已是学界关于道德法律化限度研究得出的共识之一,然而这一结论的得出仍需进行系统深入的论证。美德之所以不能法律化:从理论上看,是因为美德和法律之间在价值追求、人性假设、效力范围和实现方式上存在着内在冲突。从实践上看,美德法律化会造成混乱法律与道德的区分;会造成社会良知的缺失;会导致司法成本的提高;会致使社会和个人"痛苦"的另类移转。美德不能法律化的启示在于:一个和谐的社会应正确对待法律与美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道德价值取向发生了由整体、美德到个体、功利的变迁,这种变迁的动因在于社会生活背景的变化和人的地位、生活目的的转变,并且表现出了"物化"、非道德化和过度的个体功利主义等偏颇性.从当代中国社会的人性事实和现代化转型的社会需要等角度看,当代中国道德价值取向的应然抉择是群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美德价值与功利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当代美德伦理学讨论"美德"概念的基本内涵和意义,对道德行为者的优良品质和道德心理表现出积极的诉求。与规则伦理学相比,当代美德伦理学具备某些共同特征,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其内部存在着更为细致的区分。  相似文献   

8.
喻文德 《桂海论丛》2007,23(5):32-34
美德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品质.美德的崇高性表现为对人的情感欲望和生命的超越.从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来看,美德是一种本质主义的价值预设.因此,美德是一种精英道德和情境道德,不可能成为一种普遍的道德标准.道德建设应以底线道德为起点,以美德为归宿,坚持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群众》2015,(1)
<正>近两年来,我们东海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村风民俗建设和环境整治为重点,以"绘制美德文化墙、规范美德大讲堂、设立村民贤德榜、设立村规民约碑、制定传承家训家规、建立农村志愿服务站、建设村民文化广场、整治村庄环境"等八项美德教育和实践活动为载体,在农  相似文献   

10.
社会健康发展,需要良序。社会良序敞开的基本方式,是国民人人为道德和行美德;支撑社会良序的动力机制是伦理精神,维护社会良序的结构力量是以伦理精神为导向的制度机制。伦理信任遭遇解构的现象方式是伦理行为放纵,本体方式是破坏维护社会良序的制度机制进而消解支撑其制度机制的伦理精神。当前,从老人摔倒"无人扶"到社会公信力下降,从"对人的不信任"到"对群体不信任"再到"对组织"甚至"中国制造"的不信任,是伦理信任遭遇伦理行为和伦理精神双重解构的体现。重建伦理信任的根本努力,不仅要加强道德和美德建设,更为根本的方策,却是培育人人为道德和行美德的文化土壤,重建护卫道德作为和美德追求的制度机制和支撑其制度机制健康运行的社会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11.
公民美德之于共和国的重要性在于其提供了唯一的保障和动力.对于联邦党人之前的所有思想家而言,离开了公民美德的共和国是难以想象的,而这种对于公民美德的执着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这些思想家对于国家规模的思考.从这层意义上说,联邦党人如果试图突破共和国规模的限制,那么他们首先就必须重新定位公民美德之于共和国的意义,并为拟议中的大型共和国提供一种全新的保障和动力.  相似文献   

12.
胡艳辉 《湖湘论坛》2010,23(1):91-95
中国传统的节约文化思想源远流长,对其中崇俭、节用思想精华和传统节约美德的发展与因势利导,对于建设"两型"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公务员美德的定位与构成历来关涉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与人民幸福。美德境界有理想与底线之别,公务员美德在道义论与结果论视野中各执一端,分别定位于理想美德与底线美德。现代公务员美德兼顾理想美德与底线美德两端,不仅为现代公务员划定了美德底线,也预设了现代公务员从合格走向卓越的可能性。在内容上,现代公务员美德是由以人为本、智慧、意志坚强、忠于职守以及作风过硬等具体德目构成,这些美德分别具体化为相应的底线美德德目与理想美德德目。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早在1987年就明确提出:"要教育人民成为'四有'人民,教育干部成为'四有'干部.'四有'就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中共中央在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强调指出,各行各业都要加大职业道德建设;在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又强调,要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再次说到: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对于(民政)公务员来说,其职业道德就是政德,即从政的道德.有人把政德叫做官德,我认为还是称政德为好.因为公务员包括官员,但不完全等于官员.  相似文献   

15.
从60年代走过来的人,都会记得一首歌《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歌中唱道"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少不了,哪怕是一尺布,一分钱都要用得巧……"是的,勤俭是美德,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这样的美德。  相似文献   

16.
浙江林学院瘦弱的大学生刘霆背母求学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凡响,刘霆因此被授予"全国道德楷模"等荣誉称号.在刘霆背母求学这一看似简单的行动背后,折射出当代青年应具备的四种素质孝的美德;肯干、实干、会干的品质;坚忍不拔、不断超越的信念以及回报社会、懂得感恩的情怀.  相似文献   

17.
"孝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在培养人的思想品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孝悌"美德在今天固然有其局限性,但"孝悌"一些基本的伦理道德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等方面仍具有不可忽视的教化作用.尤其在当下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一些传统美德失范的现象,传统"孝悌"仍具有不可泯灭的现代精神与价值,要继续把继承传统美德与发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超越理解     
人类道德资本的产生和分配受到一个事实的影响.即:美德和所谓的“公共物品”的属性相同。也就是说,道德资本或者美德在一个人身上得到体现的同时不会排他、也不会消耗.美德具有“正外部性”。这意味着:一个人美德的增加不意味着另外人的美德减少:事实上,如果要阻止一个人从自己美德中获得收益,比之相反要难得多。同样地,如果一个人的美德只能够使自己受益,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法通则>第79条第2款对拾得人的权利只规定了费用偿还请求权,而未涉及报酬请求权.本文结合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指出,根据权利义务对等的民法原则,拾得人尽了保管义务,并付出了必要费用之外的时间和心力,理应得到相应的报酬.立法上确认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是必要的.报酬请求权与"拾金不昧"的美德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20.
郭尉超  任福全 《前沿》2010,(6):27-29
家庭美德建设具有塑造个人品德、满足情感需要和促进社会整体文明发展的功能。当前,我国家庭美德建设的状况,既有可喜的一面,也有令人堪忧的一面,因此,我们一定要动员全社会的各种组织和力量,努力探讨新时期家庭美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搞好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家庭美德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