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发生的英国国防部生化武器专家戴维·凯利自杀事件在英国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政治风暴,给英国政坛带来了一系列的冲击和影响。首先,事件使政府的“情报门”危机加深,布莱尔的政治信誉遭重创。伊战结束以来,英政府一直为没有找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而受到广泛指责,甚至英国情报部门对政府为对伊开战而胡乱拼凑情报的做法亦表示不满,布莱尔等主战派在议会和党内的影响受到削弱,凯利之死则使政府处境雪上加霜,公众对其信心直线下降。英《每日电讯报》援引的民意调查显示,68%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在此事件上表现“不诚实和不值得信任”;47%认为政府应对凯利之死负责;59%表示他们对布莱尔的评价下降。  相似文献   

2.
2005年6月29日,美国政府宣布,情报界将按照“美国有关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情报能力委员会”于今年3月31日提交的报告进行改革。这是自“9.1l’事件以来,特别是伊拉克情报丑闻被披露后美国情报系统一系列改革举措的进一步深化。2004年2月6日,当伊拉克情报丑闻充分暴露出美国情报界的种种问题之后,布什总统下令共和党籍的法官劳伦斯·西尔贝曼和前民主党参议员查尔斯·罗布牵头组建“美国有关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情报能力委员会”,对情报部门存在的间题展开调查。2005年3月,在经过13个月的调查后,该委员会公布了一份厚达以600页的报告,共提出了74条整改建议,其中70条被政府相关部门采纳,3条尚在研究之中,仅有1条被拒绝。根据3月份的委员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和本次白宫的改革方案,①现将美国情报系统改革的诸项措施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英美对越南战争的认识和观点差别较大,两国围绕英国是否出兵越南产生很大矛盾。虽经多次磋商,但英国自始至终拒绝美国的出兵要求。然而,由于英国在诸如西欧防务、英镑的支持等方面有求于美国,所以英国政府也竭力与美国协调以避免关系破裂,坚持为美国的越南政策提供道义上和外交上的支持,同时极力斡旋调停,帮助美国”体面地”撤离越南,但最终还是未能避免由此给英美关系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4.
从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危机说开去任卫东今年1月13日,伊拉克中断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在伊拉克的核查工作,从而引发了美伊之间的武器核查危机。伊拉克认为联合国新派驻巴格达的16人武器核查小组中有9个美国人和5个英国人,这样的核查小组既不会认真核查,更不能客观、...  相似文献   

5.
一、伊拉克局势持续动荡,战后重建道路坎坷。几个月来,美国总统布什依然在极力为发动伊拉克战争辩护,但国内形势的发展却对美国的伊战政策越来越不利。美国独立调查委员会公布“9·11”调查最终报告,  相似文献   

6.
海湾战争后,联合国对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始终是影响美伊关系及世界局势的重要因素。今年11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伊武器核查问题的第1441号决议,13日伊正式宣布将无条件接受该决议。有关专家认为,这次武器核查将很可能再度成为美军事打击伊拉克的“导火索”。 一、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在美国推动下启动。1990年8月,伊拉克悍然入侵科威特。1991年1月17日,美率多国部队对伊发动了“解放科威特”的战争。战后,为彻底削弱伊拉克这只“海湾虎”的实力,推动联合国安理会于同年4月3日通过对伊制裁的第687号决议。决议要求伊必须向联合国申报其拥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即核、生、化武器和射程超过150公里的弹道导弹,以及生产这类武器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英美对越南战争的认识和观点差别较大,两国围绕英国是否出兵越南产生很大矛盾。虽经多次磋商,但英国自始至终拒绝美国的出兵要求。然而,由于英国在诸如西欧防务、英镑的支持等方面有求于美国,所以英国政府也竭力与美国协调以避免关系破裂,坚持为美国的越南政策提供道义上和外交上的支持,同时极力斡旋调停,帮助美国"体面地"撤离越南,但最终还是未能避免由此给英美关系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8.
斯大林与原子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苏联原子弹情报的由来1 93 9年年初 ,德国公布了奥托·哈恩和弗里茨·施特拉斯曼的论述铀 -2 3 5的核在中子诱发下裂变的研究结果后 ,制造原子弹就被认为是有了实际可行的方案了。1 940年上半年 ,美国的各种报纸刊杂志上也在讨论制造原子弹的可能性和这种武器可能会对战争的结局产生决定性影响的问题 1 。但从 1 940年年中开始 ,这一研究领域已经转入了秘密状态。前不久公布的解密文件表明 ,苏联驻伦敦的情报机关首先向苏联政府汇报了有关可能制造原子弹的最初资料 ,1 941年 9月底 ,该情报机关汇报说 ,在英国已成立了具体研究和制造原子…  相似文献   

9.
一、改革背景美国国内对情报系统改革的呼声由来已久,其原因:一是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等一些机构脱离国会监督非法在国外搞秘密行动,如里根时期的“伊朗门丑闻”等;二是对重大情报的研判失误,如海湾战争前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毫无察觉等;三是内部管理混乱,“鼹鼠”叠出,如“埃姆斯”和“汉森”间谍案  相似文献   

10.
大事综览     
2003年2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 一、鲍威尔向安理会提交伊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新证据。5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就伊拉克问题举行的公开会议上通报了有关伊拉克拒绝与武器核查人员合作、有计划地隐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与恐怖组织勾结的证据。12个安理会成员国的外长和副外长、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联合国监核会主席布利克斯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出席了会议,伊拉克常驻联合国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