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全球生态危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危机之一。科技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不断深化的生态危机,而人类中心主义导致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内在的伦理关系断裂,是造成生态危机的伦理根源。要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必须从和谐生态入手,构建有利于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科技伦理。  相似文献   

2.
过去了的20世纪的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增长,但同时也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从保护环境资源和未来发展出发,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人类世界进入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新时代。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也必须根据中国国情,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生态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刻反思,它强调人类应当敬畏自然,不要贪婪地向自然索取。同时提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并且融入自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探索走不同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道路。生态社会建设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中国实践的新阶段,必将提高我国发展的质量,使广大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生态城市     
《当代党员》2008,(3):11-11
随着人类对于人和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提升,建设“生态城市”(Eco—city)正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共识。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一种理想模式,强调城市建设发展要充分融合自然、社会、文化和经济等因素,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高效利用,实现城市生态的良性循环和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得益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其为大众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体现出了更为丰富的价值指向,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伦理问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潜在风险。为此,在人工智能发展之下,须提升对科技创新及应用的理性认知能力,注重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调节,持续健全人工智能相关的管理制度,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生态伦理的逻辑契合。同时,加强对公民的生态道德责任教育,对人工智能引发的生态伦理风险进行有效预判,从而使人工智能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充分发挥积极的助力作用。  相似文献   

6.
生态价值同生态评价作为生态哲学范畴的基本问题,是不可分割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理清生态的价值论基础,有利于明确作为生态要素的人和作为人与自然中介的生态的根本关系。事实上,探讨主体人类同生态环境客体价值关系的根本目的是人类价值的更好实现。以生态价值主导生态评价在预测人类的生态实践行为,保持人类生态位,实现生态系统平衡的同时,有利于弥补生态维度缺失,帮助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局,促进生态文明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再从工业文明走向后工业文明,无一不是人类发展科技、应用科技所推进的结果,又无一不是人类依赖科技、崇拜甚至迷信科技进而导致人类中心主义膨胀的逻辑必然。科技的应用似一把“双刃剑”,它把人类从愚昧、野蛮推向文明,又使得人类仰仗科技而忘却自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这个基本认知。当近现代科技推动工业文明创造无比丰富的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口爆炸、粮食短缺等等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在跨入 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是该好好反省现代工业文明的基本价…  相似文献   

8.
生态风险社会背景下中国环境犯罪的刑法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工业社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使人类步入了风险社会,这种风险具有人为性、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及后果的延展性特点。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场景与风险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刑法已无法适应现代工业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生态风险的需求,生态危机的凸显不断拷问环境犯罪刑法规制方式的有效性,作为生态风险防控的最后一道屏障,环境刑法应在风险防范理念下,扩充法益、引入危险犯、合理设置罪名及配置刑罚等,以实现预防环境犯罪、控制生态风险、保障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经典著作,在文中包含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自然观。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强调了自然界对于人类的重要作用,指出了人类活动会带来生态问题,表明只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才是解决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游牧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蒙古族游牧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意识,包括生态价值意识、生态伦理意识、生态审美意识、生态忧患意识、生态管理意识,这种独特文化中的生态意识虽然还含有消极被动的缺憾,但对于正在大力倡导循环经济的今天,我们可以从中不断采撷绿色文化的精神颜料,用来染绿21世纪人类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当下,生态环境问题正在严重影响着世界各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与威胁,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而生态文明是继人类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引领人类迈向新的文明境界。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与生态文明的内涵,把他们的生态哲学思想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摆脱生态困境,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以及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与东方文化石中元近代科技革命的产生将人类从农业文明时代带入到工业文明时代。但工业文明是一把巨大的双刃剑,它一方面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同时又给人类造成了一系列的灾难。诸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等,目前已严重危及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改造工业文明...  相似文献   

13.
申森 《理论研究》2020,(3):77-80
中国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在不断书写着中国绿色奇迹的同时,也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独特的贡献。在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舞台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中国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与担当源于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理论基础的深刻把握和中国共产党人对推动人类进步事业的积极追求,也源于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愿望的热切回应。  相似文献   

14.
建设生态文明与维护环境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达到其最高成就,特别是不良社会生产方式带来人与自然的矛盾尖锐化,促使工业文明必将发生转型,走向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但是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必须通过解决社会矛盾来实现,保证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设计需要注入环境正义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个崭新的文明形态,其核心理念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伴随经济高速发展,我国自然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危机,并给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我们必须从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制度保障体系等多条途径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张帅 《理论建设》2012,(2):106-107
一、生态文明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文明是人类文化不断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1]生态文明以自然环境资源的承载力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的发展既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也让人类社会在此过程中付出了极大的生态代价。鉴于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过程的深刻教训,中国选择走生态现代化发展之路应当是最明智的选择。推进中国的生态现代化建设,需要有正确的理论作为支撑,这就要求我们:首先,立足指导思想——挖掘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其次,继承传统——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思想;最后,广泛借鉴——借用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8.
在系统论视域下,生态意识是一个深入到人类社会各个层面并包含着诸多要素与结构的复杂系统。从其生成来看,生态意识立足于生态存在,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不断演化并展现出其层次性特质,但同时也面临着失稳与偏离的障碍。从其构成来看,生态意识囊括了生态认知、生态思维、生态意志等诸多要素,时空混合结构、深表层混合结构、耗散结构等复杂结构及其各类外部环境。从其维生来看,应从整体涌现性、层次秩序性、目的指向性、边界开放性等层面着手,进而实现人类在生态层面的意识革新。  相似文献   

19.
詹显华 《理论导报》2010,(10):59-60
<正>2009年11月9日至29日,笔者赴澳大利亚参加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专题培训班,在澳期间,对澳大利亚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优化人与自然关系而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文明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人类经历工业化带来的环境资源危机后的反省行动和新的追求,标志着人类认识自然  相似文献   

20.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生态文明上也应得到充分体现。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既要立足本国国情,又要吸取人类社会其他优秀成果,更不能闭门造车。市场社会主义的核心主张在于经济方面,但在解决生态问题上,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是不可持续的,社会主义国家不能走他们的老路;同时,经济民主是实现生态健全的保障;利润共享是生态文明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