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文化建设是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的人,按照社会主义原则去建设才能兴旺发达;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筑起中华民族的现代国魂,形成强大的精神支柱,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3.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列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明确指出 ,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这样表述党的基本纲领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最主要经验的总结。把文化建设第一次提到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一项重要坚持和发展 ,正确理解和把握它 ,对于创造性地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意义。首先 ,加强文化建设的力度 ,尽快改变文化建设目前相对滞后的现状 ,对保证和促进经济建设持续高速发展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首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关系到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大问题。其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关系跨世纪宏伟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兴旺发达的大问题。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特征,建设和谐文化,是应对文化全球化挑战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抓住这个根本,才能在主体方面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6.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提出的两大课题。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下,对这两个课题的逐步明确和逐步解决,意味着人类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步步深化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向前发展。我们党的十二大,肯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郑重提出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根据党的十二大和去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精神,回顾了几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再次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战略地位。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那末,怎样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呢?我以为可  相似文献   

7.
从政治上大局上观察和分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是贯穿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决议》把精神文明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联系起来,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事业的大局中加以考察,从而全面、系统地坚持和贯彻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沦,特别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确立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政治前提。 一、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是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  相似文献   

9.
论先进文化的战略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有赖于全党同志深刻认识先进文化的战略地位 ,努力提高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文化的战略地位首先取决于文化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文化”是一个含义颇多的概念 ,概括而言 ,主要有三种解释。第一 ,广义的“文化” ,从社会与自然区分的角度定义文化 ,认为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无论是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都是文化 ,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第二 ,常义的“文化” ,主要指思想、道德、科学、哲学、宗教、风俗等社会意识 ,也…  相似文献   

10.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赖于全党同志深刻认识先进文化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1.
季明 《学习与实践》2007,(1):123-128
和谐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季明认为,和谐文化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建设和谐文化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建设和谐文化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左亚文议为,和谐思维是和谐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是改革时代的哲学升华。和谐思维作为一个包含了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它本质上是一种哲学忍维,但重在应用。重在管用,重在实践。柳菊兴认为。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申。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并积淀形成了中国传统和谐观。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中国传统和谐观。孙抱弘认为:我们当今要从不和谐走向和谐、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就应在生存现实与理性追求的接合部,通过全民的社会教育,提升国民的公共理性,构建相应的公共伦理和公共政策,从而营造有利于和谐文化孕育发展的人际氛围。李忠认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度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在于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而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则以和谐精神为其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12.
于彩霞 《前沿》2007,(3):214-216
本文阐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其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关系,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强化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大力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需要加强的执政能力之一提了出来。这是我们党对执政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和深刻反思后,对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目标。所谓和谐社会即指社会处于顺和、协调、稳定的状态,是一个历史的、综合的、动态的进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以社会主义为制度基础的和谐社会,它应当是全  相似文献   

14.
劳模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性、鲜明的时代性和相对稳定性。劳模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其行为规范、价值引领和精神导向。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到了一个相当突出的地位。在世纪之交制定这样一个宏伟蓝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策三代领导集体,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总体布局和战略思想的把握上,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性高度,正确和全面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对于这个战略思想,邓小平反复强调并使之具体化,其主要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的战略地位不仅体现在现代政党增强执政能力和遵循执政规律之中,而且还体现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布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战略布局之中。党内文化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灵魂与旗帜,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原动力与内驱力,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最根本的组成部分。党内文化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理念、发展动力、发展布局、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7.
当某些社会主义国家在狂风巨浪的袭击中迅即毁灭的时候,当我国社会主义迎着沉重的压力和巨大的困难奋力搏击的时候,我们不能不严肃地思考这样一个重大问题:社会主义的真正优势究竟在哪里?如何发挥社会主义的特有优势,将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中国共产党人早就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9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语重心长地指出:“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以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就是社会主义的真正优势,这就是社会主义能够在各种沉重的压力和严峻的考验中万众一心,岿然屹立的最重要保证。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巨大困难的我国社会主义,更必须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高度加强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使社会主义的真正优势全方位地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8.
吴新莉 《世纪行》2007,(12):40-41
建设和谐文化,最根本的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抓住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体现了时代的要求。是我们党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发展规律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龚爱林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要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必须建立与自己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形态。深刻地认识到这点,对于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搞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站在关系社会主...  相似文献   

20.
《世纪行》2007,(11):7-7
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是农村文化建设受到应有重视 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文化工作摆在本区域工作的重要位置;在城镇改造和扩建时,充分考虑、科学规划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采取政府投入、资产置换、资源整合等办法,新建、扩建公益性文化设施;结合乡镇机构改革,组建乡镇文化事业发展服务中心(文化站)。合理核定人员编制,为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健全监控网络,开展经常性的巡查活动。加强对农村各种文化活动的监管,引导农村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