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循环经济是对自然生态规律的充分利用,也是对自然生态中物质和能量流动形式的模拟,其目标是要达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借鉴生态学中的生态平衡原理、循环再生原理和共生共存原理,使资源和能源利用达到最小化,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而在生产的输出端采用资源的再循环原则,实现废弃物向再生产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已在全球得到共识和运用,面对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在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以及资源再生化这三个循环过程中发展新型的循环经济无疑对实现我国的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是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为增长目的、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和环境为物质基础,充分满足人类物质财富需求,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高效协调的经济形态.目前,循环经济在工业方面强调得比较多,而农业方面则有所不足.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传统经济是通过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费资源以及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来实现经济的增长。而循环经济要求我们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优化环境,在物质不断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并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建设生态广西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使广西经济社会走上可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发展循环经济是本溪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是中国在新世纪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战略目标。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不断完善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必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竞争力 ,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我市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 ,在设计与规划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中 ,坚持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采用循环经济模式是最佳选择 ,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而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缺乏,煤炭作为一次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占很大的比重。因此煤炭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未来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我国煤炭产业的传统发展模式导致了极为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改革煤炭产业的发展模式迫在眉睫。循环经济所要实现的是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煤炭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农业清洁生产强调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农业生产全过程及产品中以减少或消除污染物产生,同时,通过节约资源、再生利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物能投入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目标。因此推行农业清洁生产以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已经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农业清洁生产实施过程中,政府必须充分发挥相应的经济职能,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为农业清洁生产提供公共服务、做好农业清洁生产的产业规划、维护农业清洁生产的市场秩序、进行农业清洁生产的制度改革与创新、对农业清洁生产实施必要的政府管制等。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循环经济是在资源硬约束条件下,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使环境成为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因素。循环经济的基本规律可以概括为8个原则。循环经济在国外已有较成功的实践。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了能使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的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必须走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2004年年底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号召,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这是在深刻分析我国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的国情、认真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做出的新的战略部署,也是我国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节约型社会,最根本的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摒弃传统的资源高度依赖型发展模式。笔者以为,发展循环经济将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有效载体和必然选择。一、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发展循环经济。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按照生态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  相似文献   

10.
发展循环经济成为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本文通过<循环经济促进法>对循环经济政策法律体系的要求,在河北省循环经济政策法规体系、政府在循环经济中的职能、市场机制在促进循环经济中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