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要求。中国现代文学(指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的文学)所反映的民族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现代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随着时代的洪流表现了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女性文学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它的主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反叛性,从初始的女性与社会,女性与革命拓展到了对人的本质、女性的生存状态、女性自身内省和生命意义等开放性、多元化、多角度的哲学反思,其欣欣向荣的发展状态,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增添了很多亮彩。  相似文献   

3.
客家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历史的风云际会使它与中国革命走到了一起,为中央苏区文学的孕育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客家文学从内在精神、创作队伍到艺术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为中央苏区文学提供了借鉴或支持,是中央苏区文学的重要源头之一,为中央苏区文学的孕育、发展与繁荣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近代教育主题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引起的中国的社会转型直接或间接地对中国传统教育产生着冲击。中国传统的从科举为中心的单一走向的教育格局逐渐瓦解,而以教会教育的逐渐兴起、发展和以西学学堂的兴办,大大丰富了中国近代教育主题的内涵。它们在近代教育舞台上共同存在、互相影响,为中国社会培养了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各类人才,这些教育主题的变化推动着中国近代教育的前进。  相似文献   

5.
对旧文学逻辑的破解和对文学新世界的重构,是五四文学革命的主题,也是周作人一生当中的重大活动之一。周作人高举人道主义、自由主义的大旗,以各种文学方式参与到对旧文学的破解与新文学的重新建造过程中,从而使其个人具有了重大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夏辉  韩霞  商光锋 《工会论坛》2008,14(2):155-157
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而这一时期文学领域里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士不遇”文学主题的凸显。由于“不遇”文士身份的不同,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不遇”之情绪也有差别。西汉“士不遇”文学主题的突出,既与大一统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确立从而引起的士的地位变化有关,也与士人有着强烈的干预现实的意识和中国文学中的“风雅”精神有关。  相似文献   

7.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通过“上海小姐”王琦瑶传奇的一生写尽了上海四十年的沧桑变化,有人把它归为“城市小说”,也有人认为它是“海派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更有不少学者认为《长恨歌》应归属到女性主义文学的行列,研究视点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文中从《长恨歌》主题研究的角度出发,试图归纳出学界对这部长篇小说主题研究方面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法制文学含法制诗歌、法制散文、法制报告文学、法制小说、法制剧本,法制剧本又分为电影剧本、电视剧本、戏剧剧本、广播剧本。21世纪中国法制文学的发展方向应致力平于深化主题、革新手法、塑典型、提高效果,使法制文学成长为先进的文学之花、文化之化、文明之花。  相似文献   

9.
浅谈中国近代文学中的忧患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学的忧忠意识源远流长,但近代文学较古代文学的忧患意识明显不同,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从"患君"到反对封建统治,表现出民主意识的觉醒.二是从反对异族到抗击外国侵略,表现出整个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可以说,中国近代文学正从封建的文学范畴,过渡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学范畴.  相似文献   

10.
在数目众多的日本文学作品中,不论是古代的还是近代的,我们都能够看到日本学者大量模仿中国的痕迹,但是并不代表日本文学就和中国文学一脉相通。其实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文中,我们将选择差异之一——文学中的悲剧意识来进行分析,从三个不同的方面来解读日本文学中的悲剧色彩,来领略日本所独有的"以悲为美"的文学理念。最后,我们还将就此种理念产生的原因,进行简单的剖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20世纪文学史是一部乡土文学在现代文化语境和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背景下的流变史。乡土文学这个主题蕴涵着现代与传统、救亡与启蒙、幻想与现实、离去与回归等现代文学母题。乡土文学在对传统文化的留恋与批判、对现代文明的拒斥与认同等多重叙述中,折射出20世纪乡土作家们作为叙述主体巨大的精神困境,他们为中国20世纪文学书写了悲怆的一笔。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异彩纷呈 ,新的文化造就新的文学观念和表现手法 ,也孕育新的文学样式。中国侦探小说就是诸多新的文学样式中的一种 ,它脱胎于中国古代传统公案小说 ,发端于西方现代侦探小说的译介 ,经历了二十世纪初叶、中期和世纪末三个繁荣期。第一个繁荣期从题材、形象塑造到表现手法模仿西方侦探小说的痕迹明显 ;第二个繁荣期题材极为单一 ,侦探形象由智慧化身的个体转化为大众化的群体 ;第三个繁荣期题材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作品的社会性、思想性更加强化。  相似文献   

13.
30年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在世界大家庭中的角色地位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然而,我们的文化地位却与经济地位不成比例,文化的影响力远远滞后于经济的影响力,这无疑使我们的大国形象受到影响。2009年4月19~21日,由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中国文化研究院(香港)联合主办的“全球经济危机下中国文化发展战略”国际高峰论坛于杭州成功召开。与会专家来自中国内地及港澳台、美日韩众多高校和研究单位,分别从文化、哲学、历史、文学、伦理、语言、传播、教育、宗教、经济、法律等诸多方面,对当前中国文化的发展战略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浙江文学的背景下,浙江当代文学承续令人瞩目的现代辉煌,具有在中国当代文学整体格局中率先发展的先天优势。但出于种种原因,浙江当代文学总体上是相对沉寂的,文学“浙军”领先全国的优势日渐弱化。而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的巨大变化,使浙江当代文学与全国文学一起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存”的危机。何以化解“危机”?浙江当代文学应该抓住社会转型期重振“文学浙军”的难得机遇,坚守文学本体,让文学回归文学本身。同时,在文体上突破传统模式,适时、适度地向新的文学形态转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浙江当代文学亦应有选择地朝着通俗性、娱乐性、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再者,浙江当代文学要继续立足地域文化,更多地关注当下现实,凸显浙江特色,并努力实现对吴越文化的审美超越。  相似文献   

1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党史研究在拨乱反正中完成了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开拓了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研究,初步构建了中共党史学的基本轮廓;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僵化、封闭型的研究格局,向多学科交叉渗透、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开放型发展;形成了一支富有朝气和开拓精神的研究队伍;若干领域的研究视野开阔,成果卓著.进一步深化党史研究,应着重在解放思想、强化理论思维、加强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全面研究、注重经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大胆借鉴国内外其它学科的认知理论和研 究方法、改进文风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犯罪学与犯罪学学科是不同的两种事物,二者的独立性条件不同。犯罪学独立与否取决于社会的需要;犯罪学学科的独立与否取决于研究力度。犯罪学学科的依赖性不能够成为否定犯罪学独立的理由。犯罪学学科的独立条件有赖于进行犯罪学学科建设。哲学化和科学化是犯罪学学科建设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末和世纪之交,美学和文学艺术理论领域出现了文化学转向.在西方与在中国,发生这种转向的语境不完全相同.走出康德式的审美无利害和艺术自律,将分析美学与美学上的文化学转向结合,成为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特色.正确认识西方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误读,清醒认识当代中国文学理论资源,建立一种既有普世因素,也有个性特征的美学和文学理论,是中国美学研究的当务之急.这种新的研究会带来新的学术气象,代表着当代美学和文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讨论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之前,我们有没有很清晰地感受一下,或者认识、思索、总结一番:中国文化现在是什么,状态如何,家底怎么样,中国文化有没有整体形象呈现于世界,我们的民族又怎样认识自己的文化,本土文化的核心价值在哪里,是否存在为人们所共识的文化精神,我们的未来走向清晰不清晰,如此等等,就是在讨论文化发展战略时,首先要把家底盘清楚。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华文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高潮,对美国华文文学的研究也成蔚然之势。将有关研究作一梳理,可划出五大块:作家构成研究,题材主题研究,形象研究,文体研究,比较研究。由此可一窥美国华文文学全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