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社会发展简史》第四课原始社会(下)“原始社会是没有压迫的社会”这一框题里,共分六个层次分别论述了前氏族公社到氏族公社的发展,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发展及其原因,管理氏族集体事务的机构——氏族议事会,部落、部落联盟,原始社会的文化、艺术及思想观念和怎样认识原始社会等六个问题。根据教学大纲及教材内容,这一框题里所  相似文献   

2.
发展导向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肯定了青少年的无穷的能量和独特的创造力,强调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关系的相互影响;重点专注于青少年的正面能量与优势,以及其内部和外部的社会资产;通过了解和善用青少年的资源和能力,帮助青少年认识自我价值,了解自身优势,重建自我适应社会角色的渠道,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最终使青少年能有效地面对和解决个人或社会问题。在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和公益服务方面这一理论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体现,从事社会工作的青年工作者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为了培育青少年的成长就经常运用了“服务学习”“志愿服务”和“社会服务”等工作模式。“服务学习”是一种教育或培训方法,强调运用有意义的社会服务,促进青少年的学习经验,以发展其公民责任、公民参与和个人成长;“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主义的无偿活动,有利于促进社会融合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志愿者也能从中提升自我价值和自我效能感;而“社会服务”则是指个人或机构为社会或人群提供的有益的服务或活动,服务者可以从服务实践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体验个人和社会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3.
王国忠 《创造》2012,(5):40-41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八个字伴随着我们这一代人成长。时至今日,我依然对其情有独钟,依然把它奉为至宝。 1951年5月3日下午,苏州的一所学校里,老师集体学习,学生停课放假。当时年仅8岁的陈永康和几位同学在学校周围玩耍,一个20多岁的打扮入时的男子叫住了陈永康,神神秘秘地给了一些钱,并要他把一袋面粉似的东西放在老师的桌子上。  相似文献   

4.
一、说教材《思想品德》(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是为学生生活与成长的需要来组织和编写的。七年级的学生处于12—14岁的青少年发展时期,是学生人格与性格定型的时期,对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依据课标“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部  相似文献   

5.
李静 《中国保安》2003,(4):23-25
从23岁到35岁,从一般保安员到大队长,从河北易县的农村娃到“十佳”进京创业青年。连年的个人嘉奖,3次个人三等功,走上领导岗位后所在群体连续5次荣获的先进称号……这些足以使许银喜成为所有抱着美好愿望来京务工者的榜样。12年的保安生涯,不息的人生追求。在许银喜成长的日子里,让青春燃烧的不仅仅是奋斗的激情,更是他对保安事业12年如一日的执著和守望。3月里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记者走进了东城保安分公司四大队,走近了仍在工作岗位上忙碌的许银喜,走进了这个憨厚的河北汉子的内心世界。见到许银喜时,他正和保安员一起在东城…  相似文献   

6.
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勘里看望他。他和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总理说:“《管子·兵茬勤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做出独特贡献的机会,应以指导者、编导者的身份组织合作学习,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性,从而保证学习的效果和质量。1.制定个人成长计划。教师往往只是注重订立小组的集体成长计划、目标,而忽视学生的个人成长目标,这样容易造成学困生与智优生差距的进一步扩大。通过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可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可操作和可控制的子目标,为每个学生创造最适宜的教育环境,对每个学生的成长进行调控,注入动力。2.实行组长的轮流制。小组长往往是由某一名智优生长期担任,这样就造成了“生—生”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心理压力?根据生物学家沙理尔所说,心理压力基本上就是生活的波折。也有学者认为当一个人感到自己能力与对他的要求有距离时,就会感到不安,从而产生压力。这里说的“压力”,就是指“心理压力”。 现代人是生活在压力之中的。尤其是居住在现代化都市里,繁忙和紧张的生活,使许多人感到有压力。对于青少年来说压力更大,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9.
来自伯根费尔德地区四个少年,17岁的查尔和她的16岁的妹妹莉萨以及18岁的托马斯·奥顿,19岁的托马斯·里兹欧在一汽车库里集体自焚死亡。做一个青少年从来就不是十分容易,但在过去三十年里做青少年似乎更加困难,经常充满着现实的危险性。自从1950年以来,美国15—24岁的青少年自杀率扩大了3倍,这是由于不断变化的社会习惯、不断增加的毒品和酗酒以及获得更多的武器,这些都是青少年喜欢的自杀方法。青少年自杀被认为是十万分之十三,已经赶上了全部人口的自杀  相似文献   

10.
《干部人事月报》2010,(7):92-92
在身患癌症、濒临死亡之际奇迹般获得康复的苹果公司创始人和CEO史蒂夫·乔布斯,于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中讲到:他在17岁时读过这样一句格言:“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里的最后一天去生活,那么有一天你会极为肯定地发现你是正确的。”这句话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后的33年里,他每天早上都会对着镜子扪心自问: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青少年健康成长靠人民的精心哺育;人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人民伟大。人民可敬可爱。教育学生热爱人民,热忱地为人民办事,从小培养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材分析本课两个标题,内容是互相联系的。第一框“人民可敬可爱”,中心讲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为讲第二框打下理论基础。第二框“为人民服务”,讲怎样为人民服务,是本课的归宿。第一框人民可敬可爱在这框题引用了邓小平的一句话,以加深  相似文献   

12.
新课的教学,都有一个导入新课的教学环节,初一《公民》课的教学也不例外,许多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在导入上下一番功夫。导入引人入胜,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们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讲故事导入。在教新课前,教师根据本课时的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搜集或编写紧扣本框题教学内容的故事,使学生在听讲故事的过程中,初步领会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从而导入新课。如在讲授《公民》第七课的“赡养父母”这一框题时,有位老师口述了课文所述的一个故事:一位85岁的老太太,在短短的一个月内连续被他的四个儿子“抢走”。  相似文献   

13.
“今天坐车时,看到‘鸟巢’了,”大卫兴奋地告诉记者,“听导游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在那里举行。”对于2008年的奥运会,大卫十分憧憬,希望那时妈妈能带他到中国来看奥运会。大卫是华裔法国人,7月16日,他来到北京,参加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以“学习汉语、领略中华文化、寻根问祖”为主题“二OO六年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区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的活动。和其他参加寻根之旅的华裔孩子不同,12岁的大卫金发,棕眼,长着一副欧洲人的面孔,但是他自己知道身体里流淌着的,有一半是中国人的血液。大卫的母亲是北京…  相似文献   

14.
不可否认 ,网络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但同时对青少年的成长也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其交互性、匿名性、个性化、无地域的限制和无中央控制及多媒体化等特点 ,就好比一把“双刃剑” ,在目前还缺乏明确的或不完善的网络法律规范的情况下 ,容易导致青少年负面使用网络。结果使成长中的、控制力还不强的青少年误入迷途 ,引发一系列对其成长不利的问题。认识这些问题有利于有关方面及时采取措施 ,加以正确引导 ,使青少年在网络的新时代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这课书,共三个框题:一是“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二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三是“把理想变为现实”。这三个框都有自己的难点,怎样在教学中处理这些难点呢?本文就专门谈谈这个问题。一、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这个框题,要求把什么是理想、理想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理想的作用三点着重讲清楚。根据教材,从理论上并不难讲清楚。但讲完以后,有些学生并不认为一个人必须树立一个崇高的理想,原因是中学生对理想的作用缺乏感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多给学生点感性材料,帮助他们懂得:一个人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他才可能开始真正的人生,生活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畅 《中国保安》2014,(16):123-124
付学国今年33岁,家乡在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石人沟乡山弯子村。他1994年12月参军,1997年在部队入党,1998年退役后离别家乡来到北京市保安服务公司怀柔分公司当保安员。在16年的保安生涯中,他历任班长、中队长、大队长、培训部经理、第四经营部经理。由于成绩突出,他先后荣获个人嘉奖5次,三等功2次,二等功一次;获集体三等功3次,集体二等功2次。2013年度还被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评为“先进流动党员”。  相似文献   

17.
蔡大军,男,33岁,大学文化,中共党员,1987年入伍,1994年转业到河北省固安县公安局工作,1997年调辛立村治安检查站先后任指导员、站长,1999年任交警大队大队长,现任固安县公安局副局长兼交警大队大队长,分管交警和治安检查站工作。在担任河北省固安县辛立村治安检查站站长期间,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一次,集体二等功一次,集体三等功五次,辛立村检查站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创建文明行业先进窗口单位,被省文明委命名为三星级窗口单位,并连年被评为市县先进集体。1999年11月调任交警大队大队长后,探索出具有固安特色的平安大道创建模式。2000年至2001年交警大队被评为全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连续两年荣立集体三等功。他本人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三次,并获河北省“优秀青年卫士”、廊坊市“十佳公仆”、固安县“十佳青年卫士”称号,先后被省政府评为“优秀转业军人”、被省公安厅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警察”。  相似文献   

18.
今年37岁的周军,1988年从部队转业,1996年底至今担任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白河法庭庭长。他所领导的白河法庭1999年、2000年度连续两年荣立集体三等功,2001年度荣立集体二等功。周军曾荣记个人三等功,2002年荣获南阳市“十佳法庭庭长”称号。  相似文献   

19.
自我教育作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有的个体内化过程,对于学生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对个人教育离开自我教育是不可思议的。”为此,我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尝试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自我教育,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我的具体做法是:1.根据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和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系列自我教育活动于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紧迫感和上进心。例如,在进行初一“珍惜劳动成果”一框内容的教学时,对“劳动成果来之木易”…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修养》第二课第三个框题“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引用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中的一句名言:“能使最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物,他本身也是最幸福的”。它既阐明了青少年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重要意义,又指出了要有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在为人民服务中培养高尚的品质。寓意极其深刻。但学生不易领会,是教学难点。我们遵循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规律,着重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教学。一、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强化感知。幸福指的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它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这种“境遇和生活”的取得在于创造、争取和斗争,并要付出代价。对于革命者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