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是刑事诉讼的重要强制措施,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同刑事犯罪分子斗争的有力法律武器。然而,在刑事诉讼实践中,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适用和执行存在一些问题,使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适用刑诉第50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实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由此可看出:(1)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适用主体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即这三机关是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决定机关。(2)适用的对象是犯罪尴疑人、…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保候审是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采用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在司法实践中 ,由于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还不够缜密和完善 ,因此 ,这一刑事强制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扭送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扭送即指公民将具有法定情形的人立即送交公、检、法机关处理的行为。严格来说,扭送制度虽然被置于我国刑事诉讼法刑事强制措施部分,但其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刑事强制措施,而是我国法律赋予公民充分利用群众路线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一种手段。然而在我国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同时,“扭送”一词在实践中也存在被滥用的情况。我国扭送制度立法层面的缺陷以及实践中导致的问题应在立法中完善。  相似文献   

4.
逮捕作为一项刑事诉讼中最严厉的诉前强制措施,在我国适用率极高。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和司法机关内部业务考评机制的不合理,以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是导致逮捕率居高不下的主原因。检察机关应制定严格的逮捕标准,改变执法观念,取消不合理的业务考评制度,加强对非逮捕强制措施的社会宣传和对被害人的说理,完善取保候审等非羁押性强制措施以降低逮捕率。  相似文献   

5.
司法实践中,由于立法不尽完善,以及执法中的一些问题,取保候审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取保候审适用不当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完善取保候审这一刑事强制措施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取保候审是指我国刑事诉讼过程中,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以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不妨碍侦查、起诉、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由于法律对取保候审的规定较为原则,相关的司法解释与规定之间又不一致,在司法实践中已经暴露出它的缺陷和不足.解决取保候审实际执行中的问题需从进一步完善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建立跟踪监督机制、切实完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的立法规定、完善对取保候审决定权的监督机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当前侦查阶段在适用强制措施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过度适用拘留、逮捕等剥夺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突破法律关于原则和例外的规定,适用强制措施不节制;混淆公安机关的司法权和行政权,用留置盘问、劳动教养代替侦查羁押措施等。强制措施的法治化对策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转变观念,认识适用强制措施的多元化价值目标,培养和强化侦查人员的证据意识和侦查意识;二是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改革强制措施制度;三是提高侦查活动的科技含量,提高侦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侦查机关的侦查取证能力。  相似文献   

8.
公安机关适用取保候审存在程序失当、适用条件失当、保证方式失当、执行与处理失当和差别适用等问题。在现行制度规范下,应加大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力度,全面实现网上办案;严肃取保候审的适用,严格审批条件,建立取保候审人员信息库;取保候审纳入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以书面形式告知犯罪嫌疑人在各个阶段的诉讼权利;引入技术手段监督、考察取保对象;变革公安机关自行决定的取保候审执行归属,加大对保人的教育、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9.
取保候审制度的再思考陈海光_取保候审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一种强制措施。按照传统的定义,它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责令被告人提供保证人,保证其不逃避侦查、起诉、审判并随传随到而不予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我国刑诉法对取保候审的适用对象及条...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禁止令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取保候审决定书中对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选择适用的禁止性规定,在取保候审制度中具有相对独立的法律地位。适用刑事诉讼禁止令的前提条件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决定取保候审。适用刑事诉讼禁止令的实质条件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实施特定行为存在着诱发社会危险性及妨害刑事诉讼正常进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和司法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实践经验的结晶。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更加有利于打击敌人,惩罚犯罪分子;更加强化了对公民合法权利的保护;更加明确、具体地规定了公安、检察、法院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就公安机关而言,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重大改革,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调整公、检、法三机关的案件管辖分工,公安机关侦查任务更加繁重;二是完善刑事强制措施,取消收容审查;三是律师提前介入,防止和…  相似文献   

12.
有组织犯罪的本质特征在于其组织性。打击有组织犯罪的立法对策是完善刑事立法。实体法方面要修改、增设罪名 ,增加财产刑 ,打击相关犯罪 ,加大惩治力度 ;程序法方面要完善证人保护、羁押与取保候审制度、制定配套法规和反黑法律。司法对策是 :加大打击力度、反黑与反腐败同时进行 ;成立专门机构、开展专项斗争、坚持刑事、经济犯罪并案查处、加强国际间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13.
有组织犯罪的本质特征在于其组织性。打击有组织犯罪的立法对策是完善刑事立法。实体法方面要修改、增设罪名 ,增加财产刑 ,打击相关犯罪 ,加大惩治力度 ;程序法方面要完善证人保护、羁押与取保候审制度、制定配套法规和反黑法律。司法对策是 :加大打击力度、反黑与反腐败同时进行 ;成立专门机构、开展专项斗争、坚持刑事、经济犯罪并案查处、加强国际间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14.
在司法实践中,许多本身适合取保候审个案因办案人员营造继续羁押理由或规避法律规定被隐性超期羁押.基于惩罚犯罪和人权保障之间的平衡,应促进在羁押状态下取保候审的适用.应确立以原则和例外相结合的取保候审启动条件体系,完善羁押状态下取保候审变更条件体系,确立在取保候审申请权构造中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确立对办案机关拒绝适用取保候审的司法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非羁押强制措施之一取保候审,它的实施应有其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实践中的操作程序不完善和缺乏监督等问题,使取保候审的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对取保候审中存在的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具体分析对待。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我国国情,在国家和社会双本位犯罪预防模式实践中,不仅要重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合作,而且要强调国家力量之间的整合。我国已基本确立了以公、检、法、司合作为基础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但仍然存在司法行政机关法律地位不明,公、检、法、司的合作有待深化等问题。为此,需要加强社区矫正执行机关的建设,准确定位司法行政机关与公、检、法等机关的职责权限,探索社区矫正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强制措施修订的力度较大,范围较广.虽然强制措施体系没有变化,但进一步贯彻了比例性、必要性等适用原则;规定了特殊情形下拘传持续时间的延长,不仅对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进行了分别规定,并对二者的适用程序作了细化规定,延长了检察院拘留的期限,细化了逮捕的条件以及检察院审查批捕的程序,完善了对强制措...  相似文献   

18.
羁押权是一项重要的司法权力 ,直接涉及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本文主要针对《刑事诉讼法》对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运用羁押的期限规定 ,分析我国对公民人身自由权的保护 ,提出应完善司法机关适用羁押时的法律监督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19.
适度使用取保候审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之一。目前在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对取保候审立法意义的正确认识 ,以减少使用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其次要加强对取保候审法律政策的研究 ,以准确把握“适度”标准 ,指导侦查实践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责令被告人提出保证人,由保证人出俱保证书,保证被告人不逃避侦查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它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和及时有效地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障无罪的人不受追究起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法律规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