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青少年与传媒的研究趋向■[日]铃木陆宫崎俊子■迪衡/译儿童时间的使用与传媒的关系在不同历史研究阶段,有许多研究人员曾经研究过儿童的时间使用是如何受到所谓新传媒(收音机、电视)影响的问题。在日本对儿童与电视的研究最早而且富有成果的,也许是由布琉武男...  相似文献   

2.
如果我们分身有术,在下午五点后,同时到城市里的各家各户走走瞧瞧,绝对可以看到,一个个呆坐于电视机前的儿童,他们仿佛被施展了魔法,面对千奇百怪的电视画面,时而眉开眼笑,时而手舞足蹈,时而目瞪口呆……在课外书籍、报刊杂志、电视、网络四种传媒中,儿童与电视的“经常”接触频率最高。许多家长可能已经感觉到,儿童对电视的专注痴迷损害了视力,占用了学习时间。其实,更令人值得担忧的是,电视在带给儿童快乐的同时,  相似文献   

3.
对于电视,你尽可以说长道短,但你没有理由对电视文化视而不见.对电视抨击最多的往往正是那些最爱看电视的人,这本身就是一种有趣的文化效应.电视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的确太密切了,电视对亿万人日常生活的介入程度迄今没有哪种传播媒介能与之相比,电视对我们这个时代的大众文化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在现代社会生活乃至人类生存的诸多方面,都能看到电视文化显在与潜在的作用.如电视与传播活动,电视与生活方式,电视与国家政治,电视与社会行为,电视与儿童青少年,电视与家庭邻里,电视与闲暇时光,等等.笔者试图分专题进行论述,形成有关电视文化的系列论稿.是为题记.  相似文献   

4.
试论电视广告对少年儿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根据最新的全国人口统计,我国0~14岁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5.4%,也就是说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少年儿童。调查表明,做功课、玩、看电视是我国中小学生课余生活的三大活动。近年来,少年儿童三分之一的课余活动时间是在与电子媒体(包括电视、电脑网络)接触中度过的,它超过了做功课时间,跃居第一位。自从电视这一强势媒体问世之后,即以不可抗拒之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儿童观看电视的时间远远超过了成年人,电视已成为少儿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电视从80年代开始普及,就一般情况而言,儿童看电视的兴…  相似文献   

5.
儿童发展指标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的监测与评估儿童发展的具体操作框架,它体现了一个国家对儿童的关注程度。研究通过对中国上海与日本东京儿童发展指标体系的比较,发现日本在儿童发展工作上值得学习的部分,以及我国儿童发展工作存在的不足,并为我国未来的儿童发展事业提供借鉴与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对我国而言,儿童的运动能力和生活习惯作为儿童健康的重要保障值得受到重视;教育中综合能力的发展以及儿童的问题行为值得被关注;补缺型和普惠型儿童福利政策尚需增强;安全环境、文化环境和家庭软环境建设尚需加强;专门的少年司法制度尚需建设和完善。此外,中日两国儿童发展的基本理念虽然都是以儿童为本,但是在指标的设置上,东京更侧重于儿童自身的发展,而上海则更侧重于儿童工作的监测,这一差异也提示了我国儿童发展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要创新儿童工作,必须转变观念,将儿童参与的新理念融入到工作中,发挥儿童参与的主体意识,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开拓儿童工作的新领域。一、提高认识,确立儿童参与新理念我们在儿童工作中,逐步强化、融入儿童参与这一理念,首先得益于长期与联合国儿基会等国际组织开展项目合作,特别是进行《儿童权利公约》的宣传培训;其次是广东较早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与香港、澳门社团交往较多,组织儿童工作者到美、加等国交流,拓宽了视野,接受了新信息,从而转变观念,改变了过去忽略儿童参与、习惯以成人的视角考虑问题、策划儿童活动的做法。我们主要从三方面提高了对儿童参与这一理念的认识:一是儿童参与体现了《儿童权利公约》的本质和目标。儿童参与是《公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是指儿童对与他们有关的事情,有发表意见和参与实践活动的权利。今年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生效十周年,“确保儿童有权对影响儿童的一切事项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是所有缔约国的庄严承诺,这体现了儿童工作的重点已由满足儿童需要到实现儿童权利观念的转变。因此,将儿童参与的理念贯穿到工作中去,让儿童在社会参与中提高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在学校参与中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家庭参与中提高民主平等...  相似文献   

7.
《时事报告》2012,(10):80-81
科学家发现,对于儿童来说,他们需要和大自然有足够多的接触,就像需要营养和充足的睡眠一样。一个和大自然缺少接触的孩子,甚至会有“大自然缺失症”——“大地母亲”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比喻。“大自然缺失症”,这也许是很多令人担忧的儿童行为异常的原因。这一代孩子已经离大自然太远,这种远离自然的结果是更多的儿童肥胖症和更多的儿童心理疾病。当孩子在自然环境中的时间越来越少,他们肢体的以及心理的感官都会受到限制。美国西雅图儿童医院及地区医疗中心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每天多看1小时的电视,在他们7岁时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可能性会增加10%。  相似文献   

8.
报纸与电视间话语的借贷、增殖与重生如果将报纸所提供的新闻报道理解为一种话语资源,那么电视机上的读报节目在本质上就可以看作是电视媒体与这一资源的拥有者--报纸之间,发生了话语上的借贷交易。在这一交易之中,  相似文献   

9.
台湾的少年儿童,每年花在电视机前面的时间大约有将近1千个小时,和在教室里上学读书的时间差不多。看电视的时间大约要占掉每个儿童上学和睡觉之外余暇时间的三分之一。而这宝贵的1千多个小时依次排序,分别是奉献给卡通、综艺节目、连续剧、电影频道与影集。看得最多...  相似文献   

10.
J.D.Hallorsn曾说过,电视简直是孩子们的伴侣,它在儿童成长早期就与他们结下了亲密关系,这是其他任何大众媒体所不能相比的。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力补充,少儿频道和少儿节日的开办与发展,在我国,尤其是在西部地区,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云南电视台少儿频道的拳头节日——《家庭群英会》的理念与风格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以期对面临类似问题的少儿栏目,提出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事记     
《中国妇运》2008,(6):22-23
党和政府重视关怀 2004年6月1目,全国妇联与有关单位联合主办《和祖国一起飞》“六一”儿童节大型电视晚会。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等领导同志出席晚会,与儿童一起欢度节日。  相似文献   

12.
湖南电视在全国独树一帜,被誉为“湖南电视现象”。这是湖南电视人的自豪,也是湖南人民的骄傲。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从文化的层面上,审视一下湖南电视现象的内涵、产生的深层原因以及这一现象的人文效应,对探求湖湘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不无裨益的。   一、湖南电视是湖南文化的载体,又是湖湘文化的组成部分。   电视是文化传播。湖南电视立足湖南,面向的受众和服务的对象首先是湖南的父老乡亲。按照接近性的原理,湖南的父老乡亲最关心的是其周围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环境。受众需求是电视赖以立身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电视与青少年关系认识之误区■姚新勇(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大众传媒与当代青年●电视对人、对社会、甚至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早已是不争之事实。早在五十年代,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罕就曾预言,未来的社会革命将有可能通过电视来进行。当时这样的话真有些...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儿童工作者,话题总是与儿童有关。“万事皆有缘”,我的生日是6月1日,这意味着与儿童有着天生的缘分,从小到老,我都要与儿童节连在一起,都要与儿童一起在欢乐中度过。从1970年参加工作到现在,工作调动了四次,最后又回到了儿童工作岗位,先后有20多...  相似文献   

15.
留守儿童社会化研究的新视角:非社会性行为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发展中的行为发展、儿童行为发展中的社会化发展,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学术热点之一。而留守儿童群体的研究也是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已有的研究成果中,研究者对留守儿童的问题有过不少论述,本文则借鉴非社会性行为这一理论视角来分析留守儿童群体中的非社会性行为,借助这一新的理论视角来拓展、深化留守儿童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6.
探究常理儿     
六一儿童节前夕,在我们城市的中心广场上,一个14岁的双耳失聪的小女孩,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被人们簇拥到了前台。这个小女孩的50幅画在这一天被拍卖了,总价值2.7万元。我在电视上看到,拍卖结束后。这个小女孩亲手把8000元拍卖款捐给了来自陕西、山西、甘肃、内蒙古的四名贫困儿童——事情安排得也够周密的,余款则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  相似文献   

17.
李娜 《新疆人大》2013,(1):31-32
截至2012年11月底,已有近1600名新疆籍流浪儿童回到新疆。对新疆“接回所有内地流浪儿童”这一新政,人民网在“点评语”中这样写道:这是一次力度和规模罕见的超出政区范围的行政行为,把全国新疆籍流浪儿童接回家这一铁腕行动的背后,充满了政府浓浓的爱意。但流浪儿童接回后又该如何更好地回归社会呢?如何实现张春贤书记要求的“让他们回到家乡,得到良好教育,健康成长”的目标呢?这也正是艾尔肯·塔西买买提等12名代表在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加强对流浪儿童管理和教育的议案》所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留守儿童群体的研究是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从非社会性行为这一理论视角来分析留守儿童群体中的非社会性行为,借助这一新的理论视角来拓展、深化留守儿童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电视理论园地的新收获胡光凡前不久,我怀着浓厚的兴趣读完了刘雪梅写的一本专著──《电视专题节目采编与写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深感这是一部内容丰富,富于创见而又不乏文采很有实用价值的好书.作者把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20.
余姣 《学习与实践》2010,(5):107-113
儿童电影作为一种表达儿童精神世界的艺术形式,其塑造的儿童形象受整个时代背景的影响,本文采取了内容分析的方法,以建国以来我国出品的儿童电影中的儿童形象为研究对象,从生理形象、事迹形象以及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定量描述和分析,探讨了儿童形象变化与我国社会变迁之间的某些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