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微量物证是指罪犯在实施犯罪过程中 ,遗留、附着在现场或从现场带走的能够用以揭露和证实犯罪行为或为侦破案件提供线索和范围的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量小体微的物质。它具有体积小、质量小、较为隐蔽、不易察觉、不易毁灭等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也日趋智能化、科技化。各种犯罪信息的传播、扩展 ,影视、书刊作品等宣传媒介对侦察手段的暴露 ,给犯罪分子提供了研究反侦察对策的方便条件 ,反侦察的形式愈来愈多 ,犯罪现场遗留的手印、足迹、工具痕迹等明显的痕迹物证越来越少。因此在刑事侦察中 ,侦察人员必…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以及大量侦探文艺作品的广泛传播,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日趋暴力化、智能化、专业化和广区域化。杀人案件的发案率明显提高,犯罪分子的反侦查意识明显加强,使传统的利用较好的手印、足迹等痕迹物证的现场遗留率大为降低。微量物证作为重要的物证,在揭露和证实犯罪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刑事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日趋复杂化、智能化。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犯罪分子在现场遗留的明显的物证痕迹越来越少,甚至不留下明显物证痕迹。如果侦破手段仍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只注意寻找、提取表面的、易找的、常见的痕迹物证,已适应不了当前犯罪变化的新情况。这就需要刑侦干警树立新的观念,学习新的技术,研究新的方法,深入到微量物证的新领域中去进行探索和开拓。利用微量物证侦察破案,这在刑侦史上不乏其例,但由于科学技术没有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因此,未能形成为一门科学。如今,微量物证检验这门科学在国际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外在法庭科学中已较普及地应用发光技术和电子显微镜等仪器来检验微量物证,解决了司法检验中大量的疑难问题。我国刑事侦察中对微量物证的应用虽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作为一门专门的科学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这就需要我国刑侦学界的专家学者和从事刑侦实际工作的同志共同努力,把这门科学创立起来,以适应刑事斗争的需要。为了使广大刑侦人员对微量物证的基本知识有个大体的了解,本刊特约我校侦察系副教授沈大路撰文对微量物证的基本知识作一简要介绍,以利开展这一学科的研究,同时,使广大刑侦干警掌握一些微量物证的基本知识,以运用于侦察实践。  相似文献   

4.
随着刑事案件题材影视作品的增多,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能力也越来越强,作案手段和方法日益狡猾,在犯罪现场很难提取到明显的痕迹物证,因而微量物证的作用日益突出。文章就两起典型案件阐述了微量物证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及微量物证在基层应用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对戴手套作案现场的勘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犯罪案件现场存储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但是对戴手套作案的现场,会因为犯罪嫌疑人戴手套而使指纹等大量的痕迹物证隐匿起来,从而影响刑事技术人员对现场的勘验。捕捉、提取、分析和利用这些隐匿的信息,对侦查破案和起诉犯罪嫌疑人至关重要。在现场勘查时,应把常规痕迹与微量物证、有形的痕迹物证与无形的现象并举勘验;另外,还要注意尽力寻找指印。  相似文献   

6.
当今,砸破轿车玻璃施盗案频发,作案人的作案方法和作案手段也趋于模式化、系列化。依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了判断该类案现场痕迹物证的方式和途径,并进一步研究了利用痕迹物证串并这类案。  相似文献   

7.
案件现场发现的痕迹物证,具有复杂性和易变化性,容易混淆或丢失。要根据现场 痕迹遗留的时间、环境等外界条件,结合犯罪嫌疑人作案时的心理状态、动作等内在因素,综合分 析研究现场各种痕迹物证与作案者的关系,力求多发现犯罪的蛛丝马迹,提高案件现场痕迹物证 采获率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锡纸开锁”的工具和原理的了解,分析总结出此类案件的发案规律和特点。通过对开锁痕迹和作案手段的深入研究,提出对此类案件现场进出口、中心现场、作案路线勘查方法和提取痕迹物证应注重的方向。在宣传指导、社会面巡防、基础阵地管控、高危人员管控、侦查破案手段等方面提出该类案件防范的要点。  相似文献   

9.
由于醉酒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受酒精刺激,其精神状态、行为举止、犯罪目的、侵害对象、作案手段等都与一般的犯罪嫌疑人有所不同,因而形成的犯罪现场也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侦查人员在对此类案件现场勘查时,如果能够准确判断犯罪嫌疑人作案时的精神状态,正确认识犯罪现场特点,把握其作案规律,对判断案件性质,提取有关痕迹物证,选择侦查途径,确定侦查的突破口,破获案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犯罪行为是物质的运动,无论犯罪分子如何狡猾,在任何犯罪现场都不可避免地留下与犯罪分子或犯罪过程相关的微量物证。一经发现并提取到罪犯遗留在现场和从现场带走的某些微量物质,经比对检验鉴别,即可为侦破案件提供证据。过去微量物证不受重视的一个原因是,微量物证具有形微量少的特点,由于没有系统掌握发现和提取的方法,致使微量物证的利用率较低,因而应加大对微量物证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日趋智能化、科技化,反侦查的形式越来越多,犯罪现场遗留的手印、足迹、工具痕迹等直接证据越来越少,单纯地沿用传统的提取和检验物证的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侦查破案的需要。1微量物证在办案中面临的问题(1)思想上误区在侦查实践中,以人找物,以物找人是侦查人员深谙的法则。每个案件都离不开人和物,对人和物认识程度是破案的关键。怎样认识物,认识到什么程度,关系到能够给侦查提供多少信息,提供什么层次的信息。如果侦查人员对微量物证有充分认识,他们在侦查实践中就会提取更多的合理要求,会形…  相似文献   

12.
工具痕迹是指犯罪分子在作案的过程中,使用工具破坏客体时在接触部位留下的痕迹。工具痕迹在刑事案件现场上出现率较高,这种痕迹在刑事侦查中和其他痕迹(手印、足迹)一样,在揭露和打击犯罪,为侦破工作提供线索、确定方向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现场工具痕迹并串案件是工具痕迹在刑事侦察工作中重要作用之一。并串案件是刑侦部门的基础工作之一,它在打击流窜犯罪团伙作案,系列性案件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串案件相对于个案来说,具有获取的现场痕迹多,作案手法多,犯罪分子的个人特征多,现场信息多等优势,因此,刑侦部门特别是刑事技术部…  相似文献   

13.
浅谈规避鞋印作案现场的勘查工作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鞋印是犯罪现场提取率较高的痕迹物证.但随着犯罪分子反侦查水平和手段的不断提高,在现场勘查实践中发现有些犯罪分子采用各种手段以避免在现场留下自己所穿鞋的鞋印.本文分析列举了犯罪分子规避鞋印的常用手段以及勘查技术人员识破作案人规避鞋印意图的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此类现场的勘查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4.
微量物证是罪犯犯罪行为的无声证人,是客观事实的产物,它不受感情因素影响。其特点是:数量少、体积小,故具有不易引起作案者注意的特点,但给现场勘查搜寻物证造成一定的难度。为使微量物证成为证据,必须在犯罪现场上采用科学的搜寻方法,去发现和收集有价值的物证,为侦查破案提供科学依据。一、微量物证的搜寻与发现主要有现场勘查和搜查两种方法。1.现场勘查注意勘查犯罪分子的出口和入口及活动路线处,有无烟头、火柴杆、纤维等物质;注意发现尸体及其周围有无血迹、精斑、尿,呕吐物、毛发及弹头等物质;还要注意发现罪犯遗留在…  相似文献   

15.
郭玉良 《公安研究》2008,(12):33-35
刑事案件现场犯罪证据的收集是整个犯罪证据收集过程的关键环节。发现并提取现场直接物证固然十分重要,对现场各种物品变动情况反映犯罪活动过程的状况物证的收集、固定,同样十分重要。认真收集研究状况物证是获取其它直接物证的前提和先导;认真分析状况物证的形成原因、过程,能够确定案件性质、作案人数、作案手段;通过若干状况物证,运用逻辑推理方法,能够形成证据锁链。收集状况物证要注意现场变动状况和原有状况,注意现场保护工作,认真进行静态勘验。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犯罪分子作案的手段也不断提高,通过电脑、电视、书籍等传播工具,他们掌握了部分技术手段,通过破坏现场、减少现场遗留指纹等痕迹,从而达到逃避社会打击的目的。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要我们认真的勘验现场,仔细提取生物物证,同样能达到惩恶劝善的目的。下面通过三个案例,说明生物物证在现场重建中的作用,与同事们共享。1案例(一)2005年7月24日13时许,警察接到一女子报案后赶至某豪华住宅小区一楼的蛋糕店门前,发现一女店员从店内跑出后昏迷倒地,身上粘附大量血迹,遂被送医院抢救。店铺门为两道,第一道门为卷闸门,第二道…  相似文献   

17.
通过勘查现场出入道甄别盗窃现场伪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常情况下,犯罪分子在现场出入道上遗留痕迹物证的数量往往要比其它部位多,且更有价值。出入道的勘查不仅能获得较多的痕迹物证,而且还关系到进一步分析研究案情、判断事件或案件性质,所以应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各类刑事案件频发,受当前科学水平的影响,犯罪分子的反侦察能力不断提高,但是在作案时必然留下痕迹、物证,尤其是手印。因此,如何提高手印显现率和利用率是摆在广大技术人员面前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犯罪分子反侦查的意识越来越强,手段逐步呈现出智能化的趋势,明显可见的生物物证(如精斑、血斑、毛发、人体组织等)常被犯罪分子销毁和破坏,在犯罪现场发现和提取大量生物物证的难度越来越大,经常会有案件因为没有在现场提取到有用的物证而导致侦破工作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20.
足迹是痕迹检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场勘查的内容之一,它在揭露和证实犯罪的斗争中起到过一定的证据作用。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日趋智能化。有的作案时带手套;有的作案后在现场洒水、汽油、石灰、六六六粉或扫地等方法,破坏足迹;有的鞋外套袜、脚上包棉花,或换穿他人的鞋,以此进行伪装;甚至有的案后毁掉作案时用的物品以及放火破坏现场,这就给全面采痕取证和进行检验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