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基于对中国数个村庄的田野调查,以探索“面子”如何成为乡村社会的非正式社会控制手段之一。“面子”具有可交换性和可逆性,争面子行为在村庄形成面子等级结构。在这个等级结构中不同层级之间权力与义务不对等,并且在上下层之间有着畅通的流通机制。面子具有他律性,在乡村熟人社会中,人们的越轨行为更容易受到集体的排斥,导致面子惩罚的有效。然而面子作为控制手段的前提是村庄的生活面向,在一个生活面向向外的村庄,农民不在乎他人的评价,村庄中的“面子”也就不再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剧烈的社会转型迫切需要人们对人的价值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 ,迫切需要树立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生价值观。本文把“人的价值”问题放在“主体—客体”这一理论框架内加以全面透视 ,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的价值的不同内涵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和清楚的剖析 ,提出并论证了人生价值最大化原则 ,特别论述了超越对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的意义 ,以及从个人到人类、从物质生命到精神生命、从人的存在的自然时空到人的存在的社会历史时空的超越的三条路径。这些理论上的创新对人们正确、全面理解人的价值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间法话语存在法律外观和道德本质的悖论、法效力来源上的国家性与地方性的悖论、事实上的个别主义和价值上的普遍主义的悖论、历史经验实存性和理想价值追求性的悖论.话语悖论的产生源于话语情境的对立,现代化范式立足于市民社会的话语情境,而本土化范式则着眼于乡土社会的话语情境,但是中国正处于从乡土社会向市民社会的社会转型中,只要基于转型社会的话语情境,我们才能树立对民间法不为偏颇的态度.同时,对由于范式对立而产生的话语悖论的解释,在研究中必须反对一切范式霸权和二元思维.  相似文献   

4.
论面子的中西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子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1978年英国学者Brown &Levinson提出了“面子理论”,第一次系统地从理论角度谈论面子;G.Leech根据“面子论”提出了“礼貌原则”;L.R.Mao在这一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相对面子指向的构想”;80年代以来,随着语用学研究在中国的兴起,国内诸多学者也开始研究礼貌现象和面子问题。因此在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重新明确中西的‘面子观’.将会更有利于我们解释当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跨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这时代,旧的东西在崩塌,新的在滋长中.……人是生活于一个时代里的,可是这时代却在影子似地沉没下去,人觉得自己是被抛弃了.为要证实自己的存在,抓住一点真实的、最基本的东西.不能不求助于古老的记忆,人类在一切时代中生活过的记忆,这比瞭望将来要更明晰、亲切…….这种“古老的记忆”无疑是人对于自身的记忆,但它却并非人生飞扬的一面,而是人生安稳的一面.张爱玲又说“强调人生飞扬的一面,多少有点超人的气质.超人是生在一个时代里的.而人生安稳的一面则有着永恒的意味,虽然这种安稳是不完全的,而且每隔多少时候就要破坏一次,但仍然是永恒的.它存在于一切时代.它是人的神性,也可以说是妇人性.”  相似文献   

6.
一、坚持与发展 社会主义改革的主旨问题是“坚持与发展”即如何确保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连续性和如何培植这一运动本身的未来开拓性,“坚持”是基本原则,“发展”是基本要求。坚持和发展既有统一的一面,亦有矛盾的一面;既有历史必然性的一面;亦有时代偶然性的一面;既有成功值预测的一面,亦有失效值估价的一面。所以,在一切问题上,我们都必须处理好“坚持”与“发展”关系的“和谐度”,没有个恰到好处的“度”,任何微小的偏差都会给中国的改革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鲁迅不仅提出了构筑现代文化人格的正面主张 ,而且对中国国民性的负面因素进行了有纲有目的诊断。鲁迅认为中国人的精神纲领是“面子”观念 ,中国人的精神杂症表现为“官瘾”“好斗”“瞒和骗”“喜调和”“十景病”“矛盾思想”“围观”“健忘”“不认真”……鲁迅对中国社会众生相的分类概括也非常准确 ,非常精辟 ,不仅符合人的不同的社会本质 ,而且在是非上也能收到画龙点睛的神奇效果。  相似文献   

8.
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苏共十分重视对青年的思想教育。但青年一代却不可逆转地走向苏共愿望的另一面。苏联社会的隔代悖论,主要原因在于:苏共一面是自身在蜕变;另一面却无视时代的变迁和世界日新月异的进步,只会按照一成不变的程式,强行向青年一代实现教条式的灌输。青年工作的失败,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共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立法发展(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全球化时代中国立法发展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中国立法既需要面对并且解决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也需要关注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国际立法和国内立法产生的强大冲击和影响。在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 ,中国的立法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以解决。(一 )立法发展如何实现中国国情与全球化的协调统一全球化是一个充满悖论的过程 :世界经济与国家利益的冲突、理性认识与民族感情的价值危机、“西方化”与现代化的不同理解、物质的富饶与道德的低迷、社会的富裕与贫困的两极分化 ,42○   全球化与本土化 ,国家主…  相似文献   

10.
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多次提到“忧”和“乐”,形成了其独成体系的忧乐观。孔子的所忧所乐既有同于常人的一面,也有异于常人的一面,其经历了一个升华的过程,将常人的忧乐最终上升为对“道”的忧乐,并成为孔子的最高追求。孔子的忧乐观充分体现出孔子在追寻“道”的过程中,舍弃了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致力于奉献社会的可贵精神,其所忧的是“道”,其所乐的也是“道”。孔子的忧乐观不仅塑造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社会担当精神,在传统社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代价值,个人只有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 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逐步展开以来,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道德状况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面对这种情况,人们众说纷纭。在理论界,“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道德是否相容”的问题一时成为争论的焦点.有人认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是不相容的,是“二律背反”,搞市场经济必然要以牺牲社会主义道德和滋生腐败为“代价”;也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本身就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机制中蕴含着社会主义的道德因素,二者在本质上存在着一致性。事实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道德之间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辩证地分析这一新的矛盾问题,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现状、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哲学层次上研究安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安全是人类生产生活众多领域和科学技术众多学科广泛涉及和研究的概念 ,是贯穿于自然和社会两大领域具有广泛普遍性的客观存在 ,是在当今世界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的现实问题 ,因而需要我们从哲学层次上对其进行概括和研究。根据“安全”概念在日常生活及不同学科中的不同用法 ,我们认为 :安全就是没有危险或免于危险的状态。从哲学上看 ,主观与客观是有严格区别的 ,“安全”与“安全感”因而也是有严格区别的。安全与利益、价值、安全度等指向客观对象的概念 ,以及安全与安全观、安全判断、安全理论等指向主观意识的概念 ,其间的关系及存在的问题都需要从哲学的高度进行深入研究。安全哲学的研究 ,既具有深化安全科学研究和丰富哲学理论的理论意义 ,又具有服务现实社会中人的各种安全需求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普世价值”问题的热炒有其深刻的原因,其实质既有学术方面、又有意识形态方面。研究“普世价值”存在着立足点的分歧,我们坚持实践论的人学的分析立场。自由和民主在人类历史上是逐渐实现的价值,但凡国家、民族,都要走这条“逐渐实现”之路,在这个意义上,它有普世性。但具体地实现的“自由”和“民主”,有其特定社会经济基础、实质性和历史局限性内涵,则并无普世性。分析不同层次的价值的普世性也是一项重要的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14.
肖汉 《理论前沿》2001,(17):14-15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存在着与发达国家不同的发展逻辑和特殊矛盾.这些矛盾在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中是不曾遇到或很少出现的,并且大都具有"悖论"的性质.就共性而言,这些"悖论"性矛盾主要有浓缩与循序;滞后与超前;机会与压力;解构与重建;民族化与世界化.文章也指出,发展中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虽然有其种种矛盾和问题,但也有其独特的"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为弘扬墨学、国学和传统文化的精华,从主体、载体和观点三个方面论述墨家哲学发展的两个阶段:墨子哲学和<墨经>哲学.二者有相同的一面,都主张兼爱,提倡辩论;也有不同一面,前者持有神论有逻辑萌芽,后者持无神论有系统逻辑学说.  相似文献   

16.
在作为钱广荣先生的“道德悖论”立论根据的三个案例中,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道德悖论”问题。钱先生在理论上的失误之处,在于他用社会道德中对个人的“利他”要求,排斥个人道德中合理的“利己”诉求。  相似文献   

17.
东周末年,礼崩乐坏,社会秩序亟待重建.混乱的现实与孔子“和”的社会理想相距甚远,孔子试图改变现状,而他的重建则是以周朝为范本.他认为改变现状的关键是要从人的内心入手,植入“仁”的价值共识,以建构人心秩序推动社会的有序;在共识性价值引领下,不同社会阶级将会有不同的外在行为选择,君主施行仁政,谨遵圣人之治,平民遵循礼制,不可僭越.君民遵守各自规范,共建有序社会.  相似文献   

18.
余华小说世界中人生的荒谬与真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华的小说世界描绘的人生,充满了苦难气息、生存困境和人性的变异,具有荒谬性,实质上也是一种哲学上的真实,这种后现代的人生体验和世界观,既来源于作者苦难经历的记忆,搀和着转型时期西方社会思想文化思潮的气息,也积淀着中国“道”家的余韵。余华对现实人生残酷性一面的抒写,目的在于揭示生活的世俗性、人性的邪恶性和命运的不可抗拒性。  相似文献   

19.
“80后”这一概念反映了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代际之间的文化断裂和价值冲突。“80后”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不同以往,他们是特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80后”现象折射出的是当今的时代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整个社会都需要对此进行反思。从历史发展来看,年青一代的观念不同于传统,这是世界各国发展中的正常现象。我们应当以平常心看待“80后”,对他们充满信心,陪伴他们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始终代表青年、赢得青年、依靠青年,深刻认识并论述了青年在社会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与发挥的重要作用,高度评价与肯定了青年.认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实现“中国梦”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先锋队”、“突击队、”“生力军”;是人类的希望,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关键力量.不仅从时间角度全面揭示了青年的价值,而且从空间维度对青年的价值意义进行了阐释.指出青年不仅具有独特“未来价值”,寄托着“希望”,而且有重要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同时,青年对整个世界与人类有着普遍价值意蕴.它有利于青年准确认识自己,明确社会责任,也有利于我们正确评价青年,发挥青年作用,必须始终为青年投身“中国梦”伟大实践提供保障、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