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粤港澳的合作已从"紧密合作"进入到"深度合作"期。从法律制度来说,粤港澳的深度合作缺乏具体的法律依据和明确的法律地位,区际司法协助和纠纷解决机制遭遇法律制度上的瓶颈。作为地方人大机关,广东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推动粤港澳深度合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议全国人大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区际冲突法》,利用地方立法权出台《粤港澳合作管理条例》,对"一府两院"粤港澳的深度合作工作进行执法检查,充分发挥港澳人大代表的监督作用及与港澳立法机关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已是复合法域国家,大陆与香港、澳门由于法律规定相差甚远而产生了区际法律冲突,然而从大陆角度来看尚未有解决这类冲突的法律.本文先从区际法律冲突的性质入手,阐述了解决区际法律冲突的三种可能方法,再根据我国的政治体制及大陆与港澳法律特点出发,分析了三种方法适用的优缺点,最后得到用"折衷制"解决大陆与港澳间区际法律冲突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横琴宜居示范区作为珠港澳优质生活圈的核心,要成为与港澳体制相衔接的制度创新先行区,将为粤港澳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行试验和提供示范,在共建珠港澳优质生活圈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打造珠港澳优质生活圈,必须从资源、环境以及社会民生等领域开展跨界规划合作,共同打造珠港澳合作的新型发展空间载体.  相似文献   

4.
由于“一国两制”方针的推行和一些特殊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大法系,四个法域”的复合法域国家,区际法律冲突不可避免。在大量出现的区际民事法律关系中,继承关系占据了一定比例。由于我国四法域的继承法律制度差异很大,且区际继承关系较其它的民事关系复杂,所以,区际继承法律冲突及其解决途径问题则更加复杂。本文在比较四法域继承法律制度异同的基础上,详细评析了区际继承法律冲突各种解决途径的优劣利弊,认为通过准用(或类推适用)国际私法解决区际继承法律冲突是目前最现实、最可行、最稳妥地选择。  相似文献   

5.
香港、澳门回归以后,中国从单一的法制国家向多元的法制体系转化,由于各法域法律制度的差异所带来的区际法律冲突问题越来越多,本着“一国两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法的立法精神,两岸三地应通过开展区际司法协助来解决区际间的法律冲突问题,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各法域法律权威和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6.
区际法律服务合作不仅仅是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一个进程,而且还是大湾区配套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开掘利用大湾区内多样化的法律资源,为大湾区建设提供法律保障,促进区域性纠纷解决中心的形成。未来内地和香港之间区际法律服务合作必然会由单向市场开拓朝着双向业务合作深化和过渡,而制度碰撞与跨域监管问题将是制度完善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跨境犯罪直接对我国的改革开放、一国两制造成危害.根据港澳回归后跨境犯罪的特征及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增强合作意识,树立联手防治的战略思想;完善协调机制,提高各方协同作战的能力;严格边境管理,控制跨境犯罪的通道;强化侦查合作,严厉打击跨境犯罪活动;开辟新的合作途径,实施司法资源共享制度;制定区际司法协助法,协调合作各方的法律行为.  相似文献   

8.
我国内地与香港之间的区际司法协助是由《基本法》设定,具有自身特殊规律的一种法律合作形式。它以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和独立司法权为基础,通过平等协商来具体实施。因内地与港澳三地的法律制度差异较大,又缺乏上位协调机制,在具体合作和制度建设中遇到不少难题。各法域应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按照相互尊重、主动合作、注重程序、效率优先的原则构建合作机制和开展司法协助。  相似文献   

9.
粤港澳合作发展规划和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粤港澳合作已从区域战略层面上升为国家战略。珠港澳地区需要不断加强区域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错位发展。通过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推进珠港澳城市功能衔接,加快推进横琴岛开发建设,深化珠港澳现代服务业合作,加强珠港澳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合作,提升整体竞争力,达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0.
自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以后, 内地与港澳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随之而来的法律问题和法律纠纷也在范围上不断扩大、在数量上与日俱增, 几乎涉及婚姻、继承、经济贸易、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所有民商事领域。由于对于各方面关系的法律调整和有关法律问题与法律纠纷的解决,内地与港澳的法律制度又都在实体法和程序法上作了各不相同的规定,形成了中国现代社会环境下特有的区际法律冲突,这种冲突又  相似文献   

11.
CEPA协议的深入实施为我国内地与港澳之间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契机.CEPA框架内环保合作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环保合作投资多种领域,然而,目前内地与港澳环境合作尚存在缺乏针对性机构安排、缺乏具体的、协调的环境法律制度等问题,应当从设立CEPA下跨地区环境管理机构,健全三地合作的环境经济法律制度,特别是实施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设立代处置制度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伴随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内地与港澳的经贸联结加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发展,区际经济犯罪不断衍生并凸显,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区际侦查合作。虽然大陆与台湾地区、内地和港澳地区之间的区际侦查合作逐步推进,也探索出诸多卓有成效的合作方式,但尚未形成系统和规范的制度化运作机制,致使合作受阻。有必要研究构建我国区际经济犯罪侦查合作的制度体系,将既有的经验及做法进行有机整合,完善创新,以推进区际侦查合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促进国家整体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港珠澳大桥通车,珠港澳三地交流合作将愈发紧密,香港和澳门将通过珠海这座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推动粤港澳合作向粤西腹地延伸,为广东的整体区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发展支撑,也会给珠海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回顾珠港澳的合作历史与现状,寻找珠港澳合作的突破口与创新载体,研究珠港澳进一步合作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珠澳合作源远流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两地合作成果丰硕。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港澳与珠三角的融合进一步深化,珠江口西岸的核心——珠海将成为与港澳合作新重点的“桥头堡”。《横琴总体发展规划》的批复,使横琴新区成为第三个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新开发区,对推进珠澳经济一体化进程,培育珠澳国际都会区将起到极大的带动作用。珠澳合作发展要坚持“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在保持珠海和澳门两地行政管理体制和管辖范围不变的前提下,在《粤澳合作框架协议》下,共同推动两地经济社会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共建优质生活圈。  相似文献   

15.
港澳回归后跨境犯罪的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境犯罪直接对我国的改革开放、一国两制造成危害。根据港澳回归后跨境犯罪的特征及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增强合作意识,树立联手防治的战略思想;完善协调机制,提高各方协同作战的能力,严格边境管理,控制跨境犯罪的通道;强化侦查合作,严厉打击跨境犯罪活动,开辟新的合作途径,实施司法资源共享制度;制定区际司法协助法,协调合作各方的法律行为。  相似文献   

16.
CEPA条件下的珠港澳经济合作,极大地促进珠江西岸经济发展,珠海将成为新的亮点.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是CEPA条件下珠港澳产业合作的重点,CEPA对珠海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CEPA条件下三地经济合作的设想和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17.
香港、澳门回归以后,中国从单一的法制国家向多元的法制体系转化,由于各法域法律制度的差异所带来的区际法律冲突问题越来越多,本着"一国两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法的立法精神,两岸三地应通过开展区际司法协助来解决区际间的法律冲突问题,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各法域法律权威和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区际知识产权法律冲突不仅具有中国区际民商事法律冲突的一般特征,而且具有知识产权领域内法律冲突的自身内在特殊性。中国区际知识产权法律冲突应采冲突法和统一实体法的解决方式。鉴于中国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中国区际知识产权法律冲突宜先采用冲突法方式解决,两岸四地经济、政治关系得到较高程度的整合后逐步建立统一的程序性、实体性规范,直至完全统一区域知识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区际警务合作模式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际警务合作是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四个方面对中国区际警务合作模式作了探讨.一是区际警务合作的概念、法律属性及特征;二是阐述了区际警务合作的基本原则,即一国两制原则,平等瓦利、相瓦尊重原则,有效惩治犯罪原则等;第三部分主要论述的是区际警务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犯罪情报信息交流、缉捕和移送犯罪嫌疑人、委托调查取证、赃款赃物的追缴和移交等;第四部分主要是探讨区际警务合作的模式,并对构建中国区际警务合作的新模式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试论我国区际侦查合作的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实践的迫切需要,一直以来,我国不同法域之间都开展了区际侦查合作。尤其是内地和港澳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高效的日常工作机制,并对维护各法域的社会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区际侦查合作一直遵循“一国两制,协商互惠,平等独立,简便高效”的原则,建立了“工作会晤、归口联络、对口合作、定期通报、合作办案、联合行动”等刑事警务合作机制,日常事务中则开展了“代为调查取证和送达法律文书、情报交流、秘密调查、遣返通缉犯和移交赃款赃物”等刑事警务合作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