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英雄的群体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就有一支活跃在上海的情报工作队伍。抗战开始后,根据形势的变化,这支情报工作队伍改为上海情报科,其主要任务是对日进行战略情报侦察工作。1941年,上海情报科的负责人叫吴纪光。他的直接上司是一位由延安派到上海的领导人,代号‘小开”。吴纪光的大本营在上海,但在南京也设有一个情报站,并在华北掌握着一些重要线索。在他的手下,拥有一批精兵强将:中西功,日本三重县人,1929年中学毕业后来到上海,进入日本帝国主义为培养“中国通”而设立的“东亚同文书院”读书。但在这里,他不仅未被培养…  相似文献   

2.
1987年12月《全国省级党校校长座谈会议纪要》提出:“要搞好图书和资料情报工作”。它不仅贯彻了中发[1983]14号、[1985]24号文件有关“要重视和加强图书资料的建设”精神,而且在新的形势下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资料情报工作者来说,是压力也是动力。1985年全国党校图书资料情报工作会议以来,党校的资料情报工作确实有很大的发展,经费、人员逐年增加,设备不断更新,资料基础建设初具规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资料情报的研究也有明显的成绩。但是,由于党校资料情报事业起  相似文献   

3.
奇特的投石问路一份国民党军队欲以重兵进攻石家庄的绝密情报,由中共打入敌军内部的特工人员陈融生,转到了北平军调部中共首席代表叶剑英手上。这件事的时间是1946年10月中旬。其实这一情报并非为陈融生直接从敌人那里获取,而是在他梦寐以求之际毫不费力得来的,只不过让他经历了一场虚惊。这天晚上11点,任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外事处副处长的陈融生,在北平中央银行招待所的床上,辗转反侧,不能入睡。前几天,他得到单线联系的上级负责人徐冰的指示:国民党军队有向石家庄进攻的可能,要他尽可能搞到敌人的进攻计划。可是以陈融生…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知识经济给图书情报工作带来了新的动力和希望。图书情报工作是知识经济须臾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是因为信息是知识经济的基础,而图书情报将成为社会信息化的核心,图书情报的科学功能、教育功能、服务功能将使图书情报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支柱。同时,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他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潘汉年的直接领导下从事情报工作。他机智勇敢,无线电技术娴熟,曾发出德军进攻苏联的准确日期、国民党徐州“剿总”的兵力部署等机留情报。  相似文献   

6.
前几年,电视剧《潜伏》热播,剧中主人公余则成和翠平的形象深入人心。其实,在战争年代也曾有这样一对夫妻,潜伏在敌占区传递情报,为抗战胜利和中国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就是王文和王凤岐夫妇。王文原名吴启满,在莫斯科学习过无线电和情报工作。1940年5月,王文被派到中共中央北方分局社会部工作。王凤岐原名刘桂芬,全面抗战爆发后,她在村里"青妇会"当中队长,后来到冀中十分区定兴县一区任妇女武装部游击队队长,带领民兵破坏日伪军的交通和通讯。  相似文献   

7.
正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南渡淮河进入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一天晚上,邓小平正与漆店区委书记江川一起研究土地改革问题,一位姓漆的老人来告状,说他家的耕牛被解放军牵走了。邓小平详细询问了他丢失耕牛的情况,然后说道:"若真是解放军牵了你的牛,他们一定会还给你的。"邓小平马上派人去详细调查。第二天中午,漆店区委书记江川报告说:"前天夜晚,第2纵队第13团在黑河村与抢劫百姓财物的土匪  相似文献   

8.
今年1月15日是天津解放6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隆重的日子里,我又想起了我所在单位的老领导、一位令人敬重的传奇人物。新中国成立前,他接受党组织的指派从延安舍生忘死打入国民党天津市政府,争取到时任市长杜建时的信任;他为党搜集了大量重要情报,解救地下党员;为配合解放军攻占天津,他积极努力,获取了敌伪城防工事图;在解放军进攻天津的炮火中,  相似文献   

9.
竞争情报系统是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包括企业竞争情报意识、沟通观念和规范、情报工作制度、情报工作流程、情报收集处理工具、信息处理环境和平台、竞争情报(信息、数据)基础在内的竞争情报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0.
1989年2月,一个寒冷的早晨,有3个人踏上了前往总统别墅戴维营的路途。这3个人是老朋友了,他们冒着凛冽的寒风,缓步行走,边走边说边笑。 走在右边的是李洁明,他刚从美国驻韩大使馆卸任返回,并即将出使北京。李洁明文质彬彬,有足够的秘密工作经验。他1951年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他的情报工作生涯,当布什出使北京任美中联络处主任时,李洁明已是新设立的中国情报站站长。李洁明深得布什倚重。他的中国话讲得十分流利,中情局认为他是一位冷静而又长于争辩的“考虑周到、机智敏锐、有良好职业素质”的情报官员。  相似文献   

11.
潘汉年是中国共产党内具有传奇色彩的情报特工人员。从1931年起,潘汉年转入对敌斗争的隐蔽战线,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情报生涯。在此期间,他先后在中央特科、中央社会部、中共华南局、中共华南分局和中共香港工委等部门主管情报工作,干出许多鲜为人知的光辉业绩。笔者搜集了相关资料.来对1931-1933年出任中央特科情报科长时的潘汉年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2.
筹建中央特科“四·一二”事变后的上海,敌情特别复杂。中共中央要站稳脚跟,打击敌人,发展革命力量,就必须在改善秘密工作条件的同时,花大力气做好情报、保卫工作,以保障党组织特别是中央机关的安全。这些都离不开经周恩来亲手开辟的党的情报保卫组织——中央特科的特殊贡献。周恩来对特科工作并不陌生。1927年5月,他就在武汉中央军委主持成立了军委特科,以情报工作为主。1927年冬到上海以后,他又在中央军委特科的基础上组建中央特科工作,并进行了整顿,将原有的特务股改为总务、情报、行动三科。1928年,又增设了无线电通讯科。…  相似文献   

13.
大家知道,钱壮飞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在白区的重要情报工作人员;然而人们却很少知道,他还是一位卓越的红色艺术家,他在戏剧、绘画和建筑设计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建树。 钱壮飞(1896—1935),浙江湖州人。国立北京医科专门学校毕业,早年曾在北京行医和美术学校任教。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他在上海中共中央特科二科(情报科)从事党的秘密情报工作。后打入国民党内部,任国民党特务头子徐恩曾(“党务调查科”科长)的机要秘书,曾截获叛徒顾顺章投敌告密的重要情报,迅速报告了党中央,使党中央领导人和机关及时安全转移,使敌人搜捕扑空。因而他受到了党中央、周恩来的赞扬。  相似文献   

14.
熊向晖,中国共产党超级特工。1937年冬,他根据周恩来的指示打入蒋介石嫡系部队——号称“西北王”的胡宗南军中,逐步取得胡的信任,长期担任胡的侍从副官与机要秘书,为中共中央传递了许多重要情报,在保卫延安,保卫陕甘宁边区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熊向晖和另外两名地下特工申健、陈忠经被誉为中共秘密战线的“后三杰”,毛泽东主席曾称赞熊向晖的地下情报工作是我党情报工作最成功、最模范的事例。  相似文献   

15.
1915年9月的一天,一个男婴在凄风苦雨中降临在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桃花乡的一个贫农家中,父亲给他取名王文善。如果上溯族谱,王文善的父亲还是成吉思汉的后裔,但是这种“贵族”血统并没有给小文善带来幸福和快乐。王文善的童年饱尝着饥饿和寒冷。到了9岁那年,文善不得不为生计去给人家放牛,13岁时当了地主家的长工。王文善自小性子刚烈,仇恨土豪劣绅对穷人的压榨。他常常盼望自己快点长大,出去干一番事业,为穷苦人出口气。1930年,赤色风暴势不可挡。王文善的家乡来了红军。一名姓詹的中共地下党员给他讲了许多闻所未闻的道理,…  相似文献   

16.
略论“以人为本”的情报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以人为本”的含义随着“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在企业经营、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中的流行,“以人为本”作为一条重要的原则与理念已经被演绎、应用到社会各个方面。那么“以人为本”的含义是什么呢?它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以什么“人”为本?具体到情报工作及情报学研究上来,其所指的“人”应该包括情报工作人员、情报及情报学理论研究者以及情报用户。情报工作人员是指主要从事情报工作并为情报用户提供情报服务的工作人员,他们负责具体的情报搜集、整理、分析、综合、评估并提供利用。情报及情报学理论研究者是指主要从事情报学…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情报工作,在建党之初就运用情报思维与敌人展开较量。1921年,上海租界军警以信息窃取和搜检、巡逻为手段秘密监视革命活动,中国共产党以反侦察和保密、转移等方式成功反制敌对势力的迫害,使星星之火得以燎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下的情报工作肩负保卫政党安全、服从战略战争的双重任务,从无到有、浴火重生。李克农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亲历者,也是党的情报理论的缔造者。  相似文献   

18.
1939年3月18日,毛泽东在刚刚成立的中央社会部讲话指出:"我们要消灭敌人,就要有两种战争:一种是公开的战争,一种是隐蔽的战争。隐蔽的战争,有战略的进攻,打入敌人的内心;也有战略的防御,保卫自己。要打败敌人,须内外夹攻,所以两者都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延安时期成立的中央社会部是党的情报保卫工作机关,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期间,他们通过派遣大批情报工作人员深入日伪、国民党内部,成功获取了很多重要情报,同时,他们也充分运用各种情报工作手段,在电讯情报方面发挥了特殊的"打入敌人的内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卡尔逊(1896—1947)是中国人民的挚友,抗战前就开始在中国工作,曾任美国驻华大使馆参赞。他1915年入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1927年作为美国海军陆战队情报官员首次来华,1933—1935年卡尔逊在美国驻北平公使馆卫队中做情报工作,并学习汉  相似文献   

20.
孙宝云  齐巍 《保密工作》2023,(12):65-67
<正>美国《国家情报战略》是指导未来4年美国情报工作的最重要纲领性文件。自2005年发布首个战略以来,历届政府均发布《国家情报战略》,为未来情报改革指明方向。2023年8月,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发布第5份《国家情报战略》。与上届政府发布的战略相比,新版战略既继承了传统形势任务分析的叙事模式,又实现了战略文本结构的创新,突出目标导向,全方位加强情报力量建设。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情报界和《国家情报战略》的新变化,厘清美国情报战略目标和方向,为做好我国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