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周恩来的一生中,1939年春的皖南新四军军部之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时值国民党政策的重点从对外转向对内,实行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转变时刻;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的历史关头;新四军的发展遇到严重阻碍。周恩来此行,代表党中央,确定了新四军的战略方针,初步改善了新四军主要领导人项英与叶挺之间的关系,加强了新四军领导层的团结。在此后一年多里,新四军从2万多人迅速发展到9万多人,为坚持大江南北的游击战争、巩固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自1939年到1940年,中共中央逐步确定并贯彻发展苏北的战略。蒋介石先令江北新四军移至长江以南,后又让黄河以南的中共部队全部调到黄河以北,并命令安徽省主席李品仙和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合力"围剿"新四军。新四军向苏北发展中的国共较量,既有军事层面的磨擦冲突,更有政治层面的运筹帷幄。中共方面基本能克服不同地域和军政负责人之间的意见分歧,保证战略的协同性。蒋介石本人对苏北的重视程度不够,敌后国民党军亦各自为政。新四军向苏北发展过程中的国共较量,显示双方合作局面虽已危机重重,但在抗战大背景下仍勉力维持,映射出1940年国共关系的基调与底线。  相似文献   

3.
正空军原作战部副部长曾幼诚将军在福州军区任职期间,曾提到一个有趣话题,就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战区的江南猛虎——华南虎。1944年冬天,在新四军第7师担任侦察参谋的曾幼诚参加了一次救援美军飞行员的行动。在他们歇宿的兵站不远,有一个日军据点,新四军都是大摇大摆地过去,根本不把日本人放在眼里,这件事就和老虎有关系。  相似文献   

4.
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分别在华北和华中敌后作战。随着日寇扩大侵略及其打通南北战场的推进,以敌后为主要作战区域的八路军与新四军也有了实现战略连通的必要和机会。经过规划和争取,首先在苏皖地区实现了线的连通。再经过扩展,终于在抗战胜利前夕实现了八路军、新四军由线及面的连通。发展苏北和发展河南的战略举措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八路军、新四军的连通,对于中共的抗战布局和整个抗战的结果来说,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晓泮 《党史博览》2005,(12):42-44
抗战时期,在湖北、河南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战斗着英勇的新四军五师。这支部队的主要领导人,就是曾担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李先念,至今许多老同志还习惯地称呼他为“李师长”。对这支部队的起源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还有刘少奇、朱理治、郑位三、陈少敏等,但作为李先念的得力助手,为新四军五师和鄂豫边区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建立了卓著功勋的是时任该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的任质斌。李先念在晚年时几次提出,要写一篇文章,把任质斌对新四军五师和中原军区的历史贡献反映出来,并要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李先念的这个心愿,道出了他们两人之间志同道合…  相似文献   

6.
1940年10月6日清晨,黄桥大战正酣,新四军胜利已成定局。此时,李明扬急急忙忙找黄逸峰恳谈从速成立中间部队之事。原来,李明扬、陈泰运为了保住各自在苏北的势力,不致被实力仍雄厚的韩德勤吃掉;而新四军力量强大,苏北局面李、陈也不能左右,便希望建立一支中间部队驻在李、陈部队与新四军控制地区之间,作为缓冲,以保证今后“和平相处”。同时,他们想依靠黄逸峰委员与重庆方面和新四军方面加强联系,稳住局势,以便左右逢源,再图进取。黄逸峰及时请示陈毅,得到批准和支持。经黄逸峰与新四军和李、陈三方协商同意,于194O年10月I…  相似文献   

7.
辽宁籍的新四军卫生部副部长宫乃泉与新四军卫生部部长崔义田,不但是同乡,又都是辽宁医学院毕业生,抗日战争初期参加新四军,在新四军卫生系统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我县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室内有他们当年的工作照片及几件医疗器械。《盯眙县卫生志》较详细地记述了这两位老白衣战士的动人事迹。宫乃泉,1910年生,辽宁省营口市人。他毕业于辽宁医学院,1937年11月参加了新  相似文献   

8.
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四军丧失了在全国抗战中的合法政治地位,华中国共两军关系从此破裂。但新四军仍坚持不懈地开展对国民党军的统战工作(又称“友军工作”)。本文侧重探讨了新四军“友军工作”的特殊环境、工作方针的确定、实施情形,并论述了这一工作的特点。关于皖南事变后的新四军“友军工作”的研究,历来为人们忽略,本文通过对这一特殊问题的探讨,揭示了新四军在抗战中,顾全大局,对国民党军所一贯坚持的团结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9.
皖南新四军转移问题,与苏皖地区的局势发展密切相关。项英曾两度尝试东移苏南,但为了维护中共中央发展华中的大局,且苏南局势发生变化,东移方案被迫搁置。此后,因皖东新四军无法收复无为,划界谈判前后国共博弈激烈,加之苏北局势复杂动荡,皖南新四军在转移问题上屡有反复,并最终遭遇挫折。透视此中的多方互动,可以发现抗战时期中共平衡整体与局部利益的艰难、新四军内在多元格局造成的战略协同问题,以及国共关系在微妙平衡下的多重走向。  相似文献   

10.
从"联抗"司令员到"联抗"党委书记 1940年10月6日清晨,黄桥大战正酣,新四军胜利已成定局.此时,李明扬急急忙忙找黄逸峰恳谈从速成立中间部队之事.原来,李明扬、陈泰运为了保住各自在苏北的势力,不致被实力仍雄厚的韩德勤吃掉;而新四军力量强大,苏北局面李、陈也不能左右,便希望建立一支中间部队驻在李、陈部队与新四军控制地区之间,作为缓冲,以保证今后"和平相处".同时,他们想依靠黄逸峰委员与重庆方面和新四军方面加强联系,稳住局势,以便左右逢源,再图进取.黄逸峰及时请示陈毅,得到批准和支持.  相似文献   

11.
从《新四军军歌》看铁军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四军军歌》热情讴歌了新四军所走过的光辉战斗历程和光荣的铁军精神。文章从《新四军军歌》歌词蕴涵的内容结合新四军的历史,归纳了新四军的铁军精神,就是艰苦奋斗、一往无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紧密团结、顾全大局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刘学礼 《党史文汇》2013,(11):19-23
新四军是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方红军游击队发展而来,其名称存在的时间为1937年10月至1947年1月。先后由叶挺、陈毅任军长,后组建为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对于新四军的抗日情况,中外历史资料都有很多记载,国共双方编写的军史、党史,国外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等都有论述。实际上,新四军的抗日环境相对八路军来说更为艰难困苦,因为其活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曾是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区域,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顽固派,担心中共领导的新四军的发展壮大会影响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们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的兵站建设主要包括兵站领导机构建设和兵站线路建设两个方面。新四军建立后,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兵站领导机构,军部成立了总兵站,其下建立了若干派出所,各支队也建立了兵站组织。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军部,兵站隶属供给部领导。在兵站线路建设上,于华中各根据地之间建立了战略兵站线,在根据地内部建立了基地兵站线路,在根据地与敌占区之间建立了秘密兵站线。新四军的兵站建设为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运输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新四军组建后,军长叶挺和副军长项英之间逐渐出现了矛盾。叶、项是新四军主帅,主帅不和就会影响部队的稳定和发展。鉴于此,中共中央派周恩来前往调解叶、项矛盾,周恩来为此作出了一系列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新四军与日军之间的经济战,是新四军对敌斗争的一项重要内容.日军"以战养战"侵华政策的失败,客观上就宣告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必然失败.  相似文献   

16.
刘勉钰 《党史文苑》2011,(15):32-36
曾山与黄道都是江西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分别是赣西南和赣东北苏维埃运动的先驱。他们也都是新四军的创造者和早期领导人,共同为创建新四军作出了重要贡献,并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协助项英、陈毅进行南方游击队的下山集中和改编为新四军的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经过国共双方的多次谈判达成协  相似文献   

17.
福建是新四军的故乡。1938年初,坚持了3年艰苦卓绝游击战争的福建红军游击队根据党中央的命令,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5000多名八闽健儿与南方其它省区的红军游击队一起,汇成了一支铁军。他们转战大江南北,出入枪林弹雨,为抵抗侵略,保卫祖国立下赫赫战功! 今天,这一代战土还健在的已经不多了,都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本来,他们完全可以在儿孙绕膝中轻松地安度晚年,但他们雄心犹在,锐气不减。1987年,老战士们成立了“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1988年,研究会创办了《战争年代》会刊;1990年,组织了“新四军老战士宣讲团”;1991年,被省社科联评为“先进学会”;1994年,被省民政厅评为“先进社会团体”;1996年,组织  相似文献   

18.
《新四军军歌》热情讴歌了新四军所走过的光辉战斗历程和光荣的铁军精神.文章从《新四军军歌》歌词蕴涵的内容结合新四军的历史,归纳了新四军的铁军精神,就是艰苦奋斗、一往无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紧密团结、顾全大局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的兵站建设主要包括兵站领导机构建设和兵站线路建设两个方面。新四军建立后,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兵站领导机构,军部成立了总兵站,其下建立了若干派出所,各支队也建立了兵站组织。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军部,兵站隶属供给部领导。在兵站线路建设上,于华中各根据地之间建立了战略兵站线,在根据地内部建立了基地兵站线路,在根据地与敌占区之间建立了秘密兵站线。新四军的兵站建设为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运输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王传厚 《党史纵览》2008,(12):54-54
抗日战争时期.安徽是新四军的集中地和出征地.也是抗日的主战场以及华中抗战的领导中枢.为全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抗击日本侵略的艰难岁月中.有数十万革命志士和新四军将士在安徽这块热土上战斗过.很多人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为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了宣传新四军的光辉历史.全面准确地反映革命先辈们的英雄形象和丰功伟绩.用他们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质教育后代.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决定编辑出版《安徽新四军人物》丛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