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和谐、统一、舒适成为当今城市生活的主旋律。市民对自己城市的生活便利、生存安全和生态良好的期许是必然的。满足市民的这些要求,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在新一轮的城市化过程中,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集聚集约、功能配套、特色鲜明、区域协调的城市发展格局,就必须贯穿人本理念,即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过程中,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脱节现象已经成为一对比较明显的矛盾,这在城市新区建设和工业园区的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产城功能融汇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城市化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在新一轮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双轮驱动”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是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基于土地的二元所有制结构和城乡二元化社会管理方式所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城中村的村民既生活在城市的街道中,又遵循着乡村的生活法则。二者统一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又蕴藏着内在的冲突与矛盾,引起城中村治安纠纷的纷扰与多发。笔者认为,新时期我国城中村治安纠纷具有高发性、突发性与群发性的特点,治安纠纷解决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应当是化解矛盾,而不是制造斗争。通过促进治安纠纷的合意解决,以实现城中村政治进步、经济发展、社会繁荣,这应成为建设和谐警民关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但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城中村却因为他自身的特点而与城市的生态文明发展相违背,严重影响了城市化的发展。城中村的生存方式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很大,要改变城中村的生存方式,就要寻求对城中村居民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改变,让他们逐渐融入到现代城市的生存方式中,逐渐使城中村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过程中,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脱节现象已经成为比较明显的矛盾,这在城市新区建设和工业园区的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产城一体化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开发区建设的有效途径。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城市化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在新一轮新型工业化和开发区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双轮驱动”,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城市化与村民市民化紧密联系,后者是前者的根本。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体利益矛盾,失地农民保障,养老状况堪忧,补偿标准过低,身份转化困难。城中村改造的关键在于村民失地后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为市民,但事实表明城中村改造后的居民虽然不再是农民但并没有能够融入到城市进而成为市民,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变为城市边缘人。村民变市民需要多管齐下:拆迁政策需配套,民宅与城市同步,农民需脱胎换骨。  相似文献   

7.
城郊工业化、城市化在我国方兴未艾,但它所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征地补偿与失地农民”问题,“城中村”及“村改居”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8.
杜彩霞 《理论前沿》2001,(22):19-20
农业要实现现代化需要三化并举 ,即 :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城市化水平低于工业化已成为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推进农村城镇化是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抉择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是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在城市内仍保留农村体制,并呈现农村面貌的地域。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迅速进入城市化大规模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集聚各方合力推动其发展,政府在其中无疑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肩负着重要的使命。然而当前我国“城中村”改造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重大战略抉择,却面临着种种困境和局限,特别对政府的角色定位和职能体现提出了更高诉求,迫切要求政府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实现城市有条不紊、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阶段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改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以昆明市“城中村”改造为例,可概括为:一是“城中村”改造中存在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二是“城中村”改造中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因素;三是“城中村”改造中维稳的思路与对策.“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只有本着以人为本,坚持发展、稳定一起抓,坚持统筹考虑、综合治理,才能将可能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遏制住,有效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诸多城市政府主导的城中村改造,是直接涉及到许多普通公众特别是社会弱势公众基本生活权益的重大问题。不少城市在城中村改造中存在公共伦理缺位的不良倾向。因此,在清醒认识城中村的产生和存在是对政府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缺位的弥补的前提下,城市政府应在城中村改造中承担起公共伦理责任,以良好的制度设计保障失地农民和进城农民共享城市化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旺盛发展时期,把握好工业产业布局与城镇建设协调发展是关键。本文探讨了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需要考虑的几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污染的产生量大幅增加,城市对污染的处理力度也在加大,人们普遍关心的城市环境到底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呢?以安徽城市近十几年的数据为例,客观评价近年来城市环境随工业化、城市化的变化情况,对我们所生活的城市环境有一个客观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加快推进,不少城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城中村,原有农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转变为新的城中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我国经济、社会正经历转型发展,城中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也仍处于探索之中,发展过程面临诸多困难,原因也是来自多方面的。因此,需要政府、村组织和社会等治理主体共同施策,形成多元共治的治理格局助推城中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广西南宁市X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是当下城中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缩影,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选取作为分析样本有助于对这个问题的研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化的现状表现为城市化总体水平不高、城市化发展不均衡及二元城市结构。我国城市化有待进一步发展 ,这是由城市化发展规律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要实现城市化发展战略目标 ,必须选择正确的战略模式 ,在政府的调控下由市场推进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发展文化消费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 恩格斯把人们的消费需要划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从需要满足的次序来看,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人们总是先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然后逐步满足较高层次的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主要是精神文化消费需要.所以,人类消费需要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生存资料需要所占比重相对降低,享受和发展资料需要所占比重逐步提高;物质消费比重相对降低,精神文化消费比重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城中村是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有现象。作为城市中的“异质体”,城中村在人口构成、文化环境、建筑居住、生活方式、行政管理等方面与周边城市社区有着明显差异,往往成为城市中诸多不稳定、不安定因素的收容地,沦为城市中易受罪犯侵扰的“脆弱地带”。城中村作为城市犯罪空间盲区所具有的空间特质是城中村城市犯罪的防控策略构建的依据,即:以“人”为出发点的犯罪防控策略;以“空间”为出发点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9.
城市管理工作是构建和谐乐山的重要战线,当前城市管理中"城中村"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日趋突出,市政基础设施条件仍然落后,城市环境保护问题日益严重,社区城市管理依然薄弱.为此,城市管理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城中村"的改造,推进我市城市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发展条件,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推进城市化建设是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需要。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工业化主要表现为农村工业化 ,但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进程却比较缓慢。“十五”至 2 0 10年期间 ,我们应当选择有利于将工业化和城市化结合起来一同推进的战略 ,在改革、开放和开发中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