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政是国家存在的物质基础,税收不但作为国家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国家依靠的主要经济杠杆,国家可以通过税收来调节经济的的运行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并且实现其公共设施的建设,增加居民的社会福利,通过个人所得税的调整调节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缩小分配上的不公平,但在几个世纪以来,学者对"税收"和"凭什么收税"的争论从没停止过,本文尝试从财政思想及其发展来探讨一下税收是什么,税收的依据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读者     
《南风窗》2008,(1):6-6
税改:要找个合理的支点(2007年12月下《分税制走到十字路口》)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税收,就是经济社会的杠杆,也是社会再分配的杠杆。不同的支点,决定了不同的结果。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中央政府的财政汲取能力,也由此引发了"分灶吃饭"后中国地方财政尤其是县以下财政的窘迫状况。不可回避的现实就是:分税制十多年,中央财政持续大幅度增长,地方财政赤字日趋增大;土地出让收入成为地方财政重要来源,社会贫富  相似文献   

3.
中国税收:应流道德之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炜光 《南风窗》2010,(2):44-47
税收、财政应该是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的核心议题,为什么花费大量资金开"两会",主要是为了审议财政、税收、预算,这才是人大、政协的"正业",最核心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媒体     
《南风窗》2012,(25):16-16
01中国地方政府另觅"收入"美《大西洋月刊》11月21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部分地方政府试图向企业征收"过头税"以抵消减少的收入,转嫁开支重负。虽然今年前3季度公共收入增长速率远超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的增长,但相比2011年同期的29.5%和2010年的22.1%明显下降,只有10.9%。对此,地方政府没有相应地采取紧缩政策,合理化资产负债表,而是拆东墙补西墙以掩盖赤字开支。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当国家"办大事"财力不支时,就难免向地方财政  相似文献   

5.
张光 《南风窗》2012,(4):73-75
中国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究竟是收入,资产,还是负债?关键是如何使用,是转换为有效的资产,还是用于无效的开支,形成地方政府的负债。实际上,中国的土地财政已陷入不可持续地透支未来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始于2003年的房地产黄金10年,走过暴涨时代,已经走到了强弩之末。调控政策在一次次沦为"空调"后,人们的希望也一次次被熄灭。房地产调控进入了滞胀时代,传统政策基本失灵。10年,房地产领域是一场政府和资本的盛宴,地方政府公司化,土地财政成了最主要的收入,房地产商和政府利益绑定,共享饕餮。  相似文献   

7.
短语     
《工会博览》2010,(14):11-11
中国的劳动力正从无限供应转为有限供应。笔者认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必定产生更大的通胀压力。 过去十年中,中国劳动力的收入总额占整体经济的比例大幅缩水,目前可能不足40%。今后十年,劳动力收入占整体经济的比例将大幅增加,可能达到55%~60%。美中不足的是,劳动力收入占整体经济比例的正常化将导致每年产生5%,甚至更高的通胀率。  相似文献   

8.
私有化的基本原理20世纪80年代国有工业私有化的最初提议通常是一种对“国家财政危机”的实用主义反应——萧条使税收减少,从而给政府带来财政压力,失业迫使救济金和社会保障支出上升。出售盈利企业中的国有股份,然后再出售整个国有企业,可获得大量资金,从而解决政府的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9.
曾东萍 《南风窗》2011,(5):47-49
预算外收入一度相当于甚至超过预算内收入,成为政府收入的半壁江山,号称"第二财政"。在过去很长时间,预算外收入都游离于人大和公众的监管视野之外,成为一笔看不清道不明的糊涂账。  相似文献   

10.
财政援助与税收优惠是世界各国政府扶持和保护中小企业的普遍做法。政府的政策虽然不能代替市场自身的资源配置,但有效的引导加上有限的扶持,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商业性资金的介入,能在相当程度上减轻企业负担,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 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援助 为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发展资金匮乏的难题,发达国家的政府根据使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及社会某些方面充分发挥作用的既定目标,制定了各种扶持政策与资金援助计划,且列入政府的年度财政支出预算中,鲜明地体现出政府的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2016,(7)
正收入减少压力巨大,支出需求压力增强,两相挤压之下,正是考验政府的经济调控能力和资金配置能力之时。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关于201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并批准了2016年中央预算。财政报告一向是每年全国"两会"的重头戏之一,是对过去一年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乃至经济运行情况的回顾,也是对接下来的一年政府收支和财政政策的具体规划。  相似文献   

12.
各级政府重分财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之已有10年的分税制大大增强了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这在去年的SARS危机和今年的宏观调控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但“中央主导型”的改革取向,客观上加剧了地方治理困局。尽管中央已经采取诸如逐步取消农业税等措施改善民生,通过法律形式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赋予地方一定的税收立法权,改“市管县”为“省管县”等制度性变革的呼声仍不绝于耳。由于呼声仍然存在争议并涉及到整个国家的体制,因而在2005年难有实质性的进展。但各种社会问题的压力会促使各地出台一些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的措施。首先要通过法律形式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其次,在税收立法权主要集中于中央的前提下,赋予地方一定的税收立法权。第三,合理划分地方政府的级次。如果说,上次税改主要是在税权上做文章,这次税改的核心则是较为全面的税制创新。  相似文献   

13.
邢少文 《南风窗》2010,(24):72-74
在目前这种高投入、参与投资的发展模式下,房产税是解决不了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冲动的。而一个现实的难题是,在目前财政预算透明度不强的情况下,如何确保税收返还于比如廉租房、医疗、教育建设等公共利益支出?  相似文献   

14.
张再金 《南风窗》2013,(13):33-35
经过10年的酝酿,房产税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初步就绪。在舆论方面,经过10年的讨论,房产税的改革已经被大体默认,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房产税改革推出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调控房地产市场。房产税的改革目标一直很清晰,就是将其培育为地方的一项稳定的收入来源,逐步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遏制地方政府经营土地的冲动,鼓励地方政府从关注经营城市转向提供公共服务,为城市居民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房产税所增加的税收收入对地方政府的吸引力不够,相反,地方政府所顾虑的是,房产税可能冲击当地的房地产市场,从而影响房地产相关的其他税收收入以及土地出让收入;征收房产税可能面临纳税人的抵制以及由此引发的不稳定风险,也使地方政府对房产税避之不及。  相似文献   

15.
程默 《南风窗》2008,(19):69-71
许多地区的地方财政"退化"成名副其实的土地财政,地方政府退化为"房地产商的附庸"。这一局面的形成要从分税制说起,因为分税制是土地财政的根源。而最新的财税体制改革不仅没有朝着"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方向演进,反而在"强干弱枝"的路途上越走越远,地方政府收入与支出的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10,(19)
<正>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8月24日表示:"要进行税制改革,重新设计我们的税种,重新设计我们税收的分享比例,重点是要健全地方税的体系,增强地方财政收入的能力,要赋予省级政府适当的税政管理权限。"这是新一轮税制改革的一个信号。其中,增强地方财政收入的能力受到普遍关注。舆论一般认为,增强地方财政收入能力,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出现了问题。土地财政恶化是地方财政风险的重要诱因,也是中央政府开  相似文献   

17.
<正>多支柱的养老保障制度已被世界各国政府、学者、普通群众所认可并接受。典型国家的个人养老金计划发展拥有成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如下:一、政府支持,立法先行,市场运作美、英、法、德等多个国家都是立法先行。美国1974年《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中明确设立个人退休账户(IRAs);1978年《税收法》设立"简化的员工养老计划(SEP)";1986年《税收改革法案》设立"工薪减税简易雇员养老计划(SARSEP)";1996年  相似文献   

18.
转移支付何以解救县乡财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中央买单县乡财政困难是一个老话题了。有一段顺口溜在基层政府颇为流行:“中央财政喜气洋洋,省市财政勉勉强强,县级财政拆东墙补西墙,乡镇财政哭爹叫娘。”这段话在说明各级政府财政状况的同时,也含蓄地指出了造成县乡财政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不是因为收入减少了,而是因为中央“拿走”的太多了。这主要是指自1994年中央与地方实行“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央按照固定的比例(75%)上收了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增值税(国税),留给地方的是一些规模较小、征收成本较高的小税种(地税),前者被叫做“西瓜税”,后者被叫做“芝麻税”。十多年…  相似文献   

19.
刘海波 《南风窗》2012,(12):75-77
欧美目前的印钞是将货币发行作为财政手段,为了不出现通胀让本国社会承担,必然将所印钞的货币变成本国之外的资产,中国成了承接地。改革基础货币发行体制已经迫在眉睫。1995年3月通过、2003年12月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9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表面看  相似文献   

20.
农民的收入和负担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是农业政策的核心问题。一般而言,凡是涉及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都与农民的收入和负担问题相关,对这一问题也应该从综合的角度整合各种相关办法加以解决。就政府而言,在众多涉农政策中,财政政策是与农民收入和负担直接相关的。财政是从农民中汲取,还是给予农民收入以支持,直接体现着政府和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