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中国梦"的提出及其实现路径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后,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他再次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全面、详尽的阐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随后,"中国梦"迅速成为学界热议的一个话题,也成为引领我们前进与发展的一个新标杆。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中国梦的"核心内涵是中华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新的历史时期,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时代生命力,加强对企业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企业家将自身成长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脉搏相结合,有助于引导企业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更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科学把握当今文化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宽广视野,做出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为新时期新阶段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全面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担当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责任,奋力开创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二者有共同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力量支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要吃透理论,重在实践。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化复兴与中华民族复兴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直接目的是再创中华文化辉煌,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落脚点在于富民强国。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基于文化强国视阈,考量新形势下中华文化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探寻中华文化复兴策略,对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均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既是民族复兴之梦,也是国家现代化之梦。离开全面的、完整的和高度的现代化,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就不会完整,现代化可以说既是近代以来的"中国梦"的目标指向,又是实现路径。因此从理论意蕴、人文关怀、实现路径和时代视野的角度,探讨中国梦对未来中国现代化的理论价值,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贯通传统文化基因与现代文明精神,兼顾生产力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探索出中国特色的文明发展之路,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尤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文化承担着新的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使命,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价值的发掘。通过对中华民族创造的独特文化的领悟,诠释了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中华传统文化之元的合和精神,以及核心支柱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指出,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有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积极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使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在当下建设文化强国的总布局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础而关键的一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切入点,追根溯源,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植根于其中的肥沃土壤,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文化的价值证明了复兴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从多个角度探索了复兴传统文化的路径。旨在通过本文引起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建设文化强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自信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精神支撑。基于马克思文化批判的视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文化自信的根由在于它展现了中国必将实现国家复兴的民族信心、体现了承继中国红色基因的革命自信、彰显了中国能够"弄潮儿向涛头立"的时代信心,更在于它使中国领航核心——中国共产党的从容治理全面展现出来。深入和系统把握文化自信何以能够坚定支撑中国实现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有助于我们在新征程中不断有新作为。  相似文献   

11.
2012年,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讲话时首次提出"中国梦"这一概念,之后他多次对中国梦进行阐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鲜明提出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而要实现中国梦,就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立一种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就是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  相似文献   

12.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是实现民族复兴之中国梦的重要途径,是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有力手段。要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国红色文化、西方优秀文化等文化软实力构成要素进行整合和优化,并融入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来。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坚持以人为本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明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三祖文化"是民族大团结、大融合、大发展的文化,其与凝聚中国力量是一脉相承的。弘扬"三祖文化"不仅可以增强华夏儿女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更有助于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之梦。没有海峡两岸的统一,中国梦就无法真正实现。中华文化是两岸共同的精神家园,也是两岸共圆"中国梦"的核心精神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理念相通,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引领。中华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衔接,不仅为社会主义社会所认同,还要为整个中华民族所认同,对一切爱国人士和民众起到引领作用,也才能为两岸四地同胞和海外华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和"的内涵与民族复兴的"文明依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依托.在世界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中,我们要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和"的内涵,对中国传统文化扬其精华弃其糟粕,参与构建中华民族复兴的"文明依托",推进"文化复兴"的大工程,抵制文化的隔绝和霸权,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宽容.  相似文献   

16.
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的根基,也是助推新时期海外统战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大一统"思想铸就了中华民族"团结合作、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当代升华为伟大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民族复兴的重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着眼于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是民族复兴之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实现"中国梦"需要当代青年正确认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树立民族复兴的伟大信念,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统一起来。实现"中国梦"需要青年立足中国实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需要青年传承中国精神,勇于承担历史责任,在艰苦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8.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论述,必须准确把握中国梦的重大意义、基本内容、本质属性、实现路径和根本保障,充分认识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信中华民族必将因自身厚重的优秀传统文化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边屯文化是指迁徙屯居边疆民族地区的各族人民,千百年来在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繁荣边疆、保卫边疆历史进程中,形成以中原文化为核心,以边地区域文化为依托,融汇当地和周边各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典型屯垦戍边实民文化特点的一种综合性文化现象。对于永胜县乃至云南来讲,必须充分认识到边屯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弘扬边屯文化有助于动员各族人民谱写好中国梦云南新篇章。  相似文献   

19.
共同的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既体现了个人理想与民族理想、社会理想的有机统一,又以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为目标指向。在全球化趋势日趋增强的时代背景下,只有牢固树立并不断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持久和谐、共同繁荣的"世界梦"的实现才会得以巨大的力量支撑。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青年大学生是"中国梦"的重要后备军力量,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各种教育载体,发挥新媒体作用,坚持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构建家庭、社会、校园多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以推进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心中的落地生根,使其成为引领社会前进的"新引擎",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