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诉讼”与“时效”搭配成一个词组违反逻辑规则要求。“诉讼时效”并不能准确无误地表达立法者的意图。如果在中国民法中建立统一的时效制度,称其为“消灭时效”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质疑公民环境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徐祥民  张锋 《法学》2004,(2):68-74
公民环境权论者所述的以对环境要素和环境功能的使用为内容的环境使用权 ,都可以归入财产权和人身权。设计这种权利的后果是必然造成环境生活使用权和环境生产使用权的矛盾 ,从而使公民本来享有的健康权、生命权失去原有的优势地位。按照用法定界限解决环境生活使用权和环境生产使用权之间矛盾的逻辑 ,导引出的结果是 :行政法律关系对两种虚构的使用权之间关系的取代。国家环境管理权的介入即取消了公民的环境生活使用权 ,也把环境的生产使用权变成了依据行政法律所负有的义务。运用以环境要素和环境功能为内容的环境使用权 ,无法实现对整体的环境和人们日常生活领域之外的环境要素、环境功能的保护。在公民环境使用权和以这种权利为核心内容的公民环境权的基础上 ,无法建立完整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某些从事政法实际工作或法学理论工作的同志在提及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时,往往习惯于将其划分为“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两类。他们认为,国家权力机关对“一府两院”执行宪法和法律所进行的监督就是“法律监督”。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第一,这种观点缺乏明确的法律根据。我国人民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这是由我国宪法第129条和检察院组织法第1条明确规定的,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人  相似文献   

4.
崔广平 《河北法学》2002,20(1):129-132
我国许多法理学者认为 ,法的价值是法对人的需要的满足。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不仅曲解了马克思原著 ,使法的价值失去了客观依据 ,变成了良莠不齐的纯主观性的东西 ,而且可能在实践中造成危害。法的价值是衡量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处于良性状态的尺度。  相似文献   

5.
《法学杂志》一九八五年第六期刊登了一篇题为《对〈被告人上诉引起的重审不得加重被告人刑罚〉一文的质疑》中所提到的“对被告因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不得加重被告的刑罚”,实际上指的就是刑事诉讼法中的“上诉不加刑”原则。这个原则是由资产阶级首先提出来的,最早见于一八八○年法国刑事诉讼法典,以后在大陆法系的许多国家也都作了类似的规定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吸收了资产阶级立法的一些精华,也把上诉不加刑作为一项诉讼原则规定在刑事诉讼法典中,是为了保护被告人的上诉权,完成刑事诉讼的任务。但由于有的被告人对  相似文献   

6.
公民概念之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寻公民概念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轨迹、分析普遍意义的公民概念 ,对于我们当今领略宪法意义上的公民之精神极为必要。从古希腊与城邦一体的公民、古罗马时期公民的政治身份与民事身份的剥离、中世纪臣民意识的泛滥、市民阶层的悄然兴起 ,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公民概念的个人理念凸现以及现代国家之公民概念外延法定、内涵趋于泛化的发展历程表明公民概念始终以政治权利为核心。  相似文献   

7.
公民教育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振旗 《河北法学》2008,26(1):59-61
公民问题历来就是政治和教育的核心问题。通过教育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历来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公民教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关于什么是公民教育这一问题,中外学者见仁见智,看法各异。在对公民资格和公民阐释的基础上,对公民教育概念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8.
每一次灾难事故,都是一份试卷,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智慧和执政能力,更考验着民众的实际地位。信息及时、公开、透明,有助于次灾害的发生。延误时机,传言满天飞,最终被葬送的不止是政府的公信力,同时也伤害了民众的心。面对灾难事故,汶川大地震时期,允许国内外媒体采访,新闻报道不受约束,最终赢得了世界的尊重。然而,不是每一次灾难事故都能做到信息及时的公开透明。有的地方,甚至以威胁、拘留网民为能事,试图实现舆论一律的梦想。舆论一律,意味着万马齐喑,只有官方一种声音。舆论一律,取缔了公民和媒体的质疑权,有的只是被动接受定论的义务。有时,在舆论尚未一律之时,官方发布的信息被作为定论强迫别人接受,不允许别人质疑,违者就要动用暴力手段"处理"。无法消除公众的质疑,不能  相似文献   

9.
“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与“社会保险(social insurance)这样的词语,从字面上讲对中国的老百姓已不陌生,尽管他们不熟悉有关制度运行的机制。据笔者调查,事实上这两个词容易混淆,所以从根源上来探究是十分有意义的。“社会保险”是19世纪80年代德意志帝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最早提出的内容广泛的方案,向工  相似文献   

10.
通常给法下的定义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规范)的总和”。我认为,定义中“总和”一词欠妥。“总和”一词,在“词典”中解释为“全部加起来的数量或内容”。试问,定义中“总和”是指那些“行为规则(规范)”加起来的数量之和呢?还是指它们的内容所组成的整体呢?如果指前者,那么“法”仅仅是个“数目”的代名词,这不仅没有意义,也同定义中的其他定义项相矛盾。如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司法机关”应包括哪些机关,人们看法不一。有的同志认为,司法机关专指审判机关;有的同志认为,除了审判机关以外,它还应包括公安、检察机关;还有的同志说,司法行政机关也是司法机关;个别同志甚至把法律顾问处、公证处也列为司法机关。笔者认为,“司法机关”这一机关名称的提法不科学,理由如下: 第一、“司法机关”这一提法缺乏宪法和法律依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也对国家机关进行了科学分类,规定了各种机关的性质和权限。我国建国以来,先后制定的四部宪法,尽管在文字上有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禁放烟花爆竹的问题 ,已经说了好多年了 ,也立了法了。但在这些年里 ,有关部门从“言禁”到“严禁” ,又从“严禁”回到“言禁” ,折腾了几个来回 ,似乎也“眼开眼闭”了。于是 ,法律上“有条件”地禁止 ,老百姓“有条件”地燃放 ,也只能是最合理的选择了。然而 ,就在这种“合理性”选择之下 ,燃放烟花的烈度越来越大 ,烟花的杀伤力也越来越厉害 :手炸断了 ,眼炸瞎了 ,终于还弄出脑袋被炸飞的事件来了。人们这时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乐极生悲 ,弄出人命 ,似乎不好责怪政府。自己买的 ,自己放的 ,若挨炸的是别人 ,还可以另当别…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顶风作案”一词常见于有关惩治违法乱纪行为的通报、布告和文章中,由于“顶风作案”而受到“从重处罚”的不乏其例。昔日闻知此类消息也曾每每击节称快,如今细思之,反而生出了些许忧虑。  相似文献   

14.
质疑“帝王条款”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自民法通则规定诚实信用原则以来 ,“帝王条款”之说日益盛行 ,因梁慧星、徐国栋两先生鼎力拥戴 ,信者从者如云 ,几无不服诚信原则的帝王之尊。然查诚实信用原则 ,原为一小吏 ,栖身于德国民法典的债之履行 ,瑞士民法典、日本民法典、台湾地区民法典虽提升其为民法基本原则 ,但亦未冠之以现代民法最高指导原则 ①之名 ,何以有今日之身价 ?梁慧星先生答曰 :“诚实信用原则的实质在于授予法院自由裁量权。”②这就有问题了。首先 ,诚实信用原则能否授予法院或法官以自由裁量权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法官之作用不一 ,人所共知 ,但一般认为 ,自…  相似文献   

15.
据1月25日《华西都市报》报道,四川女子监狱为调动罪犯的改造积极性,今年春节将对近百名罪犯采取“奖假”制度,让她们能够与家人团聚。能够享受如此“待遇”的条件有二:一是改造表现一贯好;二是原判有期徒刑已执行二分之一以上刑期。对符合“条件”的罪犯,监狱方面将按一定比例对其实施“奖假”,假期长短根据罪犯家庭住址而定,一般为三至五天,最长不超过七天。报道还称,“去年春节”监狱就已经为110名罪犯实施了“奖假”。对于监狱“为了调动罪犯的改造积极性”而采取的“奖假”改革举措的良苦用心,显然是无可非议的。然而,监狱作为刑罚的执…  相似文献   

16.
前些时因公出差在长途汽车上,与一退休职员模样的老年老者邻座,斯人阔论时事,。若悬河,唾星四溅。静听其言中心论题就是一个一“国耻”论。其论锋直指国家现行的两项对外开放政策,即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劳务输出。其理论根据有两条,一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就是当年帝国主义国家强占香港、澳门故事的重演,并与西方列强的在华租界相仿佛。二日国人出国搞劳务,即是佣奴,是件极不光彩,极不体面之事。二者都被其称之为“国耻”.并大发国将不国之慨,其对旧政策的依恋之情溢于言表。笔者虽不敢妄测其政治态度,但敢说其观点谬甚,既…  相似文献   

17.
熟悉古戏的人对"钦差"这个头衔并不陌生.封建社会里,皇帝点谁下去查办或者巡视,那么,这个大臣就是"钦差大臣",何等的风光?然而,时至今日,居然又有部门任命起自己的"钦差",并且"领差"者颇感荣幸,就有点不可思议了.  相似文献   

18.
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调整方法及经济法的地位的认识,目前在我国法学界仍存在着不同的认识。由于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不同,学者们对经济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简称经济法律责任)的认识亦有不筒。在持“纵横统一论”或“管理协作论”的学者们的著述中,普遍认为经济法律责任包括三个种类,即经济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并对其进行了具体的论证。但从现有的论述来看,很难不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经济责任究竟指什么?经济责任如何与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相区别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9.
<正> 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犯罪分子为了达到犯罪的目的,往往针对作案的客观情况来决定实施犯罪的手段;在犯罪过程中,一旦出现了某些阻碍和曲折,罪犯势必在手段上采取相应的变化来对付,以达到他犯罪的目的。手段是犯罪行为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公证》2004,(12):56-57
9月24日“法晚”报道了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天通苑业主委员会选举争议的最新进展:天通苑老区业委会选举请来民警现场监督计票.选举筹备组在公示程序中称“邀请民警来监督选举以示公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