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共两党联合举办的两岸经贸论坛已经圆满闭幕了,我们热烈地祝贺她带着丰硕的成果向世界宣示:只要两岸同胞携手共进,我们的目的一定可以胜利地达到! 陈云林在闭幕式上宣布了15项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正式认可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核准的台湾高等学校学历;准许符合规定条件的台湾同胞在大陆申请职业注册和短期行医,公布《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2.
八面来风     
《今日海南》2006,(5):5-5
中央15项利好普惠台胞国共两党共同举办的第一届两岸经贸论坛4月14日—15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台办主任陈云林在闭幕式上受权宣布和通报了祖国大陆方面进一步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惠及台湾同胞的15项新措施。其中,正式认可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核准的台湾高等学校学历,以及为方便台胞来往大陆而新增三个台胞口岸签注点,鼓励台湾医疗机构与大陆合资合作兴办医院,而且台湾投资者最高股权可占70%等措施受到了台湾民众热烈欢迎。两岸经贸论坛:国资委新目标:2010年50家央企进入全球500强——4月23日,国资委副主任王瑞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透露,国资委的…  相似文献   

3.
台湾地区警察教育由台湾“警察大学”和台湾警察专科学校共同承担,两校在办学层次和培养目标上有明显的差异性;大陆警察教育以本科教育层次为主,在办学层次和培养目标上没有实行差异化。台湾警察教育经历了历史、社会的变迁,其养成教育理念与警察教育的独立性认同趋向成熟,大陆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台湾地区“双轨分流”的警察考录制度已实行多年,大陆的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也已经落地,两岸警察考录制度的科学化都在进一步检验中。  相似文献   

4.
白洋 《两岸关系》2009,(8):54-56
随着两岸教育交流的深入开展,互换学生成为两岸高校界公认的一种交流模式,“交换生”也因之成为了两岸教育交流的排头兵。本文讲述的是一位大陆“交换生”眼中真实的台湾大学。作者带着一颗发现和学习的心品读台湾大学和台湾社会的种种,并比较两岸的异同,为我们打开了了解台湾的又一扇窗。  相似文献   

5.
台湾警察教育和警察学校及与大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群 《公安教育》2013,(11):71-76
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同根同源、一脉相通。由于两岸文化、传统及思想观念的广泛共同性,台湾与大陆在教育理念、教育体制等方面存在着相同的特点和相似之处,这在警察教育和警察学校上也有充分的体现。但由于两岸政治制度、社会形态和法律体系的差异,台湾警察教育与警察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其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两岸间彼此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对双方警界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警察教育和警察学校的互助与共同发展,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安东 《台声》2007,(7):44-47
20年间来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累计已逾万人,每一个来大陆上学的台湾学生.来之前都知道大陆学历还不被台湾认可,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大陆求学,他们很多人不是为学历而是为了专业和大陆的环境而来。不论是跟随父母生活在祖国大陆多年的台湾学生,还是从岛内来大陆来求学的台湾学子,以及毕业后在大陆谋求发展的台湾青年。他们来大陆求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看好了这里“市场更大,机会更多”。“在大陆才有一种中国人的感觉”.“承认不承认学历是一回事.能不能学到知识和本领又是一回事”,“掌握更多的本领,才能更好地为祖国报效”。这些话也让记者看到了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的一份心意.一种期盼,一个梦想。值此台湾学子求学大陆20年之际,《台声》杂志邀请4位20年间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讲述他们在祖国大陆的求学、生活,工作和他们的期盼和梦想。  相似文献   

7.
目前两岸旅游业的交流严 重不平衡,集中体现在 两岸人员往来上的不平衡,大陆居民至今仍不能赴台湾旅游。大陆方面从1979年就呼吁台湾方面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然而,24年过去了,对大多数大陆同胞来说,“阿里山松涛回响,日月潭碧波荡漾”依然是镜花水月。2002年,台湾同胞来大陆旅  相似文献   

8.
倪永杰 《两岸关系》2001,(12):27-28
10月中旬,由华航、远东等6家台湾航空公司负责人组成的“两岸空运直航访问团”与大陆有关部门就两岸空运直航问题进行会谈,达成“三项共识,六点期待”,充分表达两岸早日直航的迫切愿望。大陆方面表示,台湾航空器必要时可以飞越祖国大陆航区,以策安全。这是两岸航运业者向“三通”发起的又一轮冲击,仿佛给长期停摆的两岸直航注射了一支强心剂,更为衰退凋敝中的台湾经济点亮了一盏景  相似文献   

9.
台湾当局对毕业于祖国大陆高等院校的学子学历采取片面认可政策,这给到福建求学的台湾学子心头蒙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云。在与台湾一水之隔的福建省,共有3所大专院校获准招收台湾学子,福建中医学院是大陆最早招收台湾学子的中医院校,目前为止,已经累计招收了来自台湾的学子300多名。近日,记者到福建省台湾学生最集中的福建中医学院台生公寓,通过与部分台生交谈,发现台生普遍对台当局这一政策持批评态度。台“大陆学历采认政策”来龙去脉据有关人士介绍,去年以前,台湾当局对赴祖国大陆求学的学子学历一直采取不予认可的态度,而去年…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09,(10):39-41
采访台湾外贸协会董事长王志刚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采访时间敲定数次,都因公事繁忙而一推再推。如今随着两岸经贸交流渐入佳境,以资深“企管”背景身担台湾外贸协会董事长的王志刚笑称每个月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大陆各省市,推荐台湾精品,为两岸企业界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贸协”在大陆选择了50个二线城市进行消费指数调查。让王志刚尤其心动的,是大陆的内需计划。由大陆庞大的内需市场,王志刚看到了更大商机。“我们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商机。大陆方面的扩大内需计划,我们可以来参与。所以.两岸经贸合作前途真的无限、无限、无限!采访中王志刚用了3个“无限”,给两岸经贸合作前景定调。  相似文献   

11.
赵辉 《台声》2007,(6):13-17
2006年4月,首届两岸经贸论坛达成7项“共同建议”,大陆方面会后发布多项惠台措施,包括开放11种台湾蔬菜零关税准入,公布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管理办法等;去年10月,以两岸农业合作为主题的第二届论坛,再次发表7项。共同建议”,包括促进农业交流与合作.保障台湾农产品销往大陆快速通道等.大陆方面还公布了20项扩大和深化两岸农业合作的政策措施。台湾媒体形容,两次论坛给台湾送去了大大的礼包。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近年来两岸交流交往的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台湾学子看好大陆,选择大陆作为其学习及施展才华的平台,赴大陆读书已成为台湾青年世代的新选择。在大陆的学习生活面临的问题,及取得了大陆学历、学位后面临的就业问题,成为两岸民众关注热点。  相似文献   

13.
声音     
《台声》2013,(8):14-15
陈裕璋 两岸服贸协议化会融领域,大陆方面对台湾开放18项,台湾方面则开放9项,大陆方面已超出其对WTO(世界贸易组织)的承瞄,“金管会”将积极落实这些政策,协助业者布局两岸市场。  相似文献   

14.
自大陆实施改革开放及台湾开放企业前往大陆投资以来,两岸经贸关系进展迅速,至去年(1994)年底,台湾企业在大陆投资的家数已超过两万家,投资金额估计高达200亿美元以上。在大陆的外资中,台湾排名第二,仅次于香港,而大陆也成为台湾企业最大的对外投资地区。 依据台湾当局所制定的“国家统一纲领”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规定,现阶段只开放台湾企业以第三地企业的名义前往大陆投资,而未准许大陆企业前来台湾地区投资,同时大陆企业在第三地的合资企业如其股权超过20%以上,也不准许前来台湾投资。这样的政策,导致两岸的投资形成了“单向、间接”的关系,也造成了两岸产业分工合作的跛形形态。 最近,台北方面宣称,“两岸关系以经贸为主轴,以双赢为目标”,同时通过了“发展台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计划”。迹象显示,台湾可望加强与大陆的经贸交流。同时,随着九  相似文献   

15.
今年5月台湾中华航空公司“5·25”空难和7月大陆渔民在台湾海峡遭遇台风袭击事件发生后,两岸共同开展救助合作。大陆方面对于台湾“5·25”空难遇难者遗体和黑匣子的搜寻工作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台湾民间团体也对于大陆渔民给予了积极援助。两次事件发生以后,两岸对于开展灾害紧急救助  相似文献   

16.
自2009年两岸共同签署《互助协议》以来,祖国大陆与台湾区际司法合作与互助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经裁定认可的大陆判决无既判力、“两岸人民关系条例”适用范围窄、不认可大陆法院出具的离婚调解书、欠缺判决的认可与执行机制和两岸管辖权冲突的协调机制等。因此,有必要在不断充实和完善各自单边立法与共同签署的区际协议同时,解决调解协议的有效性和执行力问题,扩大两岸法院认可与执行民商事裁判的司法文书、明确管辖权范围,将不方便法院原则作为处理两岸民商事管辖权纠纷的重要制度,使得两岸区际民商事司法协助更顺畅。  相似文献   

17.
声音     
“未来持经认证的大陆大学学历参加台湾考试的台湾民众,将不受任何限制;大陆民众参加台湾的考试,也会进一步放宽。” ——9月10日,鉴于将逐步开放大陆学历认证,新上任的台湾“考选部政务次长”董保城表示。  相似文献   

18.
彭莉 《台湾研究集刊》2006,(4):46-53,69
基于两岸经贸交流的特殊性,行政立法在台湾对大陆经贸法规体系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近些年来,在两岸经贸关系问题上,台湾方面行政立法“泛化”与“缺位”现象日益凸显,一方面“立法院”立法与行政部门立法严重失衡,行政法规在相当程度上掌控着两岸经贸交流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在直航、陆资对台投资、复委托机制等两岸经贸交流核心议题上,相关配套子法始终付之阙如。这一现象已严重阻碍了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台湾承认大陆学历开放招生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咏琦 《台声》2009,(5):26-27
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2008年9月22日于接见两岸清华大学企业家协会及校友时表示:台湾教育部门正进行作业,准备承认大陆学历,并开放大陆学生赴台就学,最怜惜可于2009年起实施。以往台湾对于大陆小学、中学及高中学历均有认证机制,此次开放系指承认专科以上学历(包括专科、大学、硕士、博士),以完全衔接台湾对大陆各级学校学历的承认。具体办法初期拟先对大陆30多所声誉较好的大学  相似文献   

20.
张意轩 《台声》2006,(7):22-24
两岸经贸论坛的成功举办,使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大陆如何落实惠及台湾农民利益的一系列政策与具体措施?怎样加强两岸农业技术合作?台湾农产品能在大陆站住脚扎下根的关键在哪里?为此,记者走访了农业部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秘书长李永华。寿光模式直接、迅速、有效记者:刚刚闭幕的“寿光菜博会”非常成功。农业部在落实新推出的15项惠台政策,特别是7项惠及台湾农民利益的政策方面,打算采取什么举措?李永华:在“寿光菜博会”上设立台湾农产品展区,就是大陆积极跟进落实两岸经贸论坛有关共识和承诺的一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