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7月31日,美国国务院发布了新版美国《2011年全球恐怖主义形势报告》(简称"报告")。①在对2011年度全球恐怖主义形势进行战略评估的基础上,报告对全球重要地区和国家的恐怖主义形势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全球四大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最新动向。报告认为,"基地"组织核心部门由于高层领导人的相继毙命已经陷入难以恢复的瘫痪状态,但其分支机构及其相关组织却在  相似文献   

2.
依照往年惯例,美国国务院于2016年6月2日发布《2015年全球恐怖主义形势报告》(Country Repots on Terrorism 2015,以下简称《报告》).①同日,美国务院反恐事务代理协调员贾斯汀·斯贝瑞尔(Justin Siberell)主持召开特别简报会,对《报告》中涉及的具体政策议题进行解释性说明.《报告》对2015年全球恐怖主义形势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与总结,明确恐怖主义威胁呈现的新特点,以及国际社会在反恐领域取得的进展与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2006年4月28日,美国国务院公布了《2005年度全球恐怖主义形势报告》①(以下简称“报告”),对过去一年国际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和恐怖主义威胁的性质进行了战略评估,分析了恐怖主义的庇护所、美国的反恐政策以及恐怖分子试图获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况。这是自“9·11”事件以来  相似文献   

4.
2016年11月17日,澳大利亚著名智库——经济与和平研究所发布了《2016年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报告》(Global Terrorism Index 2016).①这是该研究所2011年以来发布的第四版报告,前三版分别发表于2012年、2014年和2015年.该报告旨在为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研究国际恐怖活动的现状、成因、特点以及趋势提供必要的理论与数据支撑.相对于美国国务院每年发表的《全球恐怖主义形势报告》,该研究所的报告更具客观性和公正性.首先,报告的起草者经济与和平研究所是一家总部位于悉尼的独立智囊机构.其次,报告的数据主要来自于美国马里兰大学恐怖主义及应对策略全国研究联盟收集和整理的全球恐怖主义数据库.马里兰大学的全球恐怖主义数据库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恐怖主义研究领域最集中最全面的数据库,收录了超过15万起恐怖主义袭击事件数据.因此,研究该报告对我们掌握当前全球恐怖活动的基本脉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遭受的恐怖袭击目标类型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自独立以来,恐怖袭击时有发生,已经成为恐怖主义事件的高发区。运用SPSS数据统计软件,对全球恐怖主义事件数据库中俄罗斯1991—2010年所遭受恐怖袭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恐怖分子选择袭击目标的规律,这对我国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影响巴基斯坦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威胁.截至2015年12月,巴基斯坦因恐怖袭击致死人数已经达到59533人,其中包括平民20812人,安全部队人员6364人,恐怖分子32359人.①美国国务院近年来发布的《国家反恐报告》,一直将巴基斯坦列为持续遭受暴力恐怖袭击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暴力恐怖活动的泛滥,不仅对巴基斯坦的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也考验着巴基斯坦政府的反恐能力.自总理纳瓦兹·谢里夫2013年重新执政以来,巴基斯坦颁布了一系列反恐政策,以缓解国内严峻的恐怖主义形势.对巴基斯坦的国家反恐政策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加深对其国内反恐形势的认识,探寻地区性的反恐趋势.  相似文献   

7.
2010年美国《核态势评估报告》是奥巴马政府在上两届政府对国家核战略两次调整的基础上进行的再调整。主要体现在:战略理念上以常规武器优势替代核打击威慑;战略原则上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战略目标上转向以防范和应对核扩散和核恐怖主义为重点;战略手段上相对倚重国际协议和条约的制约力。然而,奥巴马政府的报告并未否认首先发动核打击的可能和承诺无条件"不对无核国家"用核,也未放弃重新研发新核武的立场,更没有放弃维持其全球独一无二核优势的目标。"报告"虽然具有某些积极意义,但难以解决当前面临的核扩散与核恐怖主义问题,也无法化解当前的伊核、朝核危机。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际反恐的局限性与面临的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是美国发动全球反恐战争的第七年。在过去的六年中,世界各国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联合打击力度,反恐怖斗争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俄罗斯、中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恐怖活动得到了很大遏制。但从全球整个态势看,国际反恐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国际反恐怖斗争本身存在严重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恐怖主义赖以生存的的土壤没有被清除,且不断以新形态出现,国际反恐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自独立以来,印度就深受恐怖主义之苦,是世界上受恐怖主义活动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扩展,印度面临的反恐形势和任务开始多样化和复杂化。2001年“9·11”事件后,印度积极响应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的反对恐怖主义的斗争,虽然印美之间在反恐问题上也存有分歧,但总体而言,印度给人的感觉仍然是过于迎合美国,帮助“打造美国领导的反恐联盟”。  相似文献   

10.
解读美国《情报界信息共享战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4月4日,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宣布了《情报界信息共享战略》(以下简称“战略”)报告。它是美国情报界关于信息共享出台的第一份战略报告,是布什总统2007年12月发布的《信息共享国家战略——提高与恐怖主义有关的信息共享的成功与挑战》的补充,也是对“9·11”委员会和WND委员会报告所确认的需求的一种反应,同时还是一系列行政命令和《2004年情报改革和预防恐怖主义法案》规定的回应。  相似文献   

11.
艾琳 《欧亚观察》2001,(3):F003-F003
9月11日恐怖主义分子袭击美国事件发生,马上引起全球关注。上海社科院欧亚所也充分发挥研究所长,于9月25日及时就这一事件对中亚和中东形势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展开了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初论中亚的反恐怖主义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亚地区恐怖主义曾一度十分猖獗,为此,中亚国家采取了加大司法打击力度、增强军事能力等反恐措施,与此同时,积极与相关国家开展合作,在反恐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2001年“9·11”事件以来,中亚的反恐形势更加有利。然而,中亚国家内部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如对恐怖主义认识模糊、经济政治形势不容盲目乐观、民族矛盾和领土纠纷隐患严重等,同时,外部形势仍然严峻,如直接诱发和激化恐怖主义的因素存在、反恐合作中的不利因素也日渐突出以及恐怖主义问题有可能被外部势力利用等,因此,中亚的反恐怖主义斗争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3.
一、美国外交在战略规划和实际部署上都出现了变革和调整。美提出变革外交计划并公布国情咨文,出台《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赖斯提出变革外交计划,重视新兴国家和转型国家,并赋予外交队伍新使命,整合并强化对外援助机构。布什公布国情咨文。称中印已成为美经济新的竞争者.提出要继续致力打击恐怖主义及在中东推行民主改革。在四年防务报告中,美规划了未来军事战略防范重点、应对策略及军事部署方向,全球军事部署重点将转移到亚太地区。布什3月公布上台以来第二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推进自由”作为首要目标,强调大国合作.同时渲染伊朗核问题的威胁,重申坚持“先发制人”原则,强化对欧亚结合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武兵科 《国际观察》2023,(1):90-126
四波恐怖主义浪潮构成现代恐怖主义历史的基本轮廓,但以伊斯兰极端主义为核心的第四波恐怖主义浪潮未有短期结束的迹象。剖析恐怖主义浪潮产生、延续和结束的兴衰规律,成为理解和预测第四波浪潮走向的依据。对于浪潮兴衰的解释需要结合国际关系和比较政治的双重视角。国内恐怖主义的兴起是理性国家建设受挫带来的一种副产品,具有反对既有国家形态并追求新的国家建设模式的明确特征。恐怖主义浪潮则是一段时间内全球多国理性国家建设受挫,激进分子以极端暴力对抗多国类似的政治安排,意图实现相似政治目标的集体暴力实践。国际体系变迁带来权力格局和观念结构的变化,通过重塑主导性的国家形态、检验浪潮政治理念的可行性等,最终弱化浪潮中恐怖主义运动的动员能力,将全球发展阶段各异的恐怖活动纳入统一的衰退进程。在第四波浪潮中,大中东地区多国仍面临国家建设的多重挑战,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国际“圣战”动力减弱但寻求本土化目标的能量并未衰竭。当下国际体系仍在变迁之中,对第四波浪潮衰退的影响还未充分显现,第四波浪潮恐将持续。  相似文献   

15.
一、实现了对克林顿总统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巨大转变 二战以来,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大体上分为冷战时期的“遏制战略”、“超越遏制战略”和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扩张战略。目前美国仍然处于这一全球扩张的过程中。总的说,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有“三大支柱”,即安全、经贸和人权。主要是因应2001年“9·11”事件和国际恐怖主义,乔治·W·布什总统在美国的综合实力基础上,借助反对恐怖主义之机维持冷战后美国在世界上的绝对优势和“领导地位”,推出其国家安全战略即布什主义,强调军事主义,  相似文献   

16.
恐怖主义的新发展及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恐怖主义经过三轮扩散,在中亚、南亚北部、西亚和北非以及萨赫勒地区的广大地域形成了新的"动荡弧"。在此"动荡弧"上,国际恐怖主义既各自为阵又彼此相连,形成了四大分中心的辐射区。国际恐怖主义和本土恐怖主义彼此勾结、相互借助、合流共存的共生关系是当前恐怖主义最突出的特点,也是国际恐怖主义打而不死、泛滥成灾的重要原因。恐怖主义的扩散不仅对全球反恐斗争造成了巨大挑战,而且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海外经济利益、边疆安全和内地稳定以及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的发展构成了重大威胁。鉴于此,中国应在全球、地区、国家间以及国内四个层面上促进反恐合作,应对恐怖主义的挑战,保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际恐怖主义威胁在产生、演化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全球化特征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以2012年全球恐怖威胁指数为分析起点,总结近6年来全球以及各区域恐怖主义威胁发展趋势,分析全球范围内国家层面发生的典型恐怖袭击事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全球未来恐怖威胁发展态势进行预测.本文同时分析国际恐怖组织未来发展的一些新动向:第三代“基地”组织浮现,多目标联动战术取代“独狼”袭击,生化武器的使用苗头渐露等.  相似文献   

18.
始于2010年的核安全峰会进程是全球打击核恐怖主义机制发展的重要阶段性成果。它通过定期召开峰会、落实成果文件等有力措施,高度凝聚打击核恐怖主义的国际共识,并从政治动员、功能强化和资源整合三个方面全面完善了全球打击核恐怖主义机制,成为全球打击核恐怖主义事业的"集成器"和"加速器",在该领域中发挥着独特而关键的作用。但是,目前核安全峰会进程还存在着普遍性尚显不足、有偏离主题的干扰、受地缘政治矛盾影响严重以及实际举措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差距等局限。因此,在"后核安全峰会时代",全球打击核恐怖主义应着力增进机制的普遍性和有效性,继续坚持各主权国家的主体地位,完善各国利益的协调机制,并处理好与和平利用核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恐怖主义源于近代的无政府主义、本世纪六七十年代,恐怖主义成为一种国际潮流和国际政治斗争的特殊手段。近年来,由于民族(种族)主义、宗教问题及意识形态的影响,国际恐怖主义愈演愈烈,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如出现了使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乃至核武器向人们示威的可能性,并在西方国家内部加强了活动。国际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和国际间正常交往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都会带来极大的危害。我国政府历来都坚决反对国际恐怖主义。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无论是从国际关系理论,还是从保证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我们都应该重视国际恐怖主义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国际恐怖主义形势的变化,尤其是“伊斯兰国”遭受重创后的演变及发展,东南亚地区恐怖主义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态势,东南亚首现城市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地区恐怖势力的跨国整合联动及域内外恐怖势力的合流、共振与滋生新的恐怖活动,地区部分国家的国内冲突加剧给予国际恐怖势力更多介入空间,回流恐怖分子引发系列问题以及网络恐怖主义威胁的上升等。东南亚恐怖主义新态势给东南亚地区的安全稳定带来威胁,也给中国尤其是西南边境省份的安全、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在此背景下,中国需关注东南亚地区的恐怖主义新态势,进一步增强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互信,凝聚反恐合作共识,加快构建与东南亚国家的反恐合作专门机制,增强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国际反恐合作中的作用,提升边境省份参与东南亚地区反恐合作的能力,加强对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人员及投资等海外利益的保护,有效遏制东南亚恐怖主义发展及阻断国际恐怖势力经东南亚向中国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