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鸡马立克氏病疫苗生产和接种技术探讨贾满民李子峰田连信陈兴芳马爱荣李平谭晓东赵智勇(农业部兰州生物药厂730046)鸡马立克氏病(MD)是危害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且日趋严重。目前用于预防MD的疫苗,其品种、数量和使用效果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本文仅对...  相似文献   

2.
疫苗联合同时接种,很早以前就被成功地采用了。美国维兰公司出产的禽病疫苗及荷兰出售的禽病疫苗,为二联苗和五联苗。据此,我们引用荷兰鸡新城疫弱毒克隆株(H.Clone30)和我国现引的火鸡疮疹病毒株(HVT),分别以鸡胚和鸡胚细胞复制后,联合干燥制成二联苗,即鸡新城疫马立克病弱毒冻干二联苗。(一)材料与方法1.毒株:①H.Clone30F_6克隆株,血凝价达1:1280(鸡胚复制);②鸡马立克火鸡疙疹病毒HVT FC126干燥株;③强毒株:F_(48)E_(48);④稀释液:马立克病毒稀释液SPGA加4%血清。2.病毒的增殖与收获:(1)H.C30株:以灭菌盐水将H.C30病毒稀释成10~(-4)接种于9~10日龄的健康鸡胚(CE),每只尿囊腔接种0.2ml,于37℃温箱中继续孵育,每日检查2次。鸡胚接种后72小时以前死亡者弃  相似文献   

3.
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疱疹病毒科马立克氏病毒(MDV)引起鸡内脏淋巴瘤和外周神经淋巴增生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根据免疫荧光抗体(IFA)试验;免疫扩散(ID)试验和血清中和(SN)试验等血清学方法,Bullow和Biggs将MDV分为三个不同血清型:血清1型病毒,包括致病性毒抹和它们的减毒弱毒株、血清2型病毒是非致病性MDV毒抹;血清3型病毒,包括所有的火鸡疱疹病毒  相似文献   

4.
对10日龄雏鸡人工感染马立克氏病强毒后,马立克氏病发病率为78.0%,死亡率为76.0%。在攻毒后2,4和6周,感染鸡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液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在总体上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鸡(P<0.05),血清丙二醛水平极显著地高于健康对照组鸡(P<0.01)。结合对马立克氏病临床病例的研究结果认为,氧自由基介入了马立克氏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Lukert弱毒株(国外引进),经鸡成纤维细胞培养并制成疫苗。培养物效价约为10~(-7)。从第7代培养物中检出约为60nm呈圆形或六角形的病毒颗粒。注射1个刘量疫苗于1日龄鸡皮下,3~5周龄时攻毒,其保护率为100%;7周龄攻毒,其保护率为80%;3周龄再饮水免疫,10周龄攻毒,其保护率为100%;4周龄1次饮水免疫,隔3~4周攻毒,其保护率为90%以上。用苗以后14天起血清中多数可测出抗体。用1.0个或20个免疫剂量分别免疫1日龄和24日龄鸡,不出现症状和病变。疫苗毒经鸡体快速传5代不返强。本疫苗免疫1日龄至1月龄鸡时,用鸡新城疫苗免疫不产生免疫抑制,而且使用方便,1日龄鸡可混合于马立克氏病疫苗同时注射。本疫苗已应用于10多万羽鸡,安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鸡血型系统对马立克氏病抗性标记的研究1)马吉飞陈万芳陈萍徐文忠(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210095)董淑珍(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鸡肿瘤性疾病,尽管已有预防本病的疫苗并广泛应用,但世界各国MD的发...  相似文献   

7.
1991年9月,宁夏某鸡场从美国引进2191只1日龄AA祖代种雏鸡,在隔离期间根据需要和有关备忘录的要求,我们对其做了5种病的血清学检测。 基本情况 该批雏鸡的原产父母鸡群曾在1990年10月至1991年1月先后接种过马立克氏病疫苗2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鸡新城疫疫苗和病毒性关节炎疫苗各1次。种雏除1日龄时接种过马立克氏病疫苗外,没有接种过其他疫苗。  相似文献   

8.
广西玉林地区鸡马立克氏病(MD)疫苗免疫鸡群出现MD疫情,笔者从出现MD疫情的规模化肉鸡养殖场采集抗凝血,分离得到MDV野毒株,鉴定为血清Ⅰ型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命名为YL2002。与15株参考毒株进行比对,meq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YL2002株与JS201801株MDV同源性最高,为100%;与648A株同源性最低,为98.6%。将分离得到的MDV野毒株回归动物实验,分析其对肉鸡品种黄鸡2号的致病性,该分离株攻毒组发病鸡出现瘫痪症状,并发现心脏、肝肿瘤。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各组织出现淋巴细胞增生和浸润。致病性结果显示,YL2002攻毒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100%和69.2%。本试验成功分离得到1株MDV强毒株,为广西玉林地区频发的马立克氏病疫情的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我国MDV的毒力演化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用鸡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 京1 株血毒对2 日龄SPF 鸡攻毒,40 d 后剖杀取部分内脏组织,一部分做病理切片,发现有肿瘤细胞浸润者判定为阳性;另一部分组织利用TRAP ( Telom eric repeat am plification protocol) 法进行端粒酶活性测定。结果发现有肿瘤细胞浸润的肾、肝、脾、神经、卵巢、精巢等组织细胞端粒酶活性非常高,且其阳性率与肿瘤细胞浸润的阳性率吻合。  相似文献   

10.
自1979年以来,在我校畜牧队养鸡场发现有鸡马立克氏病(MD)流行。其发病率为5.9%,死亡率为3%。经初次流行后,该病在鸡群中便以隐性感染的形式存在。1980年11月份随机抽检21只无临床症状的鸡,经琼脂扩散试验检查其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4%。100%出现组织病变。病变多较轻微,无肉眼可见MD肿瘤病变,我们认为本鸡群系鸡马立克氏病自然弱毒所感染。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某鸡场新引进的罗曼蛋鸡发生了以呼吸道症状、拉稀和个别鸡有神经症状为特征的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 ,诊断为鸡新城疫病毒、大肠埃希氏菌和霉形体混合感染1 发病情况1999年 5月 ,该鸡场先后从外地引进 2批罗曼雏鸡 60 0 0多只。这 2批鸡均在出壳当日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 ,在 7日龄时用新城疫与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疫苗滴鼻 ,18日龄注射自制的抗传染性腔上囊病卵黄抗体 ,2 4日龄时再次用上述二联苗免疫 ,40日龄用传染性腔上囊病疫苗免疫。 6月中旬这 2批鸡同时发病 ,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拉稀、渴欲增…  相似文献   

12.
用狄高辛标记DNA探针检测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白安斌,蒋玉雯,黄安国,盘宝进,姚瑞英,陈西宁,郑儒标,冯军(广西兽医研究所南宁530001)三黄鸡是广西地方良种之一,对马立克氏病(MD)较外来鸡种敏感。尽管接种了疫苗,仍有MD发生。笔者用狄高辛标记DNA...  相似文献   

13.
马立克氏病(MD)是鸡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致病因子是疱疹病毒科的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根据免疫荧光试验、琼脂凝胶扩散试验、病毒中和试验以及特异的单抗的结合反应性,将MDV分成3个血清型:血清Ⅰ型包括引起高发性内脏、神经肿瘤的古典型MDV  相似文献   

14.
1994年3月,贵州省毕节乌骨鸡选育场种鸡群发生疫情。经对种鸡群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血清学调查,并与其来源地乌骨鸡和非乌骨鸡血清学调查结果比较,确诊乌骨鸡种鸡群发生的疫病为马立克氏病,其疫源来自征集乌骨鸡过程中带进的带毒鸡。调查结果表明,乌骨鸡对马立克氏病病毒比非乌骨鸡更敏感。  相似文献   

15.
马立克氏病是由属于疱疹病毒的马立克氏病病毒引起的鸡传染病。存在于羽毛囊上皮细胞中的是具有囊膜的完气病毒,是非细胞结合性病毒,能在体外存活较长时间。用电镜可以从病鸡羽髓液中直接观察到马立克氏病病毒。 (一)方法 在病鸡翅膀靠近腋下处,拔数根带有羽髓的羽毛,用0.1M PBS将羽毛根部的皮屑冲洗掉,剪下羽毛根部放入试管内,用玻璃棒挤压出羽髓液,除去羽根。往羽髓液内加0.1M PBS 1 ml,充分搅匀后,用毛细管滴到有支持膜的载网上,吸附1~2分钟,再用滤纸条吸去多余的液体,用2%磷钨酸负染,自然干燥,电镜透射观察。  相似文献   

16.
地高辛核酸探针用于马立克氏病病毒分型鉴定李光富,陈溥言,蔡宝祥,张林元,邓小昭,刁振宇(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210002)马立克氏病毒(MDV)不同毒株在毒力和产生组织病变方面有明显差异。最早是英国的Biggs根据MDV对鸡的致病和致瘤特性将的DV...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马立克病(MD)抗性选育对鸡马立克病病毒(MDV1)感染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病毒载量的影响,利用MDV1攻毒后第4、7、10、14、21、28和35天共7次采集并分离的全部试验鸡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为材料,采用real-time FQ-PCR方法对这些材料中meq基因进行绝对定量分析以确定其病毒载量,用来分析比较MDV1在MD抗性鸡与普通鸡以及HVT疫苗免疫鸡与HVT疫苗未免疫鸡体内的增殖情况。结果显示,普通鸡非免疫攻毒组(B组)的MDV1含量于攻毒后第10(P0.05)、14(P0.05)、21(P0.01)、28(P0.05)、35(P0.05)天显著高于MD抗性鸡免疫攻毒组(F组),而其他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鸡MD抗性选育结合HVT疫苗接种可显著降低鸡体内的病毒载量,从而降低MDV1感染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研究证明,鸡感染马立克氏病毒(MDV)后,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糖皮质激素受体(GR)含量减少,其减少程度随病情的发展而加重,不因攻毒后时间的延伸而改变,提示鸡马立克氏病(MD)的发生与发展,与病毒所致PBL的抗应激能力降低有关,MD肿瘤组织细胞的GR含量较正常鸡PBL的减少40%;而含瘤病鸡的PBLGR含量与之基本相同(P>0.05),说明发生肿瘤的MD鸡,其PBL与瘤组织细胞的变化程度相似;MDV引起的鸡PBLGR含量降低与血浆皮质酮的负调节机制无关,可能与病毒干扰受体基因转录有关;MD疫苗免疫鸡PBLGR含量及T细胞刺激转化率均较正常鸡明显提高,提示MD疫苗不但提高鸡的细胞免疫功能,亦使PBL的应激适应力加强。  相似文献   

19.
应用3对引物建立了3套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体系。用该技术分别检测马立克氏病病毒(MDV)1型、3型毒株,并能鉴别1型致癌性强毒株和非致癌性弱毒株;可从强毒感染发病鸡病变脏器和弱毒免疫的SPF雏鸡不同时期采集的羽髓中检测到MDV1型病毒的DNA;可鉴别强毒发病鸡羽髓和弱毒免疫鸡羽髓。以羽髓为检测材料,应用上述PCR技术可对MDV1型弱毒疫苗免疫鸡群进行免疫效果监测。  相似文献   

20.
应用电镜技术观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毒,发现除目的毒外,还有鸡贫血因子样、副粘病毒样、枝原体样结构以及微管样结构。说明当前所使用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尤其是商品鸡胚或鸡胚成纤维细胞所制备的疫苗存在这类情况较多,必须严格把好检验关,才能确保疫苗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