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与“诛”殷作崇古人云:“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好民不惩”。意思是说,如果不加教育就去惩罚,则刑法繁多,违反法纪的现象也多;如果只是教育不用刑法,奸猾的人就得不到惩治。古人对“教”与“诛”的见解可谓精辟,颇值得令人借鉴。教为本,教...  相似文献   

2.
清朝两化学式总督彭玉麟出身寒微,从政做官之日即坚守“不要钱”之约,生活十分勤俭,治家也极严格。他常用“日中则偏,月盈则亏”告诫自己;常把大学士朱轼“节省一份酒食的费用,可以养活几个穷人;  相似文献   

3.
《精神文明导刊》2012,(4):52-53
孔子闲居,谓曾子曰:“参,汝可语明王之道与?居,吾语汝。夫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是故非德道不尊也,非道德不明也。虽有国之良马,不教服乘,不可以取道里;虽有博地众民,不以其道治之,不可以致霸王。是故昔者,明王内修七教,外行三至。七教修,而可以守;三至行,而可以征。明王之道,其守也,则必折冲千里之外;其征也,还师衽席之上。故日:内修七教而上不劳,外行三至而财不费。此之谓明王之道也。”曾子日:“不劳不费之为明王,可得而闻乎?”孔子曰:“昔者帝舜左禹,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夫如此,何上之劳乎?若乃十一而税,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入山泽以其时而无征,此则生财之路也,而明王节之,何财之费乎?”  相似文献   

4.
“难师”指学生在对理论知识理解上和联系实际思考问题时向老师提出不同的见解。“难师”意义在于:1.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作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曾说:“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学生在求学期间敢于“难师”,不迷言、不盲从、不做唯唯诺诺的小书呆子,利于对立起实事求是的作风。2.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难师”,教师“解难”,思想的撞击迸发出智慧内火花,学生因而得到启示、收获,受到鼓舞,人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起学习积极性。3.有助于学生树立严谨治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学生要“难师”…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旬子·富国》)意思是说,如果不加教育就去惩罚,则刑法繁多,违反法纪的现象也多;如果只是教育不用刑法,奸猾的人就得不到惩治。古人对“教”与“诛”的见解可谓精辟,颇值得今人借鉴。 教为本,教为先。教,方能使人知法纪,辨善恶,明是非。就党风廉政建设而言,思想教育是治本措施,可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使之自觉遵纪守法,减少违法违纪问题发生。如果忽视和放松思想教育,即使法律再完备,纪律再严  相似文献   

6.
题目中的量词让我费思量,用“座”、“所”太大,因为毕竟不是学校或学院;用“家”、“间”又嫌小,因为在我心目中,一沙一世界,东京的这个“中国语教室”实在值得大书特书,于是只好用“个”。我不知道东京有没有专设的中文学校,像专供外国人学日语而设的日语学校那样,专供日本人学中文;也不知道若有这样的学校,是不是只学语言而不习文字;只知道东京倒是不乏“书道”学校,那是只教汉字书法而不教汉语的。使我感兴趣的这个“中国语教室”,则是名副其实以教学“中国语”为主——说我对这个“教室”感兴趣,不如说我对创办和维持这…  相似文献   

7.
追捕“贼王”本刊记者孙汉洲早先人们喊他“贼王”,那时他还在跑单帮,干的也只是偷鸡摸狗的事。因为他姓王,且贼性不改,认识他的人,也不再喊他的真名,干脆叫“贼王”了。直到后来,他真的成了一伙“贼牯子”的头,才成了名符其实的“贼王”。本文的故事,就是从他当...  相似文献   

8.
杨朱的学说于先秦时期曾为显学,孟子对此有过典型的描述:“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关于杨朱的学说宗旨,由于史料匮乏,许多观点也彰显不明。比如“拔胫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③可以做两种解释:拔他身上的一毛利于天下,他不情愿为之;或者拔他身上的一毛而使天下人受惠,他不屑于为之。但“重生”、“贵己”作为杨朱思想的核心却是不争的事实。“重生”是杨朱的一个基本主张,“全生葆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③他以“轻杨重生”作为一种处世原则,“今有人于此,义…  相似文献   

9.
析“慎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德民  吕耀怀 《湖湘论坛》2002,15(3):46-46,88
诠释“慎独”一词,一般以《礼记·中庸》中的一段话为依据:“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郑玄注曰:“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闲居,即独居、独处。所谓慎独,就是指在一个人独居、独处之时,在其行为不为他人所见之处,也要做到谨慎有德。关于“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朱熹曾注云:“隐,暗处也。微,细事也”《四书集注》。朱子之注,或容有疑。“隐”指暗处不谬,但以“细事”释此处之“微”则不甚确当。古书中的“微”字,既可用以指称“细小”,如慎微之“微”,又可包涵“隐匿”之意。据《左传·哀公十六年》:“白…  相似文献   

10.
800多年前,抗金名将岳飞曾说过一句铿锵有力的名言:“武将不怕死,文官不爱钱,则天下太平矣。”今天,以反腐败挖硕鼠为己任的浙江台州黄岩区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友星也有一句掷地有声的名言:“怕死就不当纪委书记!”  相似文献   

11.
“文化”一词,最初是由两个字组成:“文”有文字、文章、礼乐制度、鼓乐、曲调等意思。化作“变化”解,人受教而变化为“化”,故本义作“教行”解(见《说文解字注》)。凡以道业诲人为教,人能接受此道业而变易其气质以远过迁善,即足以证明善教得行;人接受教诲则在各方面必起若干变革,此变革谓之“化”。所以文化二字合用,是“文治教化”的意思,即以文字、文章、礼乐等文艺形式变化人之气质,  相似文献   

12.
“和谐”是一种古老的思想资源,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以及其后的历史典籍.对此都有记载,而其最初的表述对象.都是对于声乐、音韵的描述。《左传.襄公十一年》中有,“如乐之和,无所不谐”。《晋书·挚虞传》中有,“施之金石,则音的和谐”。和谐思想在后人的阐述中.更是别具风采。“没有上.无所谓下:没有下,也无所谓上。没有祸.无所谓福;没有福,也无所渭祸”(毛泽东语),体现的是相反相成的道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语),体现的是相辅相成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温家宝语).则是对前面两种见解的概括。由此可见,和谐,并不是回避矛盾、抹杀差异,推崇单一、强求一律。而这种和睹思想的古代渊源,正是“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3.
沙可 《传承》2012,(1):78-79
作为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和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圆明园承载了国人太多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寄托。多年来,关于圆明园的“存”“修”之争也一直持续,“废墟派”主张应保留圆明园遭焚毁后的残迹以警示国民勿忘国耻;“重建派”则称重建可恢复民族荣光,抚平历史创伤。  相似文献   

14.
孔子曰:“人无远虑,则必有近忧”。两千多年来,《论语》里的这句名言之所以流传久远、家喻户晓,固然和它的语言简短、平易近人有关,但尤为重要的是:吉者,人所趋也;忧者,人所避也。无论治国、齐家还是修身立业,人人概莫能外。而“人无远虑,则必有近忧”蕴涵的警...  相似文献   

15.
戒“俗”     
“俗”者。粗俗、庸俗、卑俗也。俗气,指的是世间一切恶浊之气。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也有一些俗气不容忽视,其主要表现为:有的信奉“沉默是金”的庸俗哲学,随波逐流,明哲保身;有的当老好人。不愿“挑刺”,随意“栽花”。在开展批评时泛泛而谈、隔靴搔痒:有的不讲原则讲关系,不讲党性讲人情,视生活作风为“小节”。  相似文献   

16.
僧肇抓住小乘教立论依据的逻辑破绽,提出刹那(时间点)及刹那之事物“不往(来)不去”、“不灭不来”而名“不迁”的理论,同时,也将小乘教逼向他们的理论前提——悬搁构造性时间的绵延性。关于绵延与刹那的关系,僧肇认为是“动静未尝始”,而“相依相待”,提出“即动而求静”——在绵延中安放刹那,在业果之间的“动态的力的关联”之中安顿“静态的”业果。概言之,僧肇先依小乘教理路“以贼攻贼”而立“物不迁”论,后以“即动而求静”的方法“就路返家”而人大乘中观空义。  相似文献   

17.
人这一辈子,手经常处于两种状态,一是伸手,二是松手。伸手,这是人人都会的动作,几乎出自“本能”,教都不用教,那婴儿生下来就会伸手乱抓,抓住什么是什么。松手,本是一个更简单的动作,许多人都能“无师自通”,但也有些人却一辈子也没有学会,抓钱抓权抓官帽抓房子抓美色,只知伸手,从来不会松手,只有大限到时,才会手一松,脚一蹬,两眼一闭,万事俱休。   《菜根谭》说:“两个空拳握古今,握住了还当松手;一条竹杖挑明月,挑到时也要息肩。”一个心态正常的人,应当既会伸手又会松手,该你得到的东西,尽可以努力争取,不…  相似文献   

18.
雷永强 《前沿》2011,(16):10-14
乐教在先秦为儒家所重,其与《诗》《书》《礼》《易》《春秋》并称为六经。“广博易良”四字从动机论、知识论、方法论以及价值论四个维度切实、全面地体现了儒家乐教的内在特征。“广”即“广其志意”,表现了先秦儒家乐教的“尚志”趣向;“博”即“博学于文”,展示出儒家乐教的致知进路;“易”,取之于“易则易知,简则易从”,表现了先秦儒家乐教的教化之方;“良者,善也”,它真实地反映了儒家乐教以“成德”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杜甫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果把诗意用于教育学生,的确恰到好处。你瞧,一场和风细雨‘入夜”,“无声”地“润物”,多像良师挚友在细雨润耳倾心交谈。教乃心术,心通艺通。如果说“棍棒之下”真能出“孝子”的话,那知识的输入绝也不是“打”出来的。对教学而言,先是“心通”,而后“艺通”。教师的“艺”再高,学生与你隔着一堵墙,恐怕也难接受你的高艺。教学是一门艺术,要达到教之目的,必须选择“艺通”的有效途径。低头思法,而后教人。据平时见闻,在学生心目中,大凡严格的教师,教育学…  相似文献   

20.
幽默与漫画     
不一样幽默与漫画 王科长家,电话铃响了,小明拿起话筒,稚声稚气地问:“喂,你找谁?” “请王科长接电话。” “爸爸不在家。” “这个小王,星期天也老往外跑。”对方嘟囔一句。 小明歪头眨眼:“喂,你找王科长还是找小王?” “小王、王科长不都是你爸爸,还不一样?” “不一样!”我爸爸说了:“凡找王科长的,就说他不在家;凡找小王的,就叫醒他。”年终总结姚作波幽默与漫画 某航空公司总裁在看秘书送来的年终总结,上面说:“一去年,我公司发生两起航空事故,共死亡二百六十人…”总裁看到此非常不满,认为写得不够委婉,叫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