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玉民 《理论学刊》2001,10(1):87-90
陈独秀早期的爱国观区别于以“救亡图存”为核心的近代爱国思想 ,它强调的是民权至上性 ,呼吁国人树立一种“爱国的自觉”。这种独树一帜的爱国观既有西方 18世纪国家理论的背景 ,又体现了他对国家目的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各民族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着共同而艰巨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不可能像苏联一样建立联邦制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选择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我国实行的是适合本国国情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但在其具体实现形式上所采取的高度中央集权制却存在着种种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所作的以“放权让利”为中心的改革和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原有体制下中央集中过多的状况已有较大改观。但传统体制的弊端尚未完全根除,同时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监督乏力和地方主义膨胀,中央与地方职责权限划分不科学、不具体,且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等等,对此应采取相应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王英津 《新视野》2004,(1):36-38
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不论是联邦制还是单一制,都应考量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当初列宁由反对联邦制转向赞成联邦制,中国共产党由主张联邦制到放弃联邦制,均是如此。从根本意义上讲,单一制结构形式在新中国的确立,是近现代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统一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的单一制存在着三种关系模式,即中央与普通行政区的关系模式、中央与民族自治区的关系模式以及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模式。虽然这三种模式的表面特征有些差异,但它们内含的价值取向却是相同的,即实现、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5.
自由联邦制是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结构形式的早期主张。自由联邦制是一种特殊的国家结构形式类型,有其独特的内涵。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这一主张既加强了反帝和推翻国内反革命势力的力量,又促进了各民族的相互信任和联合,客观上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6.
民族国家构建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核心和关键问题。中国先后两次构建即1912年中华民国的构建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构建,虽然都选择了单一制,但两次选择过程中又先后受到美国联邦制和苏联联邦制的影响。两次单一制选择的背景和条件、主体和主导力量、具体内涵、过程和结果有所同有所不同。两次单一制选择的复杂历史过程,引发对相关政治学问题的诸多思考:单一制的本质及与联邦制的区别、关联和现代中国单一制的属性特征;现代中国选择单一制与借鉴联邦制的缘由抑或必然性以及历史和现实价值;建设和完善这一国家基本制度的关键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列宁关于多民族国家结构形式的理论是依据马、恩的有关论述,在领导俄国革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十月革命前,列宁同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样,主张建立统一的民主集中制的共和国,反对建立联邦制。十月革命后,列宁在确定苏维埃俄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上表现出了极大的灵活性,接受并采用了联邦制的国家形式,从而使民族自决权与国家统一两者得到兼顾。此外,列宁把自治问题与俄国多民族的实际联系起来,与民族自治相结合,形成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并把它作为无产阶级在国家和政权建设问题上的一个重要原则。列宁关于多民族国家结构形式的理论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谢玚 《世纪桥》2015,(3):14-15
妇女解放思想是近代以来重要的社会思潮。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对妇女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主要的观点有: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残害;经济对使妇女独立的重要性;只有在社会主义下才能实现妇女解放。他不仅提出了这些观点,还亲自领导参与中国妇女的解法运动。陈独秀的妇女观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有现实意义,同时,对促进当今时代女性解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中共二大与国家结构形式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夕 《党的文献》2003,(4):63-69
192 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提出了关于未来国家结构形式的最初构想 ,即以联邦制来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这一构想的提出 ,一方面是在共产国际的影响下 ,对十月革命后苏联所建立的新型国家结构形式的认同 ;另一方面又是对 2 0世纪 2 0年代初国内政界、学界关于联邦制大讨论的一个回应。中共二大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家结构形式选择的历史起点。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毛泽东五四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两位名人,他们都曾经亲身经历了伟大的五四运动,并对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以后的岁月中,他们也都对这场运动、对五四精神有过阐发与说明。比较一下他们五四观的异同,分析造成这种异同的原因,不仅有助于理解他们对这一事件的评价,而且对于今天我们纪念五四运动、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不无神益。一、陈独秀、毛泽东都肯定五四运动的巨大功绩。1919年10月12日,陈独秀出席《国民》杂志成立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致词,谈到了五四运动:“窃以为此番运动,实为国民运动之嚆矢,匪可与党派运动,同日而语”①。…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与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立者,是早期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传播者,他们虽然都是男性,却十分关注妇女的命运,他们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作为指导,分析中国妇女受压迫的根源,主张女子接受正规教育,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女性,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和男子一道肩负起改造社会的重任。但他们又因政治素养的差异和革命实践道路的不同,对妇女解放运动的贡献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关威 《广东党史》2013,(4):36-38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闯将。他在宣传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同时,也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变革有深刻的思考。陈独秀从反对封建伦理纲常的角度出发,对中国社会妇女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妇女解放的主张,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后,陈独秀与其他社会主义先驱者一道,提出妇女解放必须与社会革命相结合的思想,发起了新民主主义妇女运动,将妇女解放推向更高的层次,对于中国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廉政瞭望》2012,(12):51-51
我们称誉圣人,常譬之为龙。盖龙乃圣物,乘风云而上天,凡人莫能知。由此衍生“龙性”一说,其第一义,即指性情倔强难驯。古代中国,身上有龙性的人,嵇康是一个,颜延之赞他“鸾翮有时铩,  相似文献   

14.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这时,僻居四川江津的陈独秀也已经是心力交瘁、疾病缠身。"人生自古谁无死",一生历经磨难、出生入死,对待生命的终结,陈独秀早已有坦然面对的心态。但  相似文献   

15.
建党前陈独秀的政治思想观经历了五四运动前资产阶级革命观、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革命观、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前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三个演变时期。对陈独秀建党前政治思想观的演变进行研究,有利于在新时期更好地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16.
在陈独秀晚年的艰难岁月里,有一个叫杨鹏升的忘年交对他帮助甚多。从1939年5月至1942年4月5日。陈独秀致杨鹏升的信函达40件之多;其间。杨鹏升3次接济陈独秀共计2300元.转交他人赠款亦3次,计2200元.并赠送信封及用笺。正是由于杨鹏升等人的真挚友情和无私援助,陈独秀才得已在维持生计之外,著书立说。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在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首先体现在从五四运动到第一次大革命期间,他对传播和实践社会主义所作的贡献;其次体现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对苏联社会主义的分析与反思.陈独秀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8.
杨乐平 《理论学刊》2004,(2):103-106
陈独秀对青年问题极为重视,原因在于青年是人类社会“新鲜活泼”之群体,改造社会之动力,救亡图存之希望所在,其思想改造是国民觉醒之关键等。在陈独秀未接受马克思主义观点之前,其思想表现为对青年身心健康,建立独立人格和平等自由的人权,接受民主和科学思想等层面上的重视,接受马克思主义观点之后,则表现为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号召青年要关心和重视政治,学习马克思主义,勇于投身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去,重于实践。  相似文献   

19.
西湖会议是大革命时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陈独秀政治命运的一个转折点,同时也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这次会议,使陈独秀等中共领导人放弃了之前反对国共合作的主张,转而同意实行国共合作。大革命最后的结局,是否是成也此,败也此?历史需要我们仔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大革命时期,上海大学是培养革命干部的摇篮,素有"文有上大,武有黄埔"之称。陈独秀对这所革命大学,倾注过心血与关心;他的思想和行动对上海大学也产生过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