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治与秩序     
王波 《实事求是》2009,(1):59-62
法是人类建设社会秩序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构件。在秩序建设中,法治具有人治和德治无法替代的功能,但也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必须由人治和德治来弥补的缺陷。法治、人治、德治三位一体,才能建设良好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2.
社会安定是国家政局稳定的前提。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德化教育是良好社会效果的价值取向,而法制则是保持正常社会秩序、惩恶扬善的良好法律效果的价值取向,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14,(1)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不仅事关本地区本民族的长远发展,也是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与社会整体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实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需要充分重视并发掘社会资本的价值,社会资本对社会秩序有重大影响,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才能实现社会稳定。社会资本的构建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政府信用是社会信任系统的关键组成,而干部队伍建设是政府公信力提升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郭宇 《世纪桥》2014,(1):9-10,12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不仅事关本地区本民族的长远发展,也是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与社会整体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实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需要充分重视并发掘社会资本的价值,社会资本对社会秩序有重大影响,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才能实现社会稳定。社会资本的构建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政府信用是社会信任系统的关键组成,而干部队伍建设是政府公信力提升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合法性的"风向标",也是政府管理能力的动态反映。政府公信力具有产生和增强政府合法性、树立良好政府形象、维系良好社会秩序等重要功能,其实现途径主要包括提高行政能力、回应公众合理的利益诉求、完善政府管理的运行制度。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更好地协调各利益主体的关系,使社会关系更加融洽;要求推进良好社会秩序的建立,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也要求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更好地实现当代人以及后代人的利益。这三个要求凸显了政府的依法行政问题。  相似文献   

7.
阶层意识与社会秩序——对建国以来历史和现实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阶层意识与社会秩序有着深刻的逻辑关联。从理论和经验的角度可以看出,阶层冲突意识对社会秩序形成冲击和挑战,而阶层认同意识则是良性社会秩序的基础。当前我国阶层之间冲突意识渐趋紧张,存在着社会秩序危机,化解秩序危机应从重构公正的社会分层机制、公平的利益协调机制与和谐的社会价值体系入手。  相似文献   

8.
所谓和谐的社会应当是一个公平正义、充满道义关切和共享美好的社会。和谐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具有良好的个体美德和精神心理,而每一个人又可以从良好的社会秩序中分享和谐与安宁。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分配正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瑞勇 《求实》2005,1(7):51-53
分配正义是人类世代向往的目标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谐社会是分配正义的社会。分配正义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利益协调机制,是和谐社会制度文明的重要标志。合理正义的分配使社会成员之间形成互惠互利的团结与和谐关系,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0.
董玉霞 《求实》2006,(Z1):24-25
基于生存的需要,人类必须共同生活。群居模式决定了社会秩序是个体生存发展的必要前提。而唯有和谐的社会秩序才能实现人类共同美好生活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步的同时,在社会秩序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谐的社会秩序无疑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和重要内容。在当前的大时代背景下,应建立一个怎样的社会秩序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一、社会秩序与和谐人们是过群居生活的,为了生存的目的,人们必须把群居生活组织得很好,从而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能够比单独生活过得更好。在这样的背景下,社…  相似文献   

11.
丁青 《新视野》2005,(6):19-20
在当代,有序性已成为社会正常运行的象征。建立和完善安定良好的社会秩序,是社会稳定的最终反映,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坚实基础。当今社会,国家和政府的根本职能之一就是保证复杂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有序性,而经济社会能否有序发展,能否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秩序,则成为了衡量现代国家政治文明水准和政府行政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2.
地域社会秩序的维护是地方各种力量博弈的过程。瓷业作为闽清的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极大地推动了闽清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地方社会秩序维护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瓷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社会矛盾。政府、民间组织与瓷业在博弈、妥协与合作中维护着地方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3.
积极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努力维护群众权益,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笔者认为要实现以上两点,全社会就要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矛盾调处机制。  相似文献   

14.
谢友倩 《唯实》2010,(1):38-44
考察西方和中国的社会秩序理论发展史,可以发现,理性作为一种权衡与选择能力是社会秩序构建的基础和动力。以契约理性、利益理性和科技理性为代表的西方工具理性是现代工业社会秩序的核心支柱,而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森严的金字塔式的封建政治制度以及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朝内价值体系下的伦理和审美文化导致了中国社会秩序中缺乏工具理性因素。现代全球化背景下,要实现和谐的社会秩序,对中国来说需要的是一套既符合中国自身特点又能适应当下全球社会发展特征的复合理性。只有价值理性、工具理性和自然理性的有机结合才是现代工业以及后工业社会维持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稳定的理想精神归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汝南县公路局以创建平安公路局为主线,全面落实平安建设各项措施,积极开展信访、安全生产、内部安全保卫等整治活动,保持了良好的社会秩序,连年被县政府评为“平安建设先进单位”,近日被省公安厅授予”河南省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明的若干基本问题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小康社会在政治文明上应该达到:“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  相似文献   

17.
说“宽容”     
宽容乃人之美德,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之一,是社会趋于文明和谐的重要因素。倡导宽容是公民道德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有利于建设文明,民主的新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形成和平共处、民族团结、事业兴旺的良好社会秩序。据《史记》记载: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1,(5):4-4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经济社会决速发展的国家,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9.
兵团维吾尔族社会秩序是在国家力量主导所形成的,具有国家认同度高、社会组织性强的特征。随着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兵团少数民族在社会结构、社会观念和社会规范等方面都发生了变迁,维持原有社会秩序稳定的要素已经发生了变动,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社会管理的手段,组织利用各种有利资源,建构起适合当前发展稳定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20.
人情关系与乡村社会秩序具有同构性,二者都是以“私序”来维持“公序”。在市场化的冲击下,维系人情关系与乡村社会秩序的共同信念出现了解体,在乡村社会中则表现为人情关系的“脱嵌”以及对乡村社会秩序重建的需求。在区分了市场化带来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后,认为市场化是乡村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过程,最后从共同信念的树立、乡村社会组织建设以及行为规范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重建乡村社会秩序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