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俗话说:“有备才能无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仅2008年就遭遇了雪灾、地震、洪水等多种自然灾害。江苏省南京市依据民政部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标准,立足自身特点,以社区为基本点,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突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由点到面,逐步铺开,把防灾减灾工作落实到每家每户和社区单位,在应对灾害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减灾》2014,(12):33-34
四川省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面对日益严峻的自然灾害,四川省始终把全面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着力构建防灾减灾文化氛围当作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手段,把防灾减灾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把其融入和谐社会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3.
王俊华 《中国减灾》2014,(12):50-50
“遇到灾害,老年人应如何正确应对?”面对老干部们年龄高、体能弱,自然灾害逃生避险和自救能力不足的状况,河北省邯郸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一休养所的服务人员融防灾减灾宣传于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对提高老干部防灾减灾知识和能力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陈自力 《中国减灾》2010,(10):29-29
湖南省是一个洪涝、干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的中部省份,防灾减灾形势十分严峻。近年来,湖南省加强了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力度,努力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提升综合减灾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姜波 《中国减灾》2011,(7):54-56
开栏语 近年来,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频发,“天灾人祸”防不胜防。灾害就在我们身边。如何避免更多灾难发生,将危险降到最低?向广大民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迫在眉睫。本刊从本期开始开辟“防灾讲堂”专栏。陆续邀请在各个领域内有建树、有经验的权威专家和学者,向民众讲授防灾减灾、避险逃生、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技能,以助推我国防灾减灾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大理市多措并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水平。具体内容:一是及时调整充实民政局自然灾害应急队,举行组建以来首次应急演练。二是加强救灾物资储备能力,形成以滇西救灾储备中心为主要依托,以民政局救灾仓库为重要补充的救灾物资储备格局。三是指导全市111个村委会、31个社区居委会修订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四是开展困难群众和受灾群众的救助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基层减灾能力建设是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基础。2020年,河南省重视加强基层防灾减灾工作,积极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打造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综合减灾示范单位等,不断夯实基层防灾减灾基础,全面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方印 《中国减灾》2012,(10):40-4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为了有效应对自然灾害,我国已经制定与实施了一系列防灾减灾法律、法规、政策、规章等正式制度。但随着我国灾害防治实践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灾害法制体系的不完善尤其是我国防灾减灾基本法的缺失弊端表现得十分明显,制定我国防灾减灾基本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伞社会要求相关单位抓紧时间制定与出台作为我圜防灾减灾基本法的《防灾减灾法》的呼声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9.
<正>四川是全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自然灾害易发、多发、频发,种类多、分布广,造成经济损失大、影响受灾人口多。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四川防灾减灾救灾系统始终坚持把工作做在前面,着力创新宣传手段,大力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宣传和知识科普教育,打造减灾文化品牌,提升全社会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遇到灾害,老年人应如何正确应对?"面对老干部们年龄高、体能弱,自然灾害逃生避险和自救能力不足的状况,河北省邯郸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一休养所的服务人员融防灾减灾宣传于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对提高老干部防灾减灾知识和能力进行了思考与探索。第一,宣讲形式上变"念报说教"为"面谈传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同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家防灾减灾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防灾减灾人才是指专职或兼职从事自然灾害科研和教学、防灾工程与技术以及灾害行政管理等工作,并具有一定的防灾减灾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管理能力的人员。  相似文献   

12.
灾害风险管理与灾害保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大,防灾减灾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加强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管理能力、完善减轻灾害风险措施、建立自然灾害风险转移分担机制等,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世界各国必须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我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也将“加强自然灾害风险管理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正式明确。本刊特开辟“灾害与风险”专栏,向读者介绍灾害风险、灾害风险管理、灾害保险等方面的知识和国内外先进经验及经典案例分析等内容。推广最前沿的防灾减灾理念。  相似文献   

13.
<正>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是全国第一座省级专业性防灾减灾科普场馆,馆内设有感受灾害区、认识灾害区、防救灾害区、儿童体验区等。场馆借助先进科技手段,采用丰富有趣的表现形式,打造逼真灾害现场,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和普及自然灾害知识,让参观者在互动中体验灾害并掌握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4.
胡俊锋 《中国减灾》2013,(10):12-14
近年来,随着我国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巨大影响,我国大力加强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在标准体系、组织机构、标准制修订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由于防灾减灾工作涉及领域广泛、部门众多、体系繁杂,如何清楚认识我国防灾减灾标准化现状,梳理我国防灾减灾标准化发展思路,对促进防灾减灾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减灾》2014,(12):32-33
广西是全国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省区之一,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近年来,广西不断摸索、探寻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防灾减灾宣传模式,力求提升防灾能力,降低灾害损失,以防灾减灾促发展,逐步实现“减灾梦”。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减灾》2014,(23):33-34
正四川省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面对日益严峻的自然灾害,四川省始终把全面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着力构建防灾减灾文化氛围当作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手段,把防灾减灾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把其融入和谐社会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7.
2013年5月6-12日“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减灾委员会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了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汶上县民政局、地震局、教育局、应急办等成员单位在各活动会场向群众宣传防灾减灾知识,接受群众资询,展出防灾减灾知识图板300余张,发放《防震减灾知识读本》等宣传资料5000多份,印制《防灾减灾知识》、《防灾减灾从我做起倡议书》等宣传材料1.2万余张,悬挂防灾减灾宣传横幅130多幅,组织5万余人次收看防灾减灾科教片,  相似文献   

18.
"防灾减灾文化不过是人类在防灾减灾活动中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位梦华认为,"防灾减灾文化是一种道德文化。"民众缺乏防灾减灾知识2008年汶川地震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痛,还有大灾之后的思想洗礼。位梦华说,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  相似文献   

19.
正在自然灾害形势日益复杂的今天,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刻不容缓。作为自然灾害多发易发的地区,山东省潍坊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以市民政局为代表的各个部门通力合作,从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教育等多方面发力,有力推动了全市防灾减灾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是一个自然灾害较严重的地区,特别是近年来,台风、洪涝、风雹、干旱、雨雪冰冻、山体崩塌、泥石流、地陷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并具有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的新特点。面对灾害造成的生命及财产损失,柳州市民政局从加大防灾减灾宣传力度、提高公众防灾减灾素质入手,提高全社会应对各类灾害的识别知识、防范意识、自救互救技能,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