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机关动态》2003,(3):13-15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马谦 《西部社会》2003,(10):31-32
党的十六大为我们规划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  相似文献   

3.
程劲松 《前进》2003,(1):26-2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第三个目标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清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应对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迫切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  相似文献   

4.
要小康先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描绘小康社会的四项目标时,把人民健康摆在突出位置,提出要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三项素质并重;并要求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三个体系同建。这充分体现了“三个代  相似文献   

5.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把它作为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终身教育和学习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改善我国人力资本发展现状、实现提升我国人力资源水平目标的要求.为此,应该在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与创新等方面多作研究,多做工作.  相似文献   

6.
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强调指出教育训练工作在队伍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因为教育训练是提高民警素质的关键性环节,可以形象地比为公安队伍的充电机、加油站和能量供给中心。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立学习型社会,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并把这一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文化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要建立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教育体系,这也是对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新要求。以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建立学习型社会,关注个人全面发展的要求为尺度,以队伍中存在的执法水平不高、执法素质不强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通过深入周密的调查、…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一些地区发生非典型肺炎疫情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都做了重要指示。在防治“非典”的战斗中,我们的医务工作者以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战斗在第一线。疫病的流行要靠科学的方法防治,预防与控制疫病,也需要提高整体公民素质和管理水平。公民公共卫生意识整体水平反映了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把“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卫生体系”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公民这三方面素质的提高,同积极预防、尽快遏制“非典”的流行使我们体  相似文献   

8.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本文着重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面对学习型社会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新要求时应采取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推进湖南西部地区全面小康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梦宇 《湖湘论坛》2003,16(6):26-2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是党的十六大为本世纪初叶中国经济发展所制定的宏伟蓝图 ,是新世纪新阶段党领导全国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所以 ,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 ,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积极推进湖南西部地区全面小康建设进程 ,对加快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促进湖南全省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 ,具有重大意义。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虽然其中也有一定的量化指标 ,但总体上还是一个大概…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实现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明显提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的重要内容,这是党对思想政治教育战线以及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就高校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农村文化境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康”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综合概念。它不仅包含物质生活的小康 ,同时也包含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理所当然地包括农村文化建设。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目前 ,我国农村文化建设还很落后 ,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机遇。分析农村文化建设境遇 ,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赵火平 《群众》2008,(1):20-21,4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我们高淳县广泛开展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努力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全面达小康积蓄了能量、提供了动力,促进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实现了区域发展上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一重要论述,科学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胡锦涛同志最近指出,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全局  相似文献   

14.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全面小康包括物质指标和社会指标,物质经济管理是实现社会指标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实现社会指标的基础。从观念与政策层面重视物质经济管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小康社会是指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小康,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四大方面的内容,都与公安机关的工作密切相关。可以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公安机关担负着特殊而重大的历史责任。一、公安机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  相似文献   

16.
<正>新中国成立70年来,江苏大地发生翻天覆地沧桑巨变,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目前正在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据省统计部门测算,2018年全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实现程度为97.6%,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六大类目标实现程度分别为:经济发展类93.9%,人民生活类100%,三大攻坚类98.7%,民主法治类100%,文化建设类98.8%,资源环境类95.0%。《中国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报告2018》显示,江苏小康指数达109.52、列全国各省第二位;共有11座城市入围全国设区市小康前一百名,18个县级市入围县级市小康100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创建学习型城区,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动力,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与载体。沙坪坝区作为重庆市科教文化名区,大专院校多、科研院所多、知识和人才富集、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完全具备创建“学习型城区”的优势和条件。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文化目标时,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有竞争力、有活力的企业,必定有精粹的文化。如今,企业文化的定位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它不仅是企业的文化活动、内部管理方式、一般的思想教育,而是企业面对市场部分的一项新的智力投入、  相似文献   

19.
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本文从统计分析的角度,介绍了国家统计局对小康标准的测算过程以及城乡居民由温饱向小康跨越的主要标志;分析了居民小康水平的实现程度,并指出了西部农村距小康的差距,最后,分析了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晋城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确定了"一争三快两率先"发展战略,明确提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这是市委在深刻把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客观审视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的现状和趋势、深入分析自身优势和差距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决策.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准确研判我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按照十八大的新要求、新部署,加快转型发展,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