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风窗》2016,(3)
正3年过去了,安倍经济学到底有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日本的经济在安倍的手上是否一改以前的颓势,走出了低谷呢?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在日本政坛创造了许多第一:他不仅是自1948年以来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在时隔几年之后再度担任日本首相的政治家,而且也是近40年来日本政坛在位时间最长的日本首相。安倍在日本政坛的顺风顺水,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在处理日本经济问题上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也就是所谓的"安倍经济学"。从2012年12月安倍重新登上日本首相宝座时候的"旧三箭",到去年9月安倍再次当选自民党总裁时颁布的"新  相似文献   

2.
陈言 《南风窗》2014,(16):80-81
<正>一个曾获日本民众热烈支持的政权,在集体自卫权问题、历史问题、经济振兴问题上,渐渐地与民众的期望疏远了起来。安倍本人的支持率也跌破了50%。"如果扪心自问后依然认为别无他法,即使众人反对也将矢志不渝。"支持率跌至谷底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7月19日在山口县下关市引用外祖父岸信介的座右铭,就内阁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决定称:"作出了经得起历史批评的判断。"日本首相府前,连日来不少国民打着"不安倍增"这个双关的口号游行。安倍上台一年零7个月后,日本不仅经济上失落依然,还因为安倍内阁过分强调集体自卫权,过度追求强化军力,让  相似文献   

3.
陈窗 《南风窗》2014,(10):73-74
<正>日本股民做了一年的美梦,进入2014年以后开始破灭了。提升消费税后,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这是金融市场对安倍经济学下的一个结论。4月1日消费税税率正式从5%提升到8%后,日本股价进一步下滑,日元升值开始成为媒体议论重点。过去一年多一直挂在安倍晋三脸上的自信,渐渐隐在他那深深的皱纹中。安倍出现在电视镜头前的时候,眼袋开始变得特别的深,挤出来的微笑不再能掩盖其内心的不安。日本民众希望安倍把经济搞上去,而不是修宪、扩充军事预算、推进牵制  相似文献   

4.
姜跃春 《当代世界》2016,(11):50-53
正因经济增长缺乏动力,2015年日本经济表现依然不佳。为提振经济而出台的"安倍经济学",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证明,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口下降、老龄化加速、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保障费用增加、国内产业空心化以及国内需求低迷等制约日本经济的结构性难题。从未来走势看,日本经济的结构性改革仍任重道远。2015年,日本经济有起有落,呈"波浪形"走势,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动力严重不足,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均无很好的表现。从日本经济当前表现看,"安倍经济学"已光环不再;从未来走势看,结构改革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正>日本安倍首相第二次执政不久,就提出了要在战后70周年发表"安倍谈话"的构想,而且,这个构想很快就出台了一些方向性的想法,提出要和过去首相的谈话不一样,尤其是要和战后50周年时候的村山富市首相谈话不一样。安倍的一个基本表达意思是,如果都是一样的谈话,那还有什么意义呢?安倍的这种构想,实际上就是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14,(1)
<正>今天看来,引发轩然大波的特保法也不过是安倍为国家安保会议构建的一道藩篱。安倍推特保法要速战速决,实是内心的焦虑所致。2013年12月26日,梅开二度的安倍晋三执政一周年,其以私人立场参拜靖国神社的"悍然"之举引起相关国家激烈反应。在外界看来,安倍打破了小泉之后历任首相任内不参拜的惯例,虽说其是兑现竞选承诺,却拉上中日、中韩关系陪绑,还可能牵扯到违宪,的确过了界线。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安倍此举是日本国内政经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当前,"安倍经济学"射出的前两支箭(量化宽松、财政刺激)效果看似不错,但第三支(推进经济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7.
陈言 《南风窗》2013,(6):78-79
当安倍把领土问题看成是日本的核心利益问题的时候,没想到他的访美让美国看到了日本的弱点,有了进军日本市场的巨大机会。"首脑外交无小事。"日本外务省的官员几次这样说。从语言中能嗅出外务省要强调安倍晋三首相在2月21~23日的访美,具有相当大的"成果"。不过,除了在安倍访美回来一周后,《日本经济新闻》忽然在3月1日发了一篇赞美访美硕果累累的官样文章《日中对立,美国总统表明的真意》外,人们  相似文献   

8.
雷墨 《南风窗》2014,(6):21-21
<正>在3月3日的参议会预算委员会会议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称在"村山谈话"问题上"将继承历代内阁的立场"。这是安倍本人迄今在这个问题上最明确的表态,尽管依然略显含糊。安倍第二次出任首相后,奥巴马政府内就有对安倍历史修正主义倾向的担忧。在去年2月首次访美行程中,美方没有给安倍在国会演讲的"礼遇"。一年来的情况已经表明,美国的"担忧"并不多余。安倍马不停蹄的"地球仪外交",在效果上也因历史问题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4月1日,日本安倍内阁用阁议的形式出台了《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以取代自1967年就业已存在的《武器出口三原则》。安倍内阁的这项举措在正式出台以前就被认为是对过去日本武器出口规制的彻底颠覆。2014年7月1日,安倍内阁正式通过了修改宪法解释的阁议,战后宪法"专守防卫"的原则被突破,日本将被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自安倍上台以来,日本国内相继  相似文献   

10.
陈言 《南风窗》2013,(10):78-79
安倍内阁目前已有4名大臣参拜,这是8月15日日本战败日这天安倍首相参拜的最明显前兆。但对于靖国神社问题、对二战的性质问题,日本舆论已经明显不再支持安倍。安倍内阁在2012年12月26日成立后,即便过了百日与国民及舆论的"蜜月期",也还备受追捧,支持率一个劲地上涨。4月16日,保守派舆论阵地《读卖新闻》的民调结果是,安倍内阁获得了74%的支持率。不过这一切似乎在4月22日麻生太郎副首相等3名内阁成员及100多名政治家参拜靖国神社,紧接着23日安倍晋三首相模糊"侵略"定  相似文献   

11.
陈言 《南风窗》2013,(3):41-42
在第一次安倍内阁的时候,中国经济规模不到日本的2/3,安倍对于价值观外交并未动真格。如今日本国力愈发失落,安倍欲用价值观外交来包围中国,实现起来只会更加艰难。  相似文献   

12.
当前日本国内政治格局及政治生态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安倍一强"格局未变但隐忧渐显,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保持"一党独大"地位且朝野力量对比严重失衡,日本民主制度遭到削弱但依然坚韧有效。"安倍一强"与自民党独大体制下的日本保守政治集团实现超长期连续执政,既展现了有别于西方政治困境的治国理政成效,但也存在着其自身固有的弱点和问题。近年来,日本保守势力强力改变国家政治生活范式及外交战略风格,正在将日本引向一条与之前大不相同的发展路径,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3.
郑成 《当代世界》2015,(8):28-29
<正>近来,预定发表于2015年夏天的"安倍谈话"引起愈来愈多的关注。早在2015年春季,安倍首相就表示他的谈话在历史认识方面会继承"村山谈话"的精神,但将更多的目光转向未来,而且他也没有打算重复使用村山谈话。用安倍本人的话来说,如果是同样的内容,就没有必要再说一遍了。但是对深受日本战争创伤的东亚各国  相似文献   

14.
<正>日本当地时间8月14日下午6时,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了他酝酿已久的"安倍谈话"。谈话尽管包含了此前外界广为关注的就二战侵略道歉、反省等内容,但却是以继承历代内阁立场的方式间接提及;谈话提及"殖民统治"和"侵略"措辞,但没有明确表示这是日本的行为。谈话发表后,日媒和国际主流媒体纷纷对安倍提出批评。日本及国际舆论对谈话广泛关注2015年以来,安倍谈话始终是日媒及国际主流媒体聚焦的热点议  相似文献   

15.
<正>"安倍谈话"是日本政治"总体保守化"的具体表现,是日本"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国际宣言。日本右翼和一些保守势力力求摆脱"战后体制",挑战二战世界反法西斯胜利成果的行动,不仅表现在出台安保相关法案、修改和平宪法等方面,还以否认殖民及军国主义侵略罪行的历史修正主义言行伤害中国和韩国等亚洲受害国的民族感情。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有关日本与亚洲受害国"历史性和解"的美好话语,已经被"安倍谈话"的妄言打上了休止符。这将给未来中韩日三国关系的发展蒙上阴影。  相似文献   

16.
<正>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一年多来,在右倾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仅使日本与邻国的关系更趋紧张,而且引起了美国的不满。美国究竟如何看待安倍的强军修宪路线和在历史问题上的倒行逆施,又如何应对安倍不顾美国利益执意参拜靖国神社的狂妄之举?美日关系究竟何去何从?这些问题正日益成为亚洲国家和  相似文献   

17.
雷墨 《南风窗》2013,(18):76-78
安倍把改善中日关系的路径建立在"强化与周边邻国合作、遏制中国抬头"的基础上。但地区现实表明,日本的"国家正常化"不可能建立在"异化"中国的基础上。没有在今年8月15日当天参拜靖国神社,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心中的"遗憾"又多了一分。去年8月15日,沉寂5年再度竞选自民党总裁的安倍曾参拜靖国神社,并多次表示"为先前担任首相时没能参拜感到痛憾至极"。事实上,真正值得安倍遗憾的是没能像2006年首次出任首相时那样打开对华外交的  相似文献   

18.
雷墨 《南风窗》2014,(3):19-19
<正>1月19日,日本自民党第81次全党大会在东京召开。日本自民党党首、首相安倍晋三在大会上致词,强调今年的主要工作是"经济"和"修宪"。该党运动方针明确写出支持安倍宣扬的"积极和平主义",还表示将在教科书编辑方面避免陷人"自虐史观"等,写明将"继承"参拜靖国神社。在此之前,安倍接连安排包括国家安全保障局局长谷内正太郎,外务副大臣岸信夫在内的亲信访问美国,修补因参拜靖国神社而受损的日美关系。在上届自民党全党大会上,安倍做了"愿意与中韩两国改善关系"的表  相似文献   

19.
李莹 《南风窗》2014,(18):73-74
<正>不管"和平"前面加上什么修饰,真正的和平都不可能绕开历史来操作,而必须通过有诚意的对话与检证来建立。8月15日是日本第69个战败日,像去年一样,安倍首相当天在千代田区武道馆举行的日本战殁者追悼仪式上,再次未提1994年村山富市以来日本历代首相必提的"加害责任",且以"和平誓言"替代"不战誓言",令人怀疑这是为明年日本战败70周年发表"安倍谈话"做铺垫。《东京新闻》报道指出,鉴于安倍打着"积极和平主义"旗号改变日本安保军事政策",和平誓言"与"不战誓言"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20.
风云     
《南风窗》2012,(25):21-21
日本大选搅动政坛分化组合11月29日街头竞选中,日本民主、自民两党党首分别就日中对立表明态度。首相野田佳彦表示"不能丧失大局观","必须克制以言语挑衅他国的行为"。而安倍晋三主张加强海上保安厅的应对能力,称"首先必须凭借数量优势进行阻止"。安倍本人的观点一直是偏右翼,但许多日本财界大佬支持安倍,因为他们相信安倍能够处理钓鱼岛危机,修复中日关系。而在"第三极势力"中,原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对华强硬。石原和日本维新会代理党首、大阪市长桥下彻已合流,并在积极拉拢"大家的党"以及"减税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