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涌 《当代世界》2013,(2):16-20
2008年夏天爆发的金融危机,冲,击之大,波及之广,影响之深,是自1929年以来所仅见。危机肇始于资本主义的核心——美国,由此严重损伤了美式自由资本主义的声誉,美国也由资本主义世界的灯塔沦落为展示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橱窗,美国优势逐一丧失,霸权地位趋于终结。  相似文献   

2.
美国实行普选制。除法定特殊情况之外,所有适龄公民都有权参加选举。但美国选举制度至今仍然存在一些相当严重的缺陷,包括选举法律仍有许多阻碍投票的规定、宪法仍含有违背民主原则的条款、重划议院选区的过程仍使政党可以玩弄操纵选举结果的政治游戏,以及公民过分依赖司法程序维护其选举权利等。这些缺陷导致产生违反一人一票这一基本民主原则的选举结果,实际剥夺部分选民(尤其是部分少数族裔选民)的选举权利,影响民主体制的正当性。美国应进一步改革其选举制度,完成其建国之初开启的漫长的民主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美国明尼苏达州社区矫正法评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明尼苏达州是美国第一个颁布《社区矫正法》的州,可谓是美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发祥地。其社区矫正制度体系之完备,机构之健全,管理之科学,类型之多样,值得我国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加以借鉴。本文就该州的社区矫正制度的指导思想及理念、基本概况及特点进行了适当的阐述,并对有关借鉴意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美国选举制度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选举制度是在宪法规定下、在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它一直保持着宪法规定的基本骨架,并通过宪法修正案、联邦法律、政党改革、各州议会的法律而在具体程序和规则上有所变更。美国的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联邦制度、分权制有密切的联系,也体现了美国政权体系中权力分散、权力多元、权力有限的特点,更反映了美国的“一切政治都是地方政治”的特色。选举人团制和预选制是美国的独创,前者“古老”,后者较新;但从实践看两者都是既有利也有弊。总而言之,美国的选举制度基本上与其他政治制度相适应、相匹配,也基本上能够完成美国民主制的目标,但也存在一些麻烦的、难缠的、短期内不易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辩诉交易制度是产生于美国的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其效率等方面的优越性逐步被很多国家所认同。在我国全面推进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应更加慎重的引入和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辩诉交易制度,保障辩诉交易制度的合法性、正义性和效率性,做到辩诉交易制度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6.
试论国际制度的本质特征及其与美国霸权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当今国际制度运行的内在动力、主体理念和多边主义协商与决策机制等国际制度本质特征的三个层面作为分析国际制度与美国霸权互动关系的框架 ,从理论上探讨了当今国际制度与美国霸权既协调又矛盾的互动关系。文章指出 ,在当前形势下 ,如何帮助美国从对外战略角度认识到“霸权的局限”和“霸权自我战略约束”的意义是管理国际制度与美国霸权矛盾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候丽静 《法制博览》2023,(21):23-26
案例指导制度建立的初衷在于统一法律适用、实现同案同判,其应有效能的发挥有赖于该制度的适用。然而,该制度在司法实践适用中还存在诸多困境,以至其适用现状与预期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需要深入分析以探索完善之道。  相似文献   

8.
王淼 《法制博览》2013,(7):143-144
美国拥有公认的最完善、最稳定的信息公开制度,其中很多地方值得我国借鉴与学习。本文对美国信息公开制度为研究对象,对我国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构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马雅晶 《法制博览》2022,(10):86-88
担保制度的独立成编,应成为我国《民法典》深度渗透现代生活和市场环境的重要手段.要真正了解《民法典》分则中担保制度的核心作用及当代诉求,根据担保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能够更加理性和全面地分析《民法典》分则中担保制度独立成编的证成.  相似文献   

10.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和确立促进了人的发展,它确立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并维护其根本利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提高了人的能力;维护公平正义,促进了社会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制度建设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坚持尊重群众实践、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要求;立足中国基本国情,既尊重传统文化的影响,又借鉴西方先进的制度形式;培育人的制度意识,形成制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王衍 《法制博览》2013,(10):236
第三人撤销之诉是一种法院审理后的救济制度,它与第三人参诉制度、案外人执行异议制度共同构成了我国目前司法程序中对第三人的保障制度。本文就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克鲁曼(Paul Krugman),曾于2005年11月在《纽约时报》专栏大赞台湾健保制度,认为,台湾健保制度可“提供美国全民在经济上纳保的范例”。强调短短的6年间,台湾人民的健保纳保率快速成长,从不到六成冲到九成七。  相似文献   

13.
罗瑾瑜 《南风窗》2014,(11):82-84
<正>就像其他国家一样,美国无法杜绝犯罪和腐败,但是,美国的司法系统是解决这些纠纷和问题的保证。美国的陪审团制度,起源于英国。时至今日,这种比美国国家历史还要长久的审判制度,它所起的作用,尤其是对刑事审判案的判决作用和后果,并不总是受到好评,原因是它曾经数次出现过放走坏人和冤枉好人的审判结果。学术界甚至对此有些争论,认为这种制度没有必要在当今的美国或者其他国家再实施了。法律心理学教授彼得·J·梵克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美国缺乏实体经济支撑的债务型、虚拟型与服务型经济增长模式冲击了美元霸权的物质基础,国际力量格局的改变也动摇了美元霸权的制度基础、信用基础和安全基础。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为维护美元霸权,美国通过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以恢复实体经济,强化美元霸权的物质基础;通过延缓国际货币体系改革、TPP谈判等以主导全球治理体系,维系美元霸权的制度基础;通过遏制金融主义、亚太再平衡战略等来维护美元霸权的内在运行机制。在美国经济地位相对下降的背景下,军事霸权成为维护美元霸权的辅助手段。对此,需要适时采取措施来消减美国维护美元霸权所造成的战略压力。  相似文献   

15.
英国合适成年人在场制度源起的导火索为肯费特案件,深层动因是少年司法福利模式与正当程序保障价值之冲突。英国相关立法详细地规定了合适成年人在场制度,具体内容包括合适成年人选、职责和适用阶段等。与英国相比,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合适成年人在场制度的规定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我国应当借鉴英国立法之经验,完善合适成年人在场制度。  相似文献   

16.
张倩 《法制博览》2023,(2):120-122
为了完善法律援助体系,更好地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确保其认罪认罚是出于本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我国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规定了值班律师制度,这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提高诉讼效率、促进司法公正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此外,随着国家经济的繁荣以及人民利用法律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值班律师制度在显现优势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不足之处,这些问题的出现极大地阻碍了值班律师制度的真正落实。本文首先从值班律师制度的渊源及其发展历程着手,对相关概况予以阐明;进而论述其自身具有的价值及发展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指出本制度在实践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最后,为值班律师制度的构建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以此期望促进本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斯特 《南风窗》2014,(15):46-47
<正>谁都不反对这样一种知识产权制度:既保障知识主体不因物质匮乏而丧失自由和尊严,又使知识不成为少数人的特权,为全体社会成员所享用。熙来攘往的都市里,随处可见盗版游击队,盗版消费者里有公务员、高级白领、大学生甚至大学教师。莫以为又是"中国制造",在知识产权最发达的美国,他们自己承认"下载盗版音乐的人比参加总统选举投票的人还多",外国同学纷纷向中国留学生问道(下载盗版之道)。  相似文献   

18.
刘玉琦 《法制博览》2023,(11):12-14
企业合规这一制度最早起源于美国,目前已经被世界范围内大多数企业用于自身治理。企业合规并非字面上的企业遵守法律遵照规章制度进行经营。从实质上讲,企业合规是一种基于合规风险防控而确立的公司治理体系,是一种新型的犯罪治理制度,在其适用对象及适用标准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争议和难点。企业合规不起诉制度的关键在于对犯罪的精准预防,做到犯罪预防,需要分析犯罪的风险来源并对此作出规范的制度政策解决方案,使企业合规制度真正做到“落地”,真正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制度优势,使我国的营商环境得到优化,经济得到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辩诉交易制度是起源与美国并对其他国家法律制度和政策都产生了较大影响的一项制度。孟广虎案首次在中国尝试引进辩诉交易制度,引发学界对于辩诉交易制度是否适宜在中国适用引起争论,本文基于几项争论焦点,尝试着从法理学角度分析辩诉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丁盼  薛欢 《法制博览》2013,(8):213-214,195
亲亲相隐制度自中国古代以来就已有之,它体现了伦理对中国古代法律的渗入和影响,是"礼法结合"的一个重要表现。然而该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后曾一度被废止,最近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草案使该制度再次引起关注和热议,本文拟从亲亲相隐制度的概念、特征、历史沿革、形成的历史原因及其价值的角度来分析其重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