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管住你的﹃腿﹄领导干部超标准用车之风需狠刹李登照领导干部超标准用车现象时有反弹,中央和省里虽然一再强调,但仍有一些领导干部违反规定乘坐超标车。1996年,全省清理违控、违规、超标准用车301辆,其中没收43辆,封存92辆,拍卖75辆,转其它用车91辆...  相似文献   

2.
唐黎标 《党风建设》2003,(10):29-30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一批领导干部违法乱纪案件受到严肃查处.其中不乏一些被称为“政坛新星”的中青年领导干部。这些中青年领导干部之所以腐化变质.除其个人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错位”的主观因素外.社会上一些“不法大款”的蓄意拉拢腐蚀.也是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特别是近几年发生的中青年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这一问题暴露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学习与学“刁”仅一点之别 ,其性质则是天地之分。近来翻阅报刊 ,经常看到一些党的领导干部在忏悔自己违法犯罪的原因时 ,几乎都有这样的一句话 :“由于我平时放松政治学习 ,思想上逐步蜕化变质 ,以至触犯党纪国法……我好后悔啊!”可惜 ,后悔迟了。因“平时放松政治学习”而思想蜕变 ,最终成为阶下囚 ,这是罪有应得 ,但这现实的教训很值得在台上的干部铭记在心 ,引起警觉。如今 ,一些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 ,平时不是放松学习 ,而是根本就谈不上学习 ,整天忙于“事务” ,应付接待 ,在台上“讲学习”讲得头头是道 ,而在日常生活中 ,却在学…  相似文献   

4.
读刊卡片     
周恩来的工资每月404.80元,吃的、穿的、用的,每一样东西都是用工资买回。而且,周恩来买东西从来不容许按什么批发价或内部价,也从来不接受任何馈赠,或从别人手里“低价收购”一些物品。周恩来工作经常是连轴转,往往是工作到哪,就在哪简单用餐,饭后如数付钱。周恩来生活开支的另一项是“用车费”,到店里理发用车要交费,拜访民主人士、看望外国朋友等公事用车,也都坚持交费。他经常查看工资表,一旦发现少记了帐,有关人员就要挨批评。周  相似文献   

5.
中纪委七次全会明确提出:“各地要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制定具体措施,纠正一些乡(镇)领导干部中存在的‘走读’现象。”省纪委七次全会就纠正一些乡(镇)领导干部中的“走读”现象,又作出了进一步的安排部署,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贯彻落实中纪委、省纪委全会精神,笔者就纠正一些乡(镇)领导干部中存在的“走读”现象开展了一些调查。主要表现乡(镇)领导干部“走读”的核心问题是人岗脱离,影响工作。据调查,在我们欠发达地区这一问题的苗头在一些乡(镇)领导干部中有初显现象,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六种:一是父母居住在城市,为…  相似文献   

6.
班子换届,领导干部更替交接,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是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接力”得好,工作层层推进,不断发展;如果“接力”得不好,工作就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要在领导干部更换后找好推动发展的新契机,关键是前任和新任领导要加强沟通交流,搞好“接力”。  相似文献   

7.
近日,德江县委、县政府宣布:要大幅度精减会议、文件和领导干部的事务活动,减少不必要的应酬,使县、乡 (镇 )和县直部门的领导干部全年能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群众中。   这不能不说是一项好的举措。让领导干部少一些应酬,多一点时间去基层调研;少一些必要的这会那会,多一点时间用于学习提高;少一些无实际内容的汇报,多一点时间去解决一些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领导干部的一种“解放”,是实实在在地为领导干部“减负。这种“减负”,不仅领导干部自己感到势在必行,而且群…  相似文献   

8.
人文荟萃     
■领导干部不应先富起来   江泽民同志指出:“领导干部不能先富起来”,应当成为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这一政策着眼的对象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而不是各级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先富起来”的后果是严重的。领导干部想自己致富多了,心中装着老百姓就少了,群众就会有怨气;因其富得容易,只需一个暗示、一个公章便落得个盆满钵溢,群众就会不服气;因其物质上越来越富裕,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了,群众就会灰心丧气。如果不…  相似文献   

9.
巩义 《党建文汇》2000,(4):34-34
当前,领导干部工作用车私有化倾向非常严重,主要表现在配备、管理、使用上的“三专”现象。  相似文献   

10.
某企业的厂长在职代会上庄严承诺:本年为职工办十件好事,可结果一件也没有办。时下,像这种“干打雷不下雨”的现象在一些地方确实是屡见不鲜。 现实生活中的“干打雷不下雨”要比自然界的“干打雷不下雨”严重得多。领导干部说了不算,出豪言下承诺犹如儿戏,不仅损害了自身刑象,而且也失信于民,降低了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此为  相似文献   

11.
学习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学习问题,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1、把学习作为一种能力来锻炼和提高。做学习型领导干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需要。对此,毛泽东同志有过形象的比喻:“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的,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我们掌握的那点知识,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就好像一个杂货铺子,没货了办不下去,需要进货。而我们的‘进货’就是学习本领。”胡锦涛同志也反复强调要“加强领导干部学习,提高…  相似文献   

12.
“职务消费”是指各级领导干部因其所任职务而享受的相关待遇及费用支出。近年来,“职务消费”在企业的经费支出中呈上升趋势,有些费用开支明显违反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影响了生产经营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引起我们各级组织的注意和思考。一、当前企业“职务消费”中存在的问题目前“职务消费”存在违反原则和政策规定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范围无界定。哪些属于正常的“职务消费”,哪些是违反政策的,缺乏明确的界定,容易造成鱼目混珠,是非难辨的局面。比如领导因公用车和因私用车如何区别,领导家属用车以及招待领导客人的开支…  相似文献   

13.
讲话是领导干部最方便、最直接、最频繁的工作方式。法国大作家雨果说:“语言就是力量。”领导干部讲话,讲得好,是促进事业成功的强大推动力;讲得不好,是阻碍事业成功的强大破坏力。“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这句话也可以用来概括领导干部讲  相似文献   

14.
某地一领导干部下基层时,常常要带上电视台的同志随行,以便给其“现场”办公录像,公之于众。可常常是一录完像,现场就不见其踪影,对应该解决的实质问题漠不关心,敷衍了事。对此,人们把这样的领导戏称为干部中的“电视明星”。 本来,领导干部下基层,为人民群众办好事,适当地宣传一下也是无可厚非的,这不仅能激励人民群众积极向上、努力进取,而且可以鞭策领导干部把工作干得更实  相似文献   

15.
<正> “三讲”教育作为1999年组织工作的头等大事,正按照中央的统一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三讲”教育,是结合新的实际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的一次马克思理论的自我教育。“三讲”教育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加强党的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工作的重中之重。早在1995年江泽民同志就鲜明地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几年来,各级党组织坚持开展“三讲”教育活动,收到了一些成效,但同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一些应该解决的问题还得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6.
调研要务实     
时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在各单位开展得如火如荼,各级领导干部纷纷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这无疑是一件好事。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相似文献   

17.
人生在世,总有这样那样的嗜好,只要“嗜”之适度,“好”之有道,人们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乐趣。但是,嗜好一旦发生在领导干部身上,就极易与权力结合在一起,就会成为某些用心不良者“进攻”的目标,就很可能成为败坏作风、滋生腐败的温床。所以,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嗜好就绝不仅仅是“个人小事”了,领导干部有嗜好,就得格外小心;如果“嗜”而不当、“好”而无度,  相似文献   

18.
如今,在一些地方正蔓延着一股“傍风”,它不仅严重侵害着我们党健康的肌体,而且还严重影响着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事实证明:如果哪个地方“傍风”盛行,那么,那里的党风、社风、民风就很难得到根本性的好转,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也会在“傍风”中不知不觉地由人民公仆蜕变成人民的罪人。下面不妨让我们揭开“傍风”的盖头来,看一看一些人到底在“傍”什么?“傍官”,买官卖官大登场按理说,我们的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尽职尽责地干好本职工作。可是,有些人官瘾大得很,一旦进人了干部队…  相似文献   

19.
“我当了国务院副总理后,最大的苦恼就是听不到一线群众的意见。地方的领导干部有些情况是不会告诉我的。”这是吴仪同志在今年“两会”上说的一番肺腑之言。我以为,这不仅仅是一位副总理的由衷之叹,还真切地反映了我们各级一些领导干部的共同心声。当然,主要是反映了我国目前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现实,因而值得高度重视。党和政府是人民的代言人,党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毫无疑问,了解人民的心声是其天职。然而,不少时候,这方面会出现梗阻:人民的心声就是不能上达。一层一级反映吧,有的可能中途就被“过滤”了,有的干脆就被“贪污”…  相似文献   

20.
郭庆晨 《党课》2008,(4):124-125
和朋友一起闲聊,不经意间谈起了领早干部的以身作则。朋友是一位大机关的干部,大概是因为对现在的一些领导干部“示范”作用颇不“感冒”,因此举起例子来就像是信手拈来:有的领导干部,穿必名牌,非千元以上名牌绝不上身,所以,所逛商店也都是名店、大店;有的领导干部,出门就向机关要车坐,不论是办公事还是办私事,甚至连去泡脚屋、美容院都得公车接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