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绝大多数论者在关于普世价值存在性的讨论时,忽视了论争的逻辑起点,即普世价值与普世价值观的界分,就是说他们往往把普世价值误解为普世价值观、普世价值追求或者普世伦理,而这源于把价值误解为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3.
普世价值源于人在基本需求上的一致性以及在面临基本生存问题上的共通性,因此具有其不可遏抑的规律性表现。而“三个代表论”作为指导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现代化的纲领性理论,其中必然涵纳着可以贡献给人类的普世价值。这具体表现为:第一,“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人类首肯的“现代生产力标准”具有共通性。第二,“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意味着中国文化价值的层次必须站在现代性文化的制高点,使之扩延出世界历史意义。第三,“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标示了党对普世价值的人权原则的尊重与保护。  相似文献   

4.
普世价值本是指适用于绝大多数人的且具有积极意义或积极性质的价值观,但是如今盛行的普世价值已经蜕变为"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成为他们推行其价值观、输出制度模式、进而控制其他国家的工具。调查表明,普世价值已经在高校一定范围内传播,但绝大部分师生对普世价值了解不深;普世价值思潮对高校学生的影响从总体上并不占主流,但其潜在影响不容忽视;普世价值的一些具体观点所获认同度较高;高校师生虽然受到普世价值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理论观点有较高的认可。普世价值思潮影响师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要采取多种措施有针对性地削弱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红珍  周明海 《探索》2012,(1):162-166
政治价值是人类在政治领域所显现的超然本性在精神与观念层面的凝结,必然带有某种应然与抽象的色彩,也与人们实然的政治生活保持某些距离,呈现出某种底线性和共通性特征。这也表明在人类社会中的确存在普世性政治价值。但承认这一点并不意味着政治价值就可以不分条件地被普世化。政治价值普世化是一种源于人类理性自负的理论冲动,它总是试图将具有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的特定政治价值予以普遍化,不切实际地放大人类共性价值的存在范围,从而限制了多元价值的发展空间。实际上,当下中国学界的政治价值的普世化诉求只是对市场经济时代价值多元化困境的一种无奈回应,且其方法论基础也具有深刻的虚妄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将本国利益同世界各国共同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在全球化时代,中国要与世界各国构建"价值共同体",就需要接纳、塑造普世价值,妥善应对西方推广"普世价值"战略,需要将普世价值本身与西方的说词区别开来,同时积极构建中国自己的普世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7.
实际上,普世价值当然是存在的,它是针对人本身而言的一种价值判断,包括人的生活、人的权利等多方面内容。但客观地说,包括普世价值在内,任何一种价值都不是从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而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的。我们承认普世价值的存在,但普世价值的标准却不应该  相似文献   

8.
从功能的角度看,人性实质上是一种使得人成为处于一定文化背景中的具体的人的可能性;它包含着理性和非理性两类先天的规定性,通过这些规定性,文化及其多样性成为可能。真正的普世伦理应当建立在作为一种可能性的人性之上,必须以人性本身作为普世价值,只有这样,一方面,我们才不至于偏袒人性中的某种规定性,康德的道德哲学就是因为偏袒人性中的理性规定性所以不能成为真正的普世伦理;另一方面,我们才能避免把特殊文化中的特殊价值理念幻化为普世价值,因为以人性整体为基点的普世伦理不接受任何一种文化或个人对人性及其某种规定性的解释,这些解释都必然会带有理解上的偏见。这种普世伦理强调底线意识,是判断实践主体行为的尺度,具有约束、调节和范导实践主体特别是国家的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民主"并不是人类自诞生以来就有的共识,而是近代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化的发展和共和制的普及而逐渐被不同阶级、不同民族共同认可的。在中世纪及以前,民主制并不是普世价值观念,君主制才是普世价值观念。又如"平等",在中世纪及以前,也不是普世价值观念,不  相似文献   

10.
普世伦理扎根于人类社会的公共理性,它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人类活动都起到道德约束作用。在一般的意义上,当代世界各民族认同的普世伦理具有四大主要特性与基本内容:其一,普世伦理具有植基于人类社会公共理性基础上的普遍性,因此它包含为公共理性所认同的普遍真理性内容。其二,普世伦理具有跨地域、跨文化的公度性,因此包含优先于各特殊文化价值的可公度性内容。其三,普世伦理具有当代工业文明提供的现代性,因此涵纳“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现代性话语系统的内容。其四,普世伦理具有最基本起码的人类底线性,由此决定了它涵纳不容违逆的基本人权内容。由此,普世伦理的最大功能是其能服务于和谐世界的建构,而这与中国的国际战略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1.
乌托邦表达了人们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美好社会境界的追求,但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也有不同的指向和意义.以歌颂古代反对现实的乌托邦表达了传统社会中人们的向往;在对现代社会进行批判中形成的乌托邦,则表达着对现代性分裂的抗议.乌托邦既与自由主义相区别,又与科学社会主义不相同,从而在历史发展中保持着自己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12.
意识形态的矛盾运动始终没有止步,在各种意识形态网罗编织的精神世界中,像普世价值这样的命题及其本质的勘定非常复杂。意识形态矛盾运动的复杂性为普世价值巧妙地戴上淡化意识形态、宣扬意识形态终结的面具,提供了铺垫与可能。普世价值萌生并隐现于意识形态终结论、历史终结论之中,主张超越意识形态的虚幻性,淡忘甚至刻意改变不同意识形态营垒之间的对抗实质。普世价值是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当代产物,体现了西方意识形态的政治意图。普世价值的泛滥,在实践层面提出了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论题,亦由此开启了主流意识形态复兴的固本之路、创新之路、反思之路。  相似文献   

13.
西方文化傲慢与偏见的最新版本莫过于"普世价值"说了。资本主义文化价值普世主义的内在意图与外在努力在于宣扬并力图证明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永恒的最为美好的社会制度。这当然是一种意识形态偏见与文化陷阱。马克思恩格斯第一个科学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及其文化价值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暂  相似文献   

14.
“普世文化”致力于对西方发达国家传播到世界各地的现代价值观的概括和抽象.以白鲁恂为代表的美国政治学家们囿于帕森斯的新康德主义文化理论,把主观要素进行了客观化的功能主义分析.这种主观要素客观化的做法一旦被运用到政治发展领域,就使得有关非西方世界政治发展的研究陷入了自相矛盾的两难困境.“普世文化”扩散的假设并不能全面解释非西方世界政治转变的历史动因,而接踵而起的新旧文化矛盾又持续弱化了这种文化决定论,其最终的实践后果是导致了西方学者对非西方政治发展的研究陷入到不可自解的困境当中.  相似文献   

15.
审美乌托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强 《理论学刊》2005,4(1):122-124
法兰克福学派美学的“审美乌托邦”思想 ,并不如常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一种空想消极的审美救世主张。对于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来说 ,审美是他们经历了社会批判领域的厮杀奋斗后的自觉的理论转向。审美乌托邦思想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审美的“乌托邦” ,事实上 ,这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艺术思维 ,是富有诗意的、乐观向上的人生审美态度。  相似文献   

16.
向英  梁建新 《探索》2011,(1):184-188
基于对价值概念的错误理解,普世价值论提出了三个似是而非的独断论假设:一是假设了一个虚幻的人类利益共同体作为普世价值的主体;二是假设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宣传中关于共同人性的设定;三是假定了某些超越时空的价值的存在。正确认识价值的普世性问题,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四对范畴的关系:实践性价值思维与思辨性价值思维,意识形态性价值与非意识形态性价值,普世价值与价值普世,阶级价值与人类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丰富且深刻的意识形态价值意蕴。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超越了“资本中心论”的意识形态偏狭;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揭批了“普世价值论”的意识形态虚伪;以凝练价值共识、传播中国价值,批驳了“中国威胁论”的意识形态歪曲。从价值立场、价值实践和价值传播三重维度深入理解和把握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意识形态价值意蕴,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亓光  杨海蛟 《探索》2011,(3):79-83
作为一种制度化价值,公正是一种可感知、可抽象、可实践的价值范畴。与其他政治价值范畴不同,公正的完备性决定了政治价值的完整性,公正是政治价值的最高属性,公正的整合性决定了政治价值的系统性,公正的中观性维护了政治价值的统一性。由此,公正是一种均衡的价值体系。从体系建构的意义上,构建面向现实问题的公正理论,不但具有价值模式效益,而且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成熟标志。  相似文献   

19.
街头官僚身处国家与社会互动的界面,面临着源自政策规则、组织目标及公众需求的多重挑战,从而时常囿于"作为之痒"的道德困境之中.然而,学界就街头官僚作为局内人如何体验并应对道德选择的两难境地,缺乏共识性研究.从街头官僚道德困境的内涵入手,梳理街头官僚道德困境的表现、危害、形成机理及应对策略,以此厘清街头官僚道德困境的研究脉...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社会主义"是一个经久不衰且意义重大的理论研究主题。国内学界主要是从三个层面或三种形态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学说的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制度的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运动的社会主义。然而,无论是学说、制度还是运动,其背后必然包含着特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理想。因此,明确和指认作为一种价值形态的社会主义成为可能和必要。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正向世人昭示"和谐社会"作为一种价值形态的社会主义之时代意蕴和本体承诺。这一价值形态的具体内涵包括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