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朋友     
一群红色的石头龟一样拥着拼命爬向半空想融进蓝慢的看不见动生命如此之长我站在龟背上不知是石碑还是刺和红色格格不入和蓝色格格不入红色的石头在飞我在石头上一动不动蓝在我的头顶一动不动冷衣内次费了很大的劲汗珠子掉下去都长成树了站在山顶喘着粗气得意地看着头顶的太阳汗飞出去转眼就不见了我说,我站在山顶了太阳恶毒地瞪着我那不是山那是坟你不在山顶你在坟的虚无里我无依无靠地呆立着找不到回去的路坚硬的石头多少泪也打不开门更不生长生命红色的石头外一首@姜成平!丽江黑龙潭绿雪斋8号馆~~  相似文献   

2.
张礼 《时代风采》2013,(19):39-40
记忆中,县城旁边 就是一座座青翠的山 绿意挂满山坡  相似文献   

3.
对于一座山的崇拜,于我犹如一种信仰;对于一座山的痴迷,于我犹如暗恋的情人。一座土著民族命名的大山--高黎贡山,曾无数次拨动我纷飞的情愫。高黎贡山像一座巨大的桥梁,沟通了中印半岛、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它是西陲的一座屏障,易守难攻,为历代战争之天险。山上山下均见不少战争遗迹。分水岭一带原设多处古堡、雄关、哨卡和烽火台。现存于登高远望之处的太平铺  相似文献   

4.
樟树·父亲     
苇子 《农村青年》2008,(9):51-51
“傻儿”名叫王振业,从小就经常面对青石山发呆,从小就爱把玩奇形怪状的石头,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村里人都叫他“傻儿”。“傻儿”住的村叫青石村。青石村四面环山,封闭阻塞,山都是青石突兀的秃山,不长草木。不养牲畜,举目望去远远近近都是石头,青石村世代只靠几亩薄田度日,生活尤为清苦。“傻儿”十二岁上没了爹娘,就此辍学,饥一餐饱一顿的晃荡度日。整天一人呆守石屋,望着石山发愣,并经常搬些大大小小的石头摆弄,桌上、椅上、床上都被石头占着。慢慢长大些,“傻儿”靠着村人的接济和帮村人打些零工度日。有一次,他一本正经地问村长:石头有什么作用?村长说:你真是傻儿,石头不就是能砌屋能铺路,还能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5.
梦断518     
炉子的温度缓慢地上升着,司炉工江彩明把眼睛眯成一条缝,盯着温度表,数据越来越接近他兜里藏着的那张彩票的号码“518”。江彩明认为“心诚则灵”既然从古到今都在讲,那自然有它的科学道理,现在他决心要将“心诚”进行到底。正是在这种“科学道理”的指导下,从昨天下夜班到现在,自己进行了100%的努力,积极地投入到寄予100%希望的买彩票大业中。他昨天刚下夜班,顾不上身体相当的疲劳,就趁着清晨的昏暗,直奔他闭着眼睛都能找到的,他听说相当灵验的一座小庙里,对着几块石头和几撮香把子,一口气磕了518个响头。他以往多次来庙里磕过头,但总是生…  相似文献   

6.
太行山上党盆地北部的小寒山,绵延起伏的山峦下。埋藏着亿万斯年形成的煤炭资源。小寒山沟壑纵横。一条蜿蜒崎岖的山沟深藏其间,这里就是霍家沟。祖祖辈辈生活在这条沟里的人们,曾经有过值得炫耀的日子。可是,一场烧了8年的炼狱之火,彻底粉碎了他们原本就虚幻的黑金梦。  相似文献   

7.
郭黎明  魏翠英 《工友》2012,(4):34-35
在炎帝神农故里,古乐编钟之乡的随州,耸立着一座巍峨的双塔,在阳光照耀下,塔上红景天商标像彩霞熠熠生辉,塔下复合肥成品像珍珠闪闪发光。一条条运输线将沈继军倾心打造的"爱心肥"源源不断地传递到四面八方,连接着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8.
传说二月诗草我无法像鸟鸣那样飞翔滇东北一个叫落雁的地方民国年间的风吹动16岁从未穿过衣服的花朵她赤裸的身体像擦亮大地的河流她常常踩着河滩的阳光和沙粒去捡一种可以充饥的石头灵魂的刀,斩落咆哮的虎皮与稻草彩云绚烂,像花朵捧出纷乱的心跳月光,铺开无字的白纸夜的骨骸,凋零在山冈我无法像鸟鸣那样飞翔草丛的酸枣,一粒粒晒着懒洋洋的肚皮眯着我去捡树下的童年穴居的火塘边,母亲的咳嗽里她瘦弱的铜锅煮着石头与青苔她的牙齿并非石头嘴和肠胃却塞满石头她的心跳比石头重崇拜死亡,在呼吸间颠覆生命君王也不懂它的长相,性别,着装…  相似文献   

9.
短诗一束     
森藕骊煞瓤燃臀醚孺唱片上行走的歌手喉咙是霞彩羊是春天的脚草的鞋上移动鱼脱下河流河流脱下波浪石头和白云在岸上行走水的翅膀飞过屋檐的额头落日像一个临终的眼神被沉默的山覆盖我不知他是谁总觉得他关注过我我也仰望过他就像死后归于泥土要习惯爱今天如同要学会爱别人的故乡死亡不朽它是一切的一切的容器却怎么也装不住我比星光更短的闪烁。子芯,委佩包,~殊一搜一甜乙盛耐瑞二公况菇盛淤撇孙写啊邢欲刁品辨峭痴麒翻粥姗矛南方跟它的羽翅飞去在天空的掌心舞蹈几根太阳金发拂动它的微笑笑声如枫叶挂在树上飘红红的嘴闪烁如星滴着自由的血…  相似文献   

10.
高原之歌     
许文舟 《时代风采》2010,(20):21-22
芦笙 简单的毛竹折断,再用火塘的炊烟熏染,喊山的嗓音走一遍,便可以听高原的心音。  相似文献   

11.
夜宿鸟吊山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鸟吊山是一座圣山。早就想去山上看一看“百鸟吊凤”的奇观。终于在一个有雾的秋夜,登上了这座仰慕已久的山峰, 让那些迎着黑夜奋力飞行的鸟儿撞击着我的胸膛。鸟吊山在云南大理洱源县境内。关于“百鸟吊凤”的记述,早在北魏鹂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就有这样的句子:“叶榆县西北八十里有鸟吊山。俗言凤凰死于此山,故众鸟来吊。”唐代樊绰所著《蛮书》载:“相传  相似文献   

12.
望云南     
望不够的云南有山有水有彩云有千万座山岗手挽着梅里雪山爱不够的云南有树有花有风情有千万条小河脉连着锦绣三江恋不够的云南彩云围绕的故乡勤劳智慧的人收获年年的希望想不够的云南山壮水美的地方热爱生活的人歌唱春天的太阳鲜花盛开的云南永远是我的家乡望云南@刘安国~~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当中国以崭新的姿势和高昂的步伐再次崛起走向世界的时候,在流出中国大江大河的西部,一场孕育了千万年的复兴与觉醒应运而来,在红土高原上,异军突起了一个新世纪高原葡萄酒生产的原料大本营——云南高原葡萄谷。在独特的经营理念和勤勉探索奋斗中,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悠久而融入了东西方葡萄种植与酿酒传统,人类重年般灿烂丰富的民族文化,使她的诞生一开始就具有了令人眩目的神奇: 是中国迄今唯一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原优质酿酒葡萄原料生产基地。葡萄谷现有三大基地,红河州弥勒基地、迪庆州德钦基地、文山州邱北基地形成按纬度分布,优越而独特的高原立体物候生态条  相似文献   

14.
家乡走笔     
散人 《时代风采》2010,(11):20-21
家乡之瀑 因山势陡峭且清溪纵横,家乡颇多瀑布。其最具代表性的,是西山的瀑布。 西山其实是北山余脉,北山余脉绵延至西北角时突然一折,留下一条清澈的小溪,转而奔往南边,就把村庄的西边堵塞了。因为觉得不够严实,便又在西山与南山之间锲入一座小山。小山虽小,却颇为雄奇。不过因两边的山过于强硬,小山被挤压得头大脚小如同陀螺般。  相似文献   

15.
姚州有一座矿山,矿山靠近320国道,挨近矿山的还有一条从天边飘来犹如蓝宝石一样湛蓝的龙川江。龙川江两岸是炊烟袅袅,星罗棋布的村庄,村庄里的人们通过龙川江上一座叫龙凤大桥的钢架桥往来于矿山和村庄之间。就在这座矿山建起的龙凤大桥旁边,有一座专供矿山生活用水的抽水站。  相似文献   

16.
这是1977年一个深秋的上午,天阴沉沉的,像一口倒扣的黑锅从高空盖了下来,淅淅沥沥的雨似蒙蒙的烟雾,茫茫的粉末不停地飘落、飘落,浇湿了重峦叠嶂的彝山,也浇湿了深深隐避在山疙瘩里的小小的彝族山寨——草场村。一个彝族青年左手胳肢窝里夹着两本书,右手撑着把破旧的布伞,顺着坑凹不平而又泥泞的村道,走进了村头山崖下那座古旧的祠堂。这个彝族青年叫毕国才,他刚刚中学毕业回村不久,因原来村小的老师难耐彝山的贫困和寂寞,调到山外的坝子里去了。上级一时难以安排到合适的老师上山,村里的彝家人在火塘边商量了几天以后,就推荐毕  相似文献   

17.
在浙江嘉兴,只要你走进农家厨房,就会看到一座座用来做饭烧菜的灶头,不论是两眼灶,还是三眼灶,从灶山、烟箱到灶身,都画着图案和纹样,并且配有不同内容的文字。这些灶头上的壁画,当地人称为“灶头画”,简称“灶画”。  相似文献   

18.
胡洪江 《时代风采》2011,(11):20-21
一座由200多万吨磷渣堆成的"小山",离村子里最近的民房仅有数百米,这让云南昆明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塘子镇王岗屯村的村民们十分紧张,他们担心可能发生的化工污染;磷渣山紧邻着牛栏江支流,而牛栏江正是滇池未来的生态补水库……这座磷渣山是如何出现的?有没有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9.
扬弃 《时代风采》2007,(3):48-49
一、印象1、竹多年前进入芒市的一条路夹路摇曳的竹梢和碧叶刚歇的雨、阳光、风,最温柔的未知。新鲜的另一种到来让昏睡的孩子睁开眼睛一直以来竹,总不经意地拂过清晨睡来的孩子留在淡泊人的梦中让德宏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的发音藏在柔软的心下2、水想到德宏总看见自己如鱼游在虚拟的深处山坝间流淌的那似曾相识的似乎来自最初洁净身体的水3、女子天亮了,太阳却还躲着露珠早站上了草尖等候女子赤足,担水轻摆腰肢跟微凉的风一闪,一闪撞碎一颗竹梢的晨露拐个弯就不见了要么,太阳还剩半个脸竹丛怜惜地垂向江心看着渐淡的身影柔柔黑发如瀑,鲜红的笼…  相似文献   

20.
《农村青年》2008,(9):58-59
近年来,安福县一大批农民靠回收旧酒瓶、废纸壳、旧自行车,建沼气池等“废物堆中淘金”的办法,逐步走上了富裕路,全县涌现出一批靠回收利用废旧物资致富的专业村。浒坑镇瓦楼村农民人均耕地不足0.8亩,但是不甘贫困落后、头脑灵活的瓦楼村人很快找到了一条致富的好门路——收破烂。2005年,村民徐怀忠在浒坑钨矿家属区,看见钨矿家属楼下丢弃了不少空酒瓶和废旧生锈的烂自行车,便以低价收购了一车拉回家后卖到了宜春一家酒厂和废铁回收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