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宇宙观、思维方式、政治传统、道德规范、生活方式的总和;它渗透于本民族每一个成员的头脑中,潜移默化地、长久地影响着他们的衣、食、住、行及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核心的,但也吸收了佛教、道教的许多与之相适应的成分。“儒家思想基本上是一种社会哲学,重实践,重人事,重伦理,重教化,注重社会中的人伦事务,可以说是一种人世的学问。儒家最重要的内容是其伦理道德学说,以仁义、礼乐为精髓的宗法伦理价值系统构成了儒家的核心”。①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即:统一性、连…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具有最大的群众性。传统文化为广大民众所信奉,具有稳定社会的功能。而执政者都期望保持社会稳定,一般都顺应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和合文化,其要义就是人与人和谐及人与自然和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无比的优势。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的行为,有了和谐思想方能有和谐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在于可以造就有和谐思想的人。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除了着重建设先进文化以外,还应注意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注重和谐即贵和.中国传统文化贵和特质表现在偏重和谐矛盾同一性的辩证思维、普遍和谐的思想、自然内部和谐的思想、人与自然内部和谐的思想、人与人和谐的思想、人与社会和谐的思想、人自身内部和谐的思想、国家、民族、不同文明之间和谐的思想八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贵和思想具有思辨性与实用性统一、多样性与层次性统一、主导性与非主导性统一、超时空性与负面性统一、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统一五大特点.中国传统文化的贵和特质作为中国的具体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规定和影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4.
发展党内民主是政党建设的基础,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课题。但是,中国现阶段正处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期,几千年君主专制制度下形成的传统政治文化仍然影响着人们的政治行为方式,严重阻碍了党内民主的发展。现阶段,消除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关键还在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高道才 《唯实》2004,43(10):16-19
注重矛盾对立面的统一是邓小平辩证法思想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贯穿在邓小平理论的全部内容中,表现为注重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注重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等方面。形成这一特征的根本原因,在于邓小平坚定地立足于当代中国的实际,准确把握了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面临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6.
党内政治文化是一个政党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征,广义而言,是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思想文化的统一,是全体党员共同价值取向和精神品质在行为和制度层面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是先进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共产主义为崇高理想和共同理想追求的,以实现全人类解放为指向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有才无德是歪才,有德无才是庸才".可见,品德修养对于一个人是何等的重要.中国文化就是以"人伦"为本位,注重道德完善,所以,中国传统的教育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文学与政治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8.
邵广侠 《探索》2006,1(5):83-86
无论是社会本位还是知识本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都是一种反人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因为它们无视人的生命需要。当前,加强人的主体性建设,追求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重要主题,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表达了这样一种价值追求和行为标准。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顺应人性,注重尊重人、关爱人和发展人的教育,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主体性、生活性、开放性和整合性。  相似文献   

9.
王梅琳  张英魁 《探索》2020,(1):166-177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传统文化二者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人还是研究者,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及其研究也一直在进行,因而也留下了丰富的研究文献。从近百年学术史的考察来看,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文献可以在总体上归纳为三大进路:一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主体视阈,着重探讨中国共产党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政策与行为;二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视阈,兴起于改革开放之后,注重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作用于中国共产党的理念、制度与行为;三是以二者互动关系为主体视阈,兴起于党的十八大以后,着力研究中国共产党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的关系。三种研究进路具有相继承接的历时性,也具有主次分明的共时性,共同表现了追求中华文明复兴的自觉意识。展望未来的研究,建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传统文化百年关系研究的理论范式与研究方法,厘清二者百年关系演变的内在逻辑与历史经验,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可能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凡是重大的社会政治变革,往往都伴有较大规模的文化革命运动,在思想上、理论上、行为上起导向作用。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在观念形态上反映社会主义社会新的政治和经济体制的新文化思想,即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而其主体形式,在笔者看来,就是行政文化。因此,行政文化应成为当代中国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重大议题。 一 社会文化在不同的社会领域、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身上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形式,各具独特的文化特征。在政治活动领域,社会文化表现为政治文化;在政治生活中的行政活动领域,社会文化则表现为行政文化。因此,行政文化是在社会文化基础上,通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各种行政活动而形成的,属于政治文化的一种形态,是社会文化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形式;它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各种行政活动中应共同具备和遵守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模式、生活方式及人际关系等各种生活准则与行为规范的总称,反映着他们的整体素质要求;同时,它又是一种思想道德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建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表现为党的思想建设体现中华文化实事求是的传统,党的政治建设体现中华文化追求大同、重义轻利的传统,党的作风建设体现中华文化知行结合、以民为本和注重自省的传统,党的组织建设体现中华文化尚贤任能的传统。  相似文献   

12.
郑少翀 《唯实》2008,(9):31-35
中国现代政治文明的进程既需要使权力政治、法治思想发扬光大,又必须积极回归于公益政治、共和精神的传统之中,因而也就面临着两难的抉择:是无法也不应摆脱的儒家道德政治哲学--儒家社群主义,还是内在于市场经济的自由主义?尽管儒家政治哲学天然地契近于社群主义,也同时包含着新儒家认为的可以开出"外王"的自由主义因素,然而,这种从"文化-文化"的二元模式导致的实践层面的苍白只能使人们陷入逻辑困境.新的政治传统的形成在于情境化的历史中的人的自由选择,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实现,在于从实践中从传统走向新的传统.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与中国文化的契合性。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的建设都具有紧密的契合性。挖掘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建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表现为党的思想建设体现中华文化实事求是的传统,党的政治建设体现中华文化追求大同、重义轻利的传统,党的作风建设体现中华文化知行结合、以民为本和注重自省的传统,党的组织建设体现中华文化尚贤任能的传统。  相似文献   

15.
赵书昭 《世纪桥》2014,(4):8-10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是我国的两大政治亚文化,各自在党的执政体制建设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作用表现在:一是特有的心理结构影响着国人政治行为选择;二是特有的行为习惯影响着党的执政体制的运行;三是传统制度模式影响着执政体制建设的具体设计和选择。此外,西方政治文化树立了全球文化霸权,对党的执政体制建设影响颇深。对此,我国应采取如下应对策略:一方面,大胆吸收其有益成分为我所用;另一方面,正确应对其威胁和挑战,包括抵制"普世价值"思潮和反对全盘西化,坚持文化对话,正视文化交锋与融合。  相似文献   

16.
左亚文 《学习论坛》2008,24(9):57-60
中国人的祖宗观念与其独特的宗教观、伦理观乃至政治观存在着内在的关联,长久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鉴于过去对它的简单和粗暴的做法,在深入考察的基础上对之进行重新清理和反思,意在延续精神血脉,光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一、研究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意义 人们价值观念的产生和发展总是有影响其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源和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传统、社会风尚等等。而政治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体(包括阶级、阶层、社会集团、群体或个人)对政治价值的认识,尽管它离不开人的需要和利益,但它与需要、利益不同,可以成为人的政治行为的独立动因,对于人的政治行为的产生和维持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由于不同政治价值观的作用,人们对各种政治现象、政治事件会表现出不同的政治态度甚至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本性基本内涵的深度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岩 《求实》2013,(3):68-72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本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具有服务于人的生存和发展,以文化对人进行价值和意义引导,推动人建构丰富的精神世界的固有特性。核心在于其属人性、为人性及化人性。属人性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创造且一直运用的教育形式,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人是推动其发展的主体力量。为人性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以未完成的人为价值前提,以生成的人为归宿。化人性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文化过程,是人的创造与文化创造过程的统一,是对人的精神教化与提升。  相似文献   

19.
在近三十年中国农村社会内部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强制性或诱致性影响下,生活在农村这一广阔地区的农民的政治文化也进入了重要转型期,呈现出明显的跨时代性特征,如政治关注的浅显性、政治角色的多重性、政治信任的多元性、政治参与的多样性、政治评价的趋理性.这些特征融合了传统与现代、进步与落后的双重性,既有向上的发展,也有向下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析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桂兰 《学习论坛》2007,23(11):57-59
崇尚和美、追求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要义.中国传统社会政治规范中有很多关于和谐的思想.如:"礼"从调整血缘亲属的关系入手强调"分"、"别"、"异",目的在于"和";"德"沟通"天"与"人",同时,在人与人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充当着黏合剂的角色,周身散发着"和谐"思想气息,"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蕴含着"公平"、"平等"等和谐思想;中庸主义体现了求和谐、求适时、求合宜、求稳定的基本思想;"仁"是儒家推行"仁政"的基础,作为一种政治主张,其价值取向就是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