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创新对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国现行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在管理体制、技术支持、财政投入、市场动力等方面存在着发展阻却。和谐发展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应该通过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成果评价机制、科技投入机制、产业化经营机制,从而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和谐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强劲的科技动力。  相似文献   

2.
金山区的新农村建设突出重点,明确思路,从群众利益最关切的地方入手,从地方发展的实际需要入手,科学布局,强化机制,为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高飞 《学理论》2009,(31):32-33
孝伦理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孝伦理封建性的糟粕主要是“忠孝相通,移孝忠君”、“无违亲意,绝对服从”、“父母之命,包办婚姻”、“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知情不举,父子相隐”、“身体发肤,不敢毁伤”、“三年守丧,礼仪繁缛”、“伤身自戕,悖理反常”等。孝伦理有益社会的部分是养亲悦亲,双重赡养;无违有度,从义谏亲;由里及外,敬重尊长。孝伦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地位表现在它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村民之间和谐的基础;是和谐农村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套民主、高效、公开、公平、公正的权力运作机制,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必备条件,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内容之一;目前我国农村中普遍存在的权力运作模式及其运作机制很不统一,很不规范,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既有体制、制度层面的,也有认识、观念层面的;应当从现代民主,现代法治,现代人权的角度,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以宪法有关规定的修改为基础,以村民自治法的制定为框架,构建新农村的权力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重大部署,六中全会又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和全部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村小农生产组织形式严重滞后于时代,组织创新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这是应对农村经济战略转型和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农民实现和保护自身利益和对农民进行教育的最佳途径.必须在改造与最大限度地利用农村既有传统组织资源的同时,培育与发展新型的农民合作组织,更新当前的农村组织形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一套民主、高效、公开、公平、公正的权力运作机制,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必备条件,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内容之一;目前我国农村中普遍存在的权力运作模式及其运作机制很不统一,很不规范,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既有体制、制度层面的,也有认识、观念层面的;应当从现代民主,现代法治,现代人权的角度,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以宪法有关规定的修改为基础,以村民自治法的制定为框架,构建新农村的权力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蓉中村位于全国著名侨乡南安市梅山镇镇区中心附近,全村土地面积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50亩,村民640户,人口2659人。蓉中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以文化为先导,扎实推进海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张静 《学理论》2013,(21):92-93
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选择去农村就业的现象日益明显。一方面为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活力,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选择农村就业的复杂心理因素,也带来了资源浪费,增加了不稳定的因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人才的现状与大学生就业严峻形势这一交互现象引起我们的思考。针对该现象,对如何有效促进大学生到农村积极就业,促进新农村建设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村行政管理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效率.要通过完善乡镇党镇关系协调机制和管理机制创新,建立自下而上的决策机制、村镇联动机制、市场对接机制和长效的综合的培训机制等,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节约型社会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敬秋 《理论探索》2006,(6):103-10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为此,必须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理性消费、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吕伍 《学理论》2012,(24):9-10
村民自治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治理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新农村和谐秩序必不可少的选择,对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发挥着积极的影响,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足。文章尝试以村民自治的内涵为依据,对现阶段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剖析,并进一步从基层政府、村民自治能力和组织建设等方面提出完善村民自治在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乡镇政府改革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县、乡政府是关键。如何发挥乡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笔者认为应该以目前的乡镇政府改革为契机,合理确定乡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职能,同时为保证这些事权真正到位,还必须根据这些事权赋予乡镇政府应有的财权,并对乡镇政府的财政使用进行管理监督,以保证这些财政资金真正用于新农村建设,保证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建国后城乡结构体系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城乡之间在经济上、文化上、身份上、地位上、社会支持上存在的对立和差异,并指出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重视调整城乡结构性矛盾,这样才能真正地使全社会: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使新农村建设获得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提出的战略任务,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政治保证,也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重要条件。但现阶段农村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总体上偏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有待提高,村民委员会建设、村民自治制度有待加强。为此,必须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和农村居民教育,提高农村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民主保障。  相似文献   

16.
非政府组织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农村文化建设已被提到农村乃至于全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而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的解决需要非政府组织发挥其作用.非政府组织不仅可以在资金、人才等方面缓解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也可以促进文化的先进性和长效建设机制的建立.但,当前的非政府组织是内觉的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我们有必要在法制、信息、监管、政府支持等方面设计更合理的机制,促进非政府组织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4,(35)
"孝"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道德伦理规范,是中国伦理的基础。孝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集中展现了仁爱、责任、礼敬、勤劳、奉献等等核心的伦理规范和道德精神,几千年来,为家庭和谐的维系、政治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我国的农村社会的结构与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以此相应,现代农民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孝"观念日益淡薄,孝文化日益受到批判,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和谐。因此,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过程中,重新认识传统孝文化对于构建和谐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两亿四千万农户、八亿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积极、高效地参与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命力所在。没有农民的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一定意义上说,新农村建设本身就是对乡村农民参与的一种社会动员。发扬民主,让农民有效参与同其切身利益相关的新农村建设是决策民主化、公开化和科学合理化的重要保证。本文观察和分析了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现实基础,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农民自主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实现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平衡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五大任务中,应当以“乡风文明”作为建设重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建设农村公共文化体系,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抓好家庭、社区和乡镇三个层次的载体和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共青团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共青团要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其生力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