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诗慧 《拉丁美洲研究》2023,(2):134-152+157-158
军人干政是冷战时期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普遍政治现象。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拉美地区建立的军人政权中,巴拿马案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该国军人统治持续时间长,且无法在国内力量的推动下自主实现民主化转型,表现出较强的政权韧性。对于巴拿马军人统治的韧性因何产生,既有研究多从威权韧性的执政能力视角加以解释,即强调威权统治者对社会的整合能力。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忽视了巴拿马军人统治的整合能力不足、无法为自身政权建立起强大社会基础的本质特征。为此,本文重新审视了巴拿马军人领袖维持政权的策略与手段,认为整合能力的不足促使军人领袖在干政的不同时期持续采用分化策略替代整合策略。本文认为,巴拿马军人统治的韧性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军人领袖不断分化社会的能力,致使国内社会力量长期难以形成合力来推翻既有政权。在军人直接干政时期,军人领袖分化社会的策略主要表现为与多个社会群体中的一部分人建立庇护关系,从而使被庇护者不反感军人掌权,甚至愿意出面维护军人统治。在军人间接干政时期,军人领袖则利用制度设计、转移庇护职能和舆论宣传三种不同方式,进一步阻碍反对军人统治的力量聚合,为政权的延续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缅甸:现政府和政治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缅甸的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和文化传统、复杂的民族关系等多种因素是其军人政权得以长期执政的社会基础;军人集团的集中统一和近些年人民生活的改善使政局和社会趋于稳定。未来几年,军人政权新老领导人交替、冷战结束后来自外部民主思潮的压力、国内民族矛盾的加剧和经济问题将考验军人政权,并影响缅甸的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苏哈托法西斯军人政权统治下的印度尼西亚经济中,出口原料和种植园产品的殖民经济仍然是其基本特征,特别是输出石油、木材、橡胶、白锡、铜、铝土、咖啡、茶、烟草、椰干和棕榈油等外国垄断资本及他们在印尼国内的走卒——军人统治集闭所控制的原料。苏哈托军人政权以输出这些原料的收入来支付进口物资的支出。他们的对外贸易是没有多少盈余留  相似文献   

4.
军事改革是俄罗斯军事史上的经常性现象。作为国家和社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军事改革既受到国家和社会改革的约束,也对社会发展和制度演进起着有力的促进作用,更是推动俄罗斯军事发展的强大动力。俄罗斯军事改革的实质是解决结构性和机制性的矛盾,其目的是排除影响战斗力提高的体制与制度障碍,为提高战斗力的生长效率打下“组织”基础。战斗力的提高主要要靠资源投入,军事改革与战斗力的增长之间不是线性关系,因此用战斗力标准去评价俄罗斯军事改革是不科学的。在俄罗斯军事改革的动力系统中,广大军人,尤其是中下层军官,既是改革的主体,也承担改革的成本,为保持军事改革动力系统的完整性,有必要用加大补偿力度的方法减少他们的利益损失。改革需要指导艺术,俄罗斯在如何抓住改革时机、选择改革切入点、制定改革规划和处理改革成本方面,既有经验,也有教训。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军队在泰国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自1932年泰国政体改变之后 ,泰国的政治发展史是一部军事政变和军人政权统治的历史 ,其军队动辄就发动军事政变夺取政权、干预政治。1973年10月青年学生的抗议活动是泰国政治自由化与民主化的开端。它反映了学生与民众对军事独裁统治已经忍无可忍。“10·14事件”标志着泰国政治由军人专制统治向议会民主制转变的开始。1992年5月“五月风暴事件”使素金达政府被迫下台 ,反映了泰国人民反对军人干政、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 ,开启了泰国民主化的新阶段 ,使军事势力从此脱离政治 ,返回它传统的职能 ,而且为资产阶级民主建立了比以往任何…  相似文献   

6.
拉美军人与政治:一项历史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拉美国家的政治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 ,军人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9世纪前半期 ,军人考迪罗是拉美政治的主宰者 ;1 9世纪 70年代以后 ,随着拉美国家现代化的启动 ,军人职业化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军人干政现象并未消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特别是在冷战时期 ,军事学说的变化 ,军队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社会和政治危机 ,促使一些拉美国家在 60年代以后建立了军人政权 ;80年代后 ,拉美实现了军人政权向文人政权的过渡 ,但真正民主的文人—军人关系的建立仍有待于实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泰国近代历次改革对军人集团形成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军人集团在近代泰国社会各阶层中的地位,进而探讨泰国军人政权得以建立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李睿恒 《亚非纵横》2015,(2):90-101,123,127,128
从1952年革命到近年来的埃及变局,军人一直在埃及政坛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军人干政已成为埃及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究其根本,乃是埃及仍处于泛政治化的普力夺社会结构之中,从而为军人干政提供了合适的温床。本文旨在借助政治学中的"普力夺"(Praetorian)社会理论,对当代埃及不同时期中的军人干政现象做出原因解析及评价,并分析当前塞西政权破除埃及社会普力夺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1964年 4月巴西军人发动的政变成为此后拉美国家一连串军事政变的开端。六七十年代 ,中南美洲多数国家的文人政权相继被军政权所取代 ,军人统治成为 60年代至 80年代拉美政坛的一个鲜明特点。这一时期的拉美国家军人政权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以巴西、阿根廷、智利和乌拉圭等国为代表的保守的右翼军人政权 ,二是以秘鲁、厄瓜多尔和巴拿马等国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军政权。导致拉美国家该时期一系列军事政变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拉美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带来的不是民主政治的进步而是军人独裁的产生 ?拉美国家的军政权为何会出现上述不同的类…  相似文献   

10.
[内容提要]在全球化时代,经济增长与政治社会稳定是学界关注的重大课题。它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关系:全球化与经济增长、社会公正的关系;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政府、社会、非政府组织与公民个体之间的关系。本文立足于历史视角,尝试探讨全球化之于国际、国内、政经社情等多方面的涵义、影响及未来趋势,指出全球化进程中必须平衡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既能获得经济增长,又保持政治、政权与社会稳定。结论是,只有真正理解全球化,真正理解对外战略与国内政策的相关性,处理好长期政治目标与短期经济利益、社会公正与经济增长、发展速度与发展道路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在全球化时代走对路子,最终实现本国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土耳其打击库工党的军事政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伊斯兰国家在应对库尔德问题上主要表现为3种模式,即土耳其和伊拉克前萨达姆政权的军事打压模式;叙利亚和伊朗的民族融合模式;伊拉克新政府的政治参与模式.海湾战争后,土耳其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向库工党武装发动了十余次军事打击.土耳其采取军事打击的动因包括:安全考量、军事实力、国内因素、盟友支持、国际舆论五大要素.但迄今土耳其军事打压战略效果不佳,经济、政治和社会手段应是土耳其解决民族分裂问题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在拉丁美洲“民主化”浪潮的推动下,乌拉圭人民争取民主权利、反对军事独裁统治的斗争日益高涨,群众运动同重新活跃起来的政党活动结合在一起,猛烈地冲击着军人政权。在这种情况下,军政府不得不许诺要“还政于民”,恢复宪制,但又力图保持处理国家大事的最高权力。斗争相当尖锐复杂,使得这个南美洲  相似文献   

13.
对印度尼西亚政治的最普遍的一种解释是军人政权.印尼军队在政治中的主导地位是从独立战争时开始确立的。军队有长期参与政治的传统,这使军队认为他们比其他政治集团更有资格和经验进行统治。同时.印尼宪法第二条规定了印尼共和国军队的双重职能,它不仅是一支职业的军队,为人民保持一个坚实的国防和稳定的局面,同时也有权参与和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是一支为实现独立理想而奋斗的军队。执政30年的前总统苏哈托是军人出身.其政权的基础是军队,他反映了军队的利益.是他们利益的代言人。苏哈托上台之后,对内加强军人统治,强调国家…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强弱和军人素质紧密相关.在当前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只有高素质的军人才能高效驾驭现代化、高科技的武器,捍卫国家利益.而从事军事活动的人口是国家总人口的一部分,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必将对军事人力造成影响.日本从1970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经过几十年的累积变化,其人口结构正经历着持续而深刻的少子老龄化过程;人口变化所造成的影响也反映在自卫队的人员招募和成员年龄结构方面.  相似文献   

15.
印尼十一年来的军人白色恐怖证明,印尼共产党对暂的盘踞在祖国的军人统治的法西斯本质作出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目前,在苏哈托军人政权的统治下,苏加诺总统执政期间作为1945年8月革命和印尼人民奋斗果实而在一定范围仍然存在的民主自由和各种政治权力,已经被剥夺和废除。印尼的“议会”和“人民协商会议”只不过是苏哈托法西斯军人政权的装饰品,好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恢复文人体制后,拉美的文-武关系主要有四种类型军人控制体制、军人监护性体制、有条件的军人服从体制和巩固的民主控制体制.不同文-武关系模式的形成,部分取决于军政权向文人政权转型的方式,部分取决于转型前的军人政府政治体制的本质.转型后的体制类型既不是在文人体制外表掩饰下军人控制的政权,也远未实现民主的文-武关系.拉美国家转型后的文-武关系不仅差异巨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上对于民众主义的分析通常采用国家中心主义的视角,忽视社会发挥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拉丁美洲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社会同样具有主体性,国家与社会的互动使民众主义绝非简单地表现为国家对社会的操纵,社会的力量也影响着民众主义的形成及演变。从这一视角出发,本文认为阿根廷民众主义是经济危机下政治领导人重塑国家政治权威的一种方式。在经济危机中,传统社会矛盾凸显,原有政权的支持网络无法维系,政治领袖便通过诉诸民众主义的方式重建政权支持网络,以实现对社会的有效统治。除民众主义外,军人干政也是阿根廷时常依靠的另一种解决危机的方式。从根本上说,军人干政与民众主义的反复出现均根植于阿根廷的政治和社会传统:一方面阿根廷具有崇尚权威的传统,当危机发生时民众会诉诸权威对国家进行改造;另一方面,阿根廷社会分裂程度较高,在危机下必须通过权威的方式才能推行改革和新政。而军人干政和民众主义的出现又与所处的社会结构有着紧密关联:军人干政发生于精英内部与民众内部均处于分裂的状态下,而民众主义发生于精英分裂但民众相对团结之时,这也使得军人干政和民众主义成为危机之下的不同选择。  相似文献   

18.
2021年缅甸军人重新接管国家政权后,面临着与以往军人接权不同的国际合法性困境,但这些困境仍是有限的、非致命的。国际合法性并非简单的承认或不承认,而经常体现为介于两者之间的模糊地带,即因外部默许程度的变化而产生差异的国际生存空间。联合国、东盟、域内外大国等国际行为体,基于对缅甸身份、利益、规范和权力认知的差异,给予缅甸军人政权不同程度的默许,使其能够大致维系最低的国际合法性。军人政权要走出国际合法性困境,需尽可能地调和各利益相关方的矛盾,兑现选举承诺,完成政治转型,中短期内势必经历阵痛。基于不同默许程度的衡量,系统梳理不同国际行为体的对缅政策,甄别不同指标的国际合法性,可为判断2021年军人接权后的未来走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自1978年以来,有10个拉美国家相继完成了从军人政权向文人政权的过渡,开始了民主化进程。但是,今年以来,在许多已经恢复了民主制度的国家,如阿根廷、厄瓜多尔、乌拉圭、巴拿马和巴西等,文人政府都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危机,尤其是巴西,萨尔内政府面临着执政两年多来最严重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因此,拉美民主化进程能不能进行下去?已经恢复了民主制度的国家会不会重新出现军人执政?这些问题已成为拉美各界人士议论的中心。本文仅对巴西文人政府的政治前景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向西班牙、美国等国学习宪政之初,阿根廷的宪政实践显现出脱离宪法文本规定渐行渐远的迹象.这不仅为军人独裁、总统集权和委任民主等不同时期的政权寻求合法性确认提供了便利,也动摇了阿根廷宪法的权威.尽管不同时期的政权在形式上保留了最高法院以满足政权合法性确认的目的,但在客观上却造成了民主宪政形式与实质的分离.本文以不同时期的政权下最高法院的司法独立状况为研究对象,阐明阿根廷以“形式与实质分离”为特征的民主宪政如何深刻影响阿根廷司法独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