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读廉颇被毁     
读廉颇被毁尹智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段文字,记录了赵国名将廉颇被毁的史实,栩栩如生地刻划了各个当事人的形象与心态.其原文如下: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言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  相似文献   

2.
正2002年9月,魏刚城、彭英夫妇从老家四川自贡来到农一师十团七连一直依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后女儿魏香兰和儿子魏霖相继出生,虽然收入不高,但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2008年7月的一天,当时魏香兰7岁,魏霖1岁多,魏刚城、彭英夫妇和往常一样骑着摩托车出去打工,在回家的路上却双双遭遇车祸身亡,于是便丢下了魏霖、魏香兰两个孩子,成了孤儿。正当大家都在为孩子以后的生活着急的时候,  相似文献   

3.
根据《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赵孝成王九年,秦国军队围攻赵国都城,赵国平原君到楚国求援,其门下食客毛遂自荐同往,为赵国请来救兵立下汗马功劳。此后,“毛遂自荐”一直被引用为自告奋勇,自我推荐的典范。与之相悖的是“自挑位置”,就是当事人带着个人的主观意愿,“盯”着某个有实惠、有实权的位置,围绕“自我”跑官、要官。如此挑三拣四,与组织分配原则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4.
<正>战国时代,互相攻伐,国与国之间基于安全考虑,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充当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如果现在有个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会相信吗?"魏王道:"不相信。"庞葱又问:"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会相信吗?"魏王道:"可能有些将信将疑了。"庞葱再问:"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会相信吗?"魏王道:"当然会相信。"  相似文献   

5.
成语"三人成虎",出自《战国策·魏策》,魏国大臣庞葱陪同太子到赵国当人质,庞葱担心去赵国后有人背后说他坏话,魏王轻信谗言。于是和魏王谈话时,打个比方,借三个人说街市上有虎,来阐明说谎的人多了,  相似文献   

6.
2020年的冬天出奇地冷,但在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双岗子村,打开赵国华的豆包作坊大门,氤氲的热气瞬间就迷住了眼,随之涌入鼻腔的是一股浓浓的米香。为赶在中午前出锅黏豆包,赵国华正带领几位姐妹井然有序地忙碌着——发面、和馅、包捏、入屉……整整忙活了一上午,赵国华总算有时间喘口气。她擦了擦额头的汗自豪地说:"谁说豆包不是干粮?干好了,它一样是咱农民的‘金疙瘩’!"  相似文献   

7.
学习魏拯民,就要弘扬魏拯民精神,对于落实和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十分必要、特别有意义的。笔者总结了魏拯民在东北抗日战争期间,在哈尔滨和东满、南满领导抗日斗争的历史贡献;探讨了关于抗日英雄魏拯民相关研究中,两个有争议的问题,得出结论是:魏拯民是中共参加共产国际七大的正式代表之一;魏拯民是因病逝而牺牲的。  相似文献   

8.
2012年8月24日,太阳把阿拉尔的地面烤得滚烫滚烫,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住了.但是一师十团七连的两位孤儿魏霖、魏香兰家里却笑语不断.该团工会主席代表该团女工委将自行车、牛奶等一大堆生活日用品以及新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送到4岁的魏霖和11岁的魏香兰手里时,开心的笑容感染了房间里的每一个人.看着孩子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眼睛,谁也无法将他们与孤儿两个字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党的建设》2010,(7):50-50
荀子(约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未期赵国人。他曾游学于齐国、秦国和赵国,后到楚国,晚年定居兰陵。荀况游遍天下,见多识广,博学善辩,和当时的各家学说都有关系,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总结者,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  相似文献   

10.
少年智劝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7,(12):44-44
战国时期,秦国文信侯吕不韦想攻打赵国,以扩张他在河间的封地。为此他安排秦人张唐到燕国做相国,以联合燕国来一起攻打赵国,但张唐对到燕国任相却连连推辞。一位少年家臣甘罗对吕不韦说:“臣有办法让他去。”  相似文献   

11.
韩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什么叫韩国?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韩"实际上是韩国语里"大"的意思,"韩国"就是"大国"的意思。韩国在历史上,曾经有三个奴隶制国家,叫马韩、弁韩、辰韩。后来,由马韩统一了三韩,从那个时候起,韩国就留下了"韩"作为一个国家名称出现。所以,1948年韩国建国以后,就叫"大韩民国"。  相似文献   

12.
李平 《求贤》2010,(10):47-47
蔺相如为我国古代战国时期赵国一良相,司马迁《史记》中对其有重重一笔描写。蔺原本是一个门客.因在秦赵两国间以城换璧、渑池会等几个重大事件中,作为赵王的随从人员,凭借非凡的胆量与谋略.当场揭穿秦国阴谋。并当众斥责、羞辱不可一世、有着虎狼之心的秦王.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和赵国利益。回国后被赵王拜为“上卿”.职位比大将军廉颇还要高。  相似文献   

13.
亦水 《党的文献》2005,(6):83-84
1945年4月25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作了一个很长的口头政治报告.在谈到1942年的整风时,他谈起了那时知识分子的情况:"当时很多文化人总是和工农兵搞不到一起,他们说边区没有韩荆州.我们说边区有韩荆州,是谁呢?就是吴满有、赵占魁、张治国.这个故事可以说一下,唐朝时,有一个姓韩的在荆州做剌史,所以人们把他叫作韩荆州.  相似文献   

14.
治命与乱命     
魏犨又称魏武子,是春秋时一位声名显赫的人物。他曾跟随重耳在国外流亡19年,后来成为晋国重臣。魏犨有个宠爱的小妾,很年轻。年迈的魏犨生病时,对儿子魏颗交代后事:"我死后让她再嫁!"但后来病危时又嘱咐魏颗:"我死后必须让她殉葬!"魏犨死了,魏颗没有把年轻的庶母活埋掉,  相似文献   

15.
蒋介石一上金门岛.部署骚扰我沿海地区 1952年1月,蒋介石题写“毋忘在莒”4个字,让人刻在金门太武山的悬崖上。“毋忘在莒”出自战国后期的一个典故。当时,燕国联合秦、楚、赵、魏、韩共同攻打齐国。燕、赵、秦等6国之兵长驱直入,很快攻占了齐国的国都临淄,齐王被迫退至莒(今山东莒县)。但齐国以莒为反攻基地,经过5年的生聚和努力,终于打败燕国,收复  相似文献   

16.
正"老韩不走了!""老韩回来了!"得知韩书记留下来的消息,年逾古稀的马双喜大爷,在村里跑了好几圈,给老哥儿几个挨个儿传递着喜信儿。老韩不走的消息在村里一传开,大伙儿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村民口中的"老韩",就是邯郸市复兴区委组织部驻大名县宋尧村第一书记韩献良。别看老韩才到村里两年多,全村2000多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俺村,谁家有事准找他。"村民刘国占说。眼见两年的帮扶期届满,村里各项工作陆续展开,扶贫产业才刚起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骂一个人缺心少肺,常用一个莫名其妙的外号,就是“二百五”。关于“二百五”的来历,有种种说法: 其一,说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说服韩、魏、赵、齐、燕、楚六国结盟抗秦,受到了各大国君王的赏识。正当苏秦在齐国积极效力时,却被一个刺客刺杀。齐王下令捉拿凶手,但他用的是“引蛇出洞”之计——将苏秦的头悬于城门口,并张榜“苏秦内奸, 死有余辜。今幸有义士为民除害,大快人心”,他还下旨重赏义士黄金千两。此榜一出,果然有四人前来领赏。齐王问:“千两黄金,如何分法?”这四个人不知中计,说:“好办,每人都是二百五。”齐王拍案  相似文献   

18.
韩 树 平 是 代 县 韩 街 人 , 原 来 是 代 县 张 仙 堡 铁 矿 的一 名 职 工 。 在 上 世 纪 九 十 年 代 市 场 经 济 的 变 革 中 , 张仙 堡 铁 矿 由 于 经 济 效 益 不 好 ,很 多 职 工 下 岗 ,韩 树 平 也是 其 中 之 一 。 虽 然 有 过 苦 恼 ,有 过 彷 徨 ,但 韩 树  相似文献   

19.
抄不抄你的抄谁的文·韩石山袭之风,不光创作界有,学术界也屡有所闻。这类行径,人人都知道卑鄙龌龊,为什么总是如深秋的落叶,扫之复来,如早春的柳絮,挥之不去呢?有人说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有人说是利益驱动,身不由己。但是人们往往忽视了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资治通鉴》第一卷记载:春秋晚期,晋国卿大夫智宣决定由智瑶继承爵位,族人智果却积极推荐智宵。他认为,智瑶虽相貌堂堂,武艺高超,多才多艺,能言善辩,刚毅果敢,但品质败坏,心灵丑恶,袭爵后必定恃才为恶,导致智氏家族灭亡。尽管智果慷慨陈词,剖析透辟,无奈智宣不听忠言,一意孤行。智瑶承爵后果然恣意横行,无端挑衅韩康、魏桓、赵襄等卿大夫,狮子大张口地向人家索要土地。韩、魏、赵忍无可忍,联合进攻智瑶,杀其身,灭其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