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近期,“80后”党政群领导干部的快速升迁引发了社会广泛争议.媒体营造的“80后”领导干部形象与社会现实存在较大偏差,是媒体符号建构的产物.通过实证研究给出一幅关于“80后”领导干部较为真实完整的群体镜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80后”领导干部重塑媒体形象的思考与建议,以供有关方面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由“鸟巢一代”看对青年的标签化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0后"、"90后",媒体和社会给他们贴上了不少标签,新的广为流传的一个标签是"鸟巢一代".社会和媒体对青年的标签化认识,虽然敏锐地揭示了当代青年的部分特征,但要真正了解把握当代青年,必需打破标签化认识,不能忽视当代青年特征的多样性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3.
由于社会刻板印象的存在,社会和媒体对于“80后”的评价经历了整体上由贬到褒的演变过程。综合考察,“80后”群体最典型的特点是多元性(包括价值观念的多元性、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性、成员组成的多元性、行为方式的多变性)、自我权威、世俗功利、信息扭曲。未来属于青年,“80后”是有希望的一代,对于“80后”大学生,关键在于教育引导和关心培养。要创新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参与体验式、多元互动式、隐性渗透式、启发诱导式和咨询疏导式的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社会各个领域,都曾活跃着一个以“77、78”为名的群体,和目前常见诸媒体的“70后”、“80后”一类称谓不同,“77、78”这两个数字并不代表他们的出生年份,却实实在在成为他们的再生纪年—在这一年里,他们告别了田野、森林、矿山、车间。进入大学,从此开始了人生的新旅程。  相似文献   

5.
“80后”青年与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并肩成长,多元文化的土壤塑造了其思想开放,观念活跃,具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创业中依托对高科技敏感占有的专利,彰显个性,追求人生潜在价值,同时充分享受时代馈赠的时尚生活,造就了“很我”的风格。他们是时代前进中的风向标。“80后”青年群体特征越来越被当作一种社会现象来研究,并已成为当今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解读“80后”青年群体特征的价值观、创新精神、创业方式、生活方式,可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络,因为青年是时代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社会的急剧变迁,特别是进入网络时代,青少年获得文化知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途径发生了根本改变,在文化传承上出现了传统的受教育者反过来对施教者施加影响的现象,即“反向社会化”。青少年反向社会化现象的出现,是由多种社会因素促成的,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全球化、互联网与大众媒体、青少年参与及同辈群体等,由此构成了青少年反向社会化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7.
"80后"随着自身的不断成长,已经逐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推动者,社会对于"80后"的认识也在不断的理性化、客观化。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一研究成果做了综述:"80后"与"80后"现象,"80后"与"80后"现象产生的时代背景,"80后"的行为方式以及与社会的互动。通过对"80后"与"80后"现象的综述来更好地走入这样一个群体。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对“80后”的认知中,存在着“过山车”般大起大落的现象。这与成人社会的认知障碍有着直接关系。成人社会的认知障碍,主要与“80后”的独生子女身份、改革开放以来种种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成人社会期待回报的心理等等有着直接的关系。要准确认知和把握“80后”的特征和特质,成人社会必须加强对“80后”和新生事物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近期,"80后"党政群领导干部的快速升迁引发了社会广泛争议。媒体营造的"80后"领导干部形象与社会现实存在较大偏差,是媒体符号建构的产物。通过实证研究给出一幅关于"80后"领导干部较为真实完整的群体镜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80后"领导干部重塑媒体形象的思考与建议,以供有关方面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80后”青年离婚率趋高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后”青年离婚率趋高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高离婚率不仅会使“80后”群体对婚姻产生恐惧,同时“80后”离婚率趋高也严重地影响着家庭婚姻结构的稳定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从社会学的角度对“80后”青年离婚率趋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80后”婚姻观的变化、人口性别比失衡下婚姻挤压状况严重、自我意识增强和家业分离、婚姻替代资源增多、父母对婚姻的干预以及离婚成本降低和程序简易化等多个因素影响着“80后”青年的婚姻生活和婚姻质量,是“80后”群体出现“闪婚”、“闪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官二代”标签化现象的缘起及其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于新兴媒体的推动,“官二代”以网络热词的形式将干部子女代际继承现象贴上群体负性标签,反映公众对官本位思想与阶层利益固化、制度缺陷与民意表达割裂、干部公权私用及庸政劣行等问题的社会情绪.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最忠实代表者的中国共产党及人民政府应当高度关注网络舆情背后的社会图景,从规范干部选任机制、健全社会疏导机制、完善思想教育机制等方面予以积极的回应,以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疏导民众不良情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体现快速反应、规范治理的施政理念,彰显人民政府的公共性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我们很难给一代人打上标签,但“80后”(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这样的标签还是重重落在这代人头上。如果用最少的词来描述“80后”的整体特征,以下几个肯定是少不了的:喜欢冒险、追求挑战、个性独特、消费超前。作家王朔曾说:上世纪70年代和50年代出生的人,其实还是在一个背景上,都是喜欢纸和胶片的。“80后”就不同了,很多小孩都在网上看电影,他们是废了电影院的一代。这样“一出生就遇上市场经济,一长大就明白国际化,一交流就用上互联网”的一代人,也许在现实中闯荡世界的机会将越来越少,但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历险的几率却越来越高。很难预测他们的未来会遇到什么,但他们的整体气质,显然和“喝狼奶”长大的“50后”一代、沐浴着“雷锋叔叔”笑容长大的“60后”一代以及初涉“小资”却还保留着些许认真的“70后”一代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尽管上班路上,多数“80后”耳朵上都挂着MP4,尽管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与E时代亲密接触,但请不要忘了这样的反差:当一些稚气未脱、下巴还未挂上胡须的“80后”开始管理几百号人时,他们中的另一些人却揣着高学历为找一份工作而四处奔波……总而言之,这是有意思的一代人诞生在了有意思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新年的时候,收到好朋友发来的邮件,题目是“80后而立了”。这才意识到,我们这些顶着“新新人类”的光环和“小皇帝”的标签成长的一代人,已然是国家的栋梁。80后将承担起家庭、社会与国家的多重责任。有人说旅行是最好的“成年礼”。步入而立之年的青年人,同样需要一次旅行来挥别曾经或是放浪不羁或是热血澎湃的年华,在行走中为自己确立新的起点、新的方向。在时代的变革中,  相似文献   

14.
我们很难给一代人打上标签。但“80后”(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这样的标签还是重重落在这代人头上。  相似文献   

15.
经历改革开放20多年的飞速发展,“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中国已成为现实。如今,中国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富人”群体。这一群体虽然不大,但却十分引人注目,因为,这样一个由少数人组成的“富人”群体,却拥有中国的大部分财富。据中国财富报告一书披露,“中国金融资产的情况是,国内金融资产总量是20万亿元,有30%左右的城市居民拥有近80%的居民金融资产,其中近一半又被20%的少数高收入阶层占有。”“富人”群体的出现,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然而,由于经济占有的不平衡性,贫富  相似文献   

16.
曾妮 《青年探索》2012,(5):5-10
主持人语:80后与90后之间有着历史、时代和社会的延续性,这是他们之间代际特征延续可能性的前提。而在延续期间,却依然有着代际差异凸显的可能性。我对80后90后一代有两个定义,如果说80后是“从平面印刷媒体向数字新媒体过渡”的一代和“价值断裂”的一代,那么90后就是“完全数字化”的一代和“重建价值的一代”,同时又是更加自我的一代.  相似文献   

17.
“80后”群体受到社会广泛关注。“80后”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群体特征。“抗震救灾”等公共事件凸显“80后”大学生“值得信赖,敢担重任”。科学发展观对“80后”大学生教育有重要引领作用。“80后”大学生教育的路径选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的成才为根本。  相似文献   

18.
正确认识当代青年应该兼顾的三个角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两年前,"80后"是不是垮掉的一代,引起了一场广泛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周围的一些青年让我们感受到他们身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媒体上也出现过不少这代青年特别是其中的大学生群体的负面新闻.社会对当代青年存在疑虑,有些人担心,如果有一天当曾经灾难深重的祖国再次面临危急情境,这代青年能担起重任吗?  相似文献   

19.
当前社会对“90后”贫困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负面认知。通过问卷调查和相关内容分析表明:“90后”贫困大学生集体生活的适应状况总体是乐观的,在人际交往上不存在明显障碍。“90后”贫困大学生社会资助体系的完善,共青团在组织活动上的多元化、个性化,使得贫困生也有展示自己的舞台,而且对其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都给这一群体较强的社会支持。因此,我们应该客观全面地评价该群体。  相似文献   

20.
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已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第二代独生子女也已长大。独生子女是社会的未来,关注独生子女的成长、成才,是全社会的责任。目前,在我们身边有一个颇令人忧心的现象:这些由20岁到30岁的新失业族,大有直逼“4050”下岗人数之势。他们大学毕业不就业在家“啃老”;或者低学历、少技能又怕苦在家“待业”,他们成为了新时期的“新失业群体”。本刊记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采访和剖析,期望通过我们的文章引起社会的关注、决策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